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036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对抗风险与制度安排:风险理论与担保法律制度的创设3
二、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以让与担保为代表的非典型担保制度的诞生6
三、回归古典与制限物权化:担保物权的发展轨迹与让与担保的未来归宿11
四、主题与演绎:本书的研究课题和基本架构13
本书图表:15
1.思路与架构示意图15
五、风险与契机:对于创设我国大陆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的应有姿态17
第一章 让与担保制度概论19
一、让与担保意义的界定19
第一节 让与担保的意义和社会机能19
2.担保物权与单纯买卖相互演变关系分析图27
二、让与担保的社会机能及其制度弊端29
一、虚伪表示论及其克服39
第二节 让与担保有效性之分析39
二、法律规避行为论及其克服44
三、物权法定主义违反论及其克服49
四、对让与担保的最终承认54
第三节 让与担保的基本类型55
一、外部转移型和内外部同时转移型55
二、处分型和归属型56
三、流质型和清算型57
第一节 让与担保制度的起源59
一、制度起源之一:罗马法上的信托(Fiducia)59
第二章 历史论:让与担保的起源及其在各国法制中的演进59
二、制度起源之二:日尔曼法上的信托(Treuhand)64
三、Fiducia和Treuhand两种类型让与担保之比较67
第二节 德国让与担保制度的演变71
一、制度前提:德国动产担保制度71
二、德国让与担保制度的发展74
第三节 日本让与担保制度的变迁86
一、第一阶段:让与担保理论前史87
二、第二阶段:信托行为理论的引进和所有权构成的确立89
三、第三阶段:向担保权构成转换的学说进展94
四、第四阶段:担保权构成确立时期98
第四节 英美法系让与担保制度之发展100
一、英美法系让与担保(Mortgage)之语义考察100
二、英美让与担保制度的沿革及发展102
第五节 中国让与担保制度的发展112
一、中国台湾地区让与担保制度的发展112
二、中国香港地区让与担保(按揭)制度的发展119
三、中国大陆让与担保之考察121
3.商品房按揭法律关系分析图128
第三章 实证论:德日两国让与担保利用实态之考察133
一、德国担保制度利用实态之调查133
第一节 德国让与担保的利用实态133
5.【德国】银行贷款中的担保利用实态统计表134
二、德国担保制度利用实态之分析134
6.【德国】破产事例中企业的担保手段统计表135
7.【德国】破产企业让与担保标的物类别评价额情况示意图136
8.【德国】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手段统计表137
9.【德国】让与担保·债权让与担保·不动产担保的利用状况示意图137
一、日本让与担保利用实态之调查142
第二节 日本让与担保的利用实态142
10.【日本】让与担保的标的物统计表143
11.【日本】大藏省主税局调查(大藏调查)统计表143
12.【日本】让与担保债权发生之原因示意图144
二、日本让与担保利用实态之分析145
13.【日本】日本银行担保利用实态示意图145
一、德日让与担保利用实态之相同点150
第三节 德日两国让与担保利用实态之比较150
二、德日让与担保利用实态之区别点150
第四章 法律构造论:所有权构成与担保权构成——以学说和判例的变迁为背景151
第一节 所有权的法律构成理论152
一、相对的所有权转移说(关系的所有权说)152
二、绝对的所有权转移说(信托让渡说)158
三、比较法分析:所有权构成论框架下的德日判例学说之差异162
第二节 担保权的法律构成理论163
一、授权说164
二、设定人保留权说(二段物权变动说)169
三、附解除条件说(期待权说)172
四、质权说176
五、抵押权说179
六、担保权说182
第三节 诸学说之检讨以及本书之立场184
第五章 设定论:让与担保设定诸问题之研究190
第一节 让与担保契约当事人190
一、第三人成为当事人的可能性190
二、让与担保的重复设定193
三、转让与担保和再让与担保195
第二节 让与担保之标的201
一、让与担保之要件201
二、集合动产让与担保设定问题203
三、债权让与担保若干问题211
一、典型担保物权从属性之理论223
第三节 让与担保的从属性223
二、让与担保从属性之德日通说225
三、我国关于让与担保从属性的立法态度228
四、让与担保从属性之缓和233
第六章 公示论:以登记制度为中心的多元化公示模式236
第一节 动产让与担保的公示方式236
一、占有改定方式之缺陷237
二、非占有型动产担保公示方式之立法选择240
三、登记主义的缺陷及其弥补248
四、小结257
一、不动产让与担保的公示方式258
第二节 不动产和各种权利让与担保的公示方法258
二、各种权利让与担保的公示方法262
一、登记制度模式之设计263
第三节 让与担保登记制度若干问题之研讨263
二、登记对抗力问题之研讨267
三、登记公信力的考察274
一、让与担保权的重复设定279
第四节 让与担保权的重复设定和善意取得279
二、让与担保权的善意取得284
第七章 规制论:让与担保与公序良俗287
一、规制的法律根据及其相互关系288
第一节 规制让与担保之德国模式288
二、违反公序良俗的判断标准290
一、大审院时代——作为原则论的清算义务299
第二节 规制让与担保之日本模式299
二、契约有效性之否认——公序良俗原则的运用300
三、清算义务的强行法规化——无清算义务的排除301
第三节 德国模式与日本模式之比较分析302
第一节 让与担保债权之范围306
第八章 效力论Ⅰ:让与担保内部效力之研究306
二、流质型让与担保场合307
一、清算型让与担保场合307
三、两种类型让与担保场合的共同项308
一、“从物性质”的财产309
第二节 让与担保权效力所及标的物之范围309
二、加工物、附合物及混合物312
三、收益和孳息320
四、代位物326
一、标的物之占有使用法律关系338
第三节 标的物之占有使用和收益善管338
4.让与担保正常状态与变形状态比较图341
二、标的物之收益、费用以及善管义务346
一、让与担保权实行的条件350
第四节 让与担保权人的优先受偿权350
二、担保债权之清偿方法355
三、债务清偿中的两种关系366
一、债权人不当处分或毁灭杯的物的责任372
第五节 当事人不当处分或毁灭标的物的责任372
二、债务人不当处分标的物的责任378
第一节 对于一般第三人的效力381
第九章 效力论Ⅱ:让与担保外部效力之研究381
一、设定人对标的物的处分382
二、让与担保权人对标的物的处分386
三、第三人侵害担保标的物395
四、综述与检讨398
一、设定人破产的场合400
第二节 与设定人的第三债权人的关系400
二、设定人公司重整的场合406
三、一般债权人强制执行标的物的场合409
第三节 与担保权人的第三债权人的关系421
一、担保权人破产的场合421
二、担保权人公司重整的场合425
三、一般债权人强制执行标的物的场合426
第十章 结论:中国大陆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的创设432
一、我国大陆让与担保制度创设的理论基础433
第一节 我国大陆让与担保制度创设的理论和现实基础433
二、我国大陆让与担保制度创设的现实基础436
一、正确认定让与担保(按揭)贷款合同的主体439
第二节 司法建议:目前房地产按揭实务中若干问题之检讨439
二、保护当事人的契约自由440
三、保障按揭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均衡441
一、让与担保立法化的必要性446
第三节 立法建议:让与担保制度的立法化及条文要纲446
二、担保方式的名称和立法模式之选择447
三、让与担保立法模式与条文要纲450
附录:460
(1)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商品房按揭(抵押)贷款合同》460
(2)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商品房)466
(3)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福利、微利房)479
主要参考文献490
后记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