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纺织史 1840-1949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近代纺织史 1840-1949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1587776.jpg)
- 《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7506412276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纺织史 1840-1949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篇1
第一章 近代纺织工业在中国发生的社会背景1
第一节 纺织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1
一、原始手工纺织时期(公元前22世纪及以前)1
二、手工机器纺织时期(公元前21世纪~1840年)1
三、动力机器纺织时期(1840年以后)3
四、纺织生产第三次飞跃的前景6
第二节 手工纺织相对停滞和动力机器纺织的孕育(1840~1877年)7
一、手工纺织技术发展的停滞7
二、手工纺织业的局部破产7
三、动力机器纺织的萌芽8
第二章 近代纺织工业的初创(1878~1913年)9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纺织企业9
一、中国第一批近代纺织工厂兴起的主要原因9
二、第一批近代纺织工厂的兴建10
三、第一批纺织工厂的作用及教训13
第二节 外资纺织业的进入15
一、外资缫丝厂的创设15
二、外资纺织厂的创设16
第三节 民族资本纺织业的初起17
一、甲午战争前的民族资本纺织业17
二、甲午战争后的民族资本纺织业18
第四节 纺织工人群体的诞生19
一、纺织产业工人的社会来源19
二、劳动时间、工资及生活状况20
三、罢工斗争状况20
第五节 手工纺织业的消长21
一、手工缫、纺业的衰落21
二、手工织布等工场的兴起22
第三章 近代纺织工业的成长(1914~1936年)23
第一节 民族资本纺织业的迂回发展23
一、民族资本纺织业的迅速扩大(1914~1922年)23
二、民族资本纺织业在困难中调整(1923~1931)年24
三、民族资本纺织业在竞争中复苏(1932~1936年)26
第二节 外资纺织业的扩张29
一、数量上的扩张29
二、日资纺织业的特点30
三、合资企业30
四、洋行的中介作用30
第三节 纺织产业大军的壮大31
一、纺织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31
二、雇佣制度31
三、纺织产业工人的文化、技术及生产效率状况32
四、纺织产业工人的劳动、工资及生活状况33
五、纺织产业工人的斗争活动33
第四节 手工纺织业的改良36
一、手工纺织生产的起伏36
二、手工纺织技术的改良37
三、手工纺织产品的变化39
第四章 近代纺织工业的曲折(1937~1949)年41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纺织工业的变迁41
一、大后方的纺织业41
二、日本占领区的纺织业42
三、手工纺织业的复兴44
第二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纺织工业的恢复和调整45
一、官办纺织业46
二、民族资本纺织业47
三、手工纺织业49
第三节 纺织产业大军的成熟49
一、工人数量的变迁50
二、工人文化、思想及技术状况50
三、劳动时间及工资50
四、工人运动状况51
第五章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总体水平和产业特点53
第一节 行业结构和总体水平53
第二节 企业集团系统57
第三节 地区布局60
第四节 设备和技术61
第五节 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62
第六章 历史的启示64
第一节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历史地位64
第二节 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三类纺织企业的历史作用64
第三节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成长的若干历史规律和启示66
专论篇69
第一章 纺织原料的开发和演进69
第一节 棉70
一、棉花生产的发展70
二、棉产区的变迁72
三、棉产改进73
四、原棉检验及棉花标准的建立和演变78
五、近代中国棉产在世界上的地位80
第二节 丝81
一、蚕丝生产的发展81
二、主要蚕丝产区82
三、蚕丝改良84
第三节 毛86
一、绵羊毛产量及其产区分布86
二、绵羊品种和羊毛品质88
三、绵羊品种的改良91
第四节 麻94
一、麻的种类和地区分布94
二、苎麻95
三、大麻96
四、黄麻97
五、槿麻98
六、亚麻98
七、苘麻98
第二章 纺织技术和设备的演进100
第一节 轧棉100
一、手工轧棉100
二、动力机器轧棉101
第二节 缫丝103
一、近代机器缫丝技术及设备的引进、吸收和发展103
二、手工缫丝技术的改进105
第三节 纺纱106
一、动力机器引进前夕的纺纱技术106
二、动力纺纱机器的引进和推广106
三、动力纺纱机器的改进和革新109
四、新型机台的利用和工艺改进112
五、手工纺纱机的革新113
第四节 机织114
一、动力机器引进前夕的机织技术115
二、动力机织设备的引进和推广115
三、动力机织设备的发展和织造技术的改进116
四、手工机织技术的进步117
第五节 针织118
一、袜机119
二、横机120
三、圆筒针织机120
第六节 染整120
一、作坊的改良120
二、动力机器染整技术及设备的引进和推广122
第七节 纺织厂房建筑129
一、初期的厂房建筑129
二、《马关条约》后的厂房建筑130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厂房建筑131
第三章 纺织产品的发展139
第一节 纱线139
一、棉纱线139
二、丝线141
三、毛线141
四、麻线、麻绳142
第二节 棉织物142
一、手工棉织物142
二、机制棉织物144
第三节 丝织物147
一、传统绸缎147
二、近代绸缎149
第四节 毛织物151
一、粗纺毛织物152
二、精纺毛织物153
第五节 麻织物155
一、苎麻织物155
二、大麻织物156
三、黄麻织物156
第六节 针织物157
一、袜类157
二、针织复制类158
第七节 日用品和装饰用织物158
一、毛巾158
二、线毯、台毯159
三、棉毯159
四、毛毯159
五、地毯159
六、天鹅绒毯159
七、像景织物160
八、手帕160
九、绣品160
十、织带160
第八节 产业用品161
一、黄蜡绸161
二、黑胶布161
三、水龙带161
四、造纸毛毯161
五、浆纱毯161
六、油布与油绸161
第四章 纺织品艺术设计和服装形式的演进162
第一节 织物纹样162
一、传统纹样162
二、外来纹样的影响163
第二节 服装款式164
一、清代官服165
二、清末民初的军服和平民服165
三、民国时期的城市服饰166
四、少数民族服饰167
附 官补169
第五章 近代纺织企业的经营管理170
第一节 历史沿革170
一、纺织企业早期的经营管理170
二、经营管理的近代化演进171
三、抗日战争时期经营管理状况173
四、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营管理的改进和提高174
第二节 主要经验175
一、推进管理合理化,提高效率和效益176
二、重视人才和技术的作用176
三、重视产品深加工和企业综合经营176
四、讲究经营决策和营销策略,开拓市场177
五、重视积累,多渠道筹集资金177
六、采取股份制178
第三节 中外纺织企业经营管理的比较179
一、外商在华纺织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179
二、华商棉纺织厂与在华日资厂经营状况的比较181
第六章 纺织原料及纺织品的市场和贸易185
第一节 棉186
一、国内棉花市场的形成187
二、棉花进出口贸易189
第二节 棉纺织品193
一、国内棉布市场和流通193
二、棉纺织品进出口贸易196
第三节 蚕丝205
一、鸦片战争前蚕丝的产销205
二、近代丝的产销206
三、蚕丝的出口208
第四节 丝织品212
一、丝织品的市场和流通212
二、丝织品的出口贸易213
三、丝织品的进口贸易215
第五节 羊毛216
一、羊毛在贸易上的分类216
二、羊毛市场交易216
三、羊毛出口218
四、羊毛和毛条进口219
第六节 毛纺织品219
一、毛纺织品市场219
二、毛纺织品进口221
三、地毯出口226
第七节 麻和麻纺织品227
一、麻和麻纺织品的流通与出口227
二、麻纺织品进口229
第八节 人造丝及其制品231
一、人造丝进口231
二、人造丝织品进口233
三、人造丝织品出口234
第七章 纺织文化事业和纺织行业团体236
第一节 纺织教育236
一、初创阶段236
二、发展阶段237
三、转折阶段237
四、恢复阶段237
第二节 纺织科学研究机构238
一、棉纺织染实验馆238
二、公益工商研究所239
第三节 纺织学术团体240
一、中国纺织学会240
二、中国染化工程学会241
三、中国原棉研究学会241
第四节 纺织行业团体241
一、华商纱厂联合会242
二、全国纺织业联合会243
三、其它纺织行业团体244
第五节 纺织出版物245
附245
中国近代出版的主要纺织书籍245
中国近代出版的主要纺织报刊250
地区篇251
第一章 综述251
第一节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地域分布的演变251
一、前期的地域分布1878~1913年251
二、中期的地域分布1914~1936年252
三、后期的地域分布1937~1949年253
第二节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255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255
二、社会政治运动和战争的影响256
三、杰出人物的作用256
第二章 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工业260
第一节 近代上海纺织工业260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260
二、发展过程261
三、发展特点270
第二节 近代江苏纺织工业273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273
二、发展过程274
三、发展特点279
第三节 近代浙江纺织工业280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280
二、发展过程281
三、发展特点287
第三章 近代北方沿海地区的纺织工业288
第一节 近代河北纺织工业288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288
二、发展过程288
三、发展特点291
第二节 近代天津纺织工业291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291
二、发展过程292
三、发展特点299
第三节 近代北京纺织工业300
一、近代纺织工业诞生前的手工纺织业300
二、近代纺织工业的发生和手工纺织业的发展1907~1936年300
三、近代纺织工业的起伏1937~1949年301
第四节 近代山东(含青岛)纺织工业302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302
二、发展过程302
三、发展特点305
第四章 近代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纺织工业306
第一节 近代湖北纺织工业306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306
二、发展过程306
三、发展特点310
第二节 近代四川纺织工业311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311
二、发展过程311
三、发展特点319
第五章 近代东北地区的纺织工业320
第一节 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320
第二节 发展过程321
一、近代纺织工业的萌芽(19世纪末~1916年)321
二、近代纺织工业的形成和发展(1917~1931)年322
三、由繁荣到衰败(1932~1945年)323
四、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调整(1945~1949)年326
第三节 发展特点326
第六章 近代南方沿海地区的纺织工业328
第一节 近代广东纺织工业328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328
二、发展过程328
三、发展特点332
第二节 近代香港纺织工业333
第三节 近代福建纺织工业334
第四节 近代台湾纺织工业335
一、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335
二、发展过程336
三、发展特点338
第七章 近代西北和北方内陆地区的纺织工业339
第一节 近代陕西纺织工业339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339
二、发展过程339
三、发展特点345
第二节 近代甘肃纺织工业346
一、概况346
二、主要近代纺织厂346
第三节 近代河南纺织工业349
第四节 近代山西纺织工业351
一、近代纺织工业的诞生和发展(1924~1936年)351
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和战后的调整(1937~1949年)351
第五节 近代内蒙古纺织工业352
第六节 近代新疆纺织生产354
第七节 近代宁夏、青海纺织生产355
一、宁夏355
二、青海355
第八章 近代南方和西南内陆地区的纺织工业356
第一节 近代湖南纺织工业356
第二节 近代江西纺织工业358
第三节 近代安徽纺织工业359
第四节 近代广西纺织工业361
第五节 近代云南纺织工业363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363
二、发展过程363
三、发展特点365
第六节 近代贵州纺织工业365
第七节 近代西藏纺织生产366
人物篇367
第一章 综述367
第一节 前期的开拓者(1840~1894年)367
第二节 中期的实业家(1895~1913年)367
第三节 后期的专家群体和工人领袖(1914~1949)年368
第二章 人物传略370
陈启沅(1834~1903年)370
林启(1839~1900年)371
黄佐卿(?~1902年)371
杨宗瀚(1842~191O年)372
张謇(1853~1926年)373
薛南溟(1862~1929年)、薛寿萱(1897~1972年)374
周学熙(1865~1947年)、周志俊(1896~1990年)376
嵇慕陶(1871~1934年)377
徐静仁(1871~1948年)378
荣宗敬(1873~1938年)、荣德生(1875~1952年)379
郭乐(1874~1956年)、郭顺(1885~1976年)381
穆藕初(1876~1943年)382
吴麟书(1879~1930年)384
聂云台(1880~1953年)384
严裕棠(1880~1958年)385
郑辟疆(1880~1969年)386
雷炳林(1882~1968年)387
束云章(1884~1973年)388
苏汰余(1885~1948年)389
邓邦逖(1886~1962年)390
汪孚礼(1886~1940年)391
诸文绮(1886~1962年)392
刘国钧(1887~1978年)393
朱仙舫(1887~1968年)395
刘鸿生(1888~1956年)396
李国伟(1893~1978年)397
石凤翔(1893~1967年)398
蔡声白(1894~1977年)399
陆绍云(1894~1988年)400
朱继圣(1894~1972年)400
沈莱舟(1894~1987年)401
杨樾林(1895~1969年402
任理卿(1895~1992年)403
朱梦苏(1895~1966年)404
范澄川(1896~1995年)404
黄云骙(1896~1985年)405
李升伯(1896~1985年)406
童润夫(1896~1974年)407
吴士槐(1896~1972年)407
诸楚卿(1897~1992年)408
都锦生(1897~1943年)409
傅道伸(1897~1988年)410
黄爱(1897~1922年)、庞人铨(1898~1922年)410
骆仰止(1897~1994年)412
钱贯一(1897~1985年)412
吴味经(1897~1968年)413
张文潜(1897~1972年)414
郑家朴(1897~1971年)415
宋棐卿(1898~1955年)416
吴欣奇(1898~1970年)416
张朵山(1898~1973年)417
酆云鹤(1899~1988年)418
刘华(1899~1925年)418
钱子超(1899~1989年419
肖松立(1899~1962年)420
钱之光(1900~1994年)421
张方佐(1901~1980年)422
陈少敏(1902~1977年)423
陈维稷(1902~1984年)424
刘靖基(1902~1997年)425
邱陵(1902~1983年)426
张汉文(1902~1969年)426
钟启宇(1902~1984年)427
朱新予(1902~1987年)427
强锡麟(1903~ )428
邓仲和(1904~1983年)429
刘持钧(1904~1973年)430
王瑞基(1904~1982年)431
顾正红(1905~1925年)431
顾毓琮(1905~ )432
张佐臣(1906~1927年)432
刘群先(1907~?)433
吕师尧(1907~ )434
钱宝钧(1907~1996年)435
舒昭圣(1907~1977年)436
顾葆常(1908~1984年)437
严中平(1909~1991年)437
吴中一(1912~ )438
杜燕孙(1912~ )439
蒋乃镛(1913~ )440
查济民(1914~ )440
李正光(1914~1996年)441
吕德宽(1914~1952年)442
汤桂芬(1918~1964年)443
范小凤(1920~ )444
参考文献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