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普通生态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1597331.jpg)
- 尚玉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538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通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二篇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7
第一章 环境与生态因子7
第一节 什么是环境7
第二节 什么是生态因子9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11
第一节 利比希法则和耐受性法则11
第二节 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13
第三节 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15
第四节 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18
第五节 生物保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20
第六节 生物的适应性21
第三章 生物与气候23
第一节 地球与太阳辐射23
第二节 气温和气团的全球循环24
第三节 洋流及全球降雨格局25
第四节 小气候对生物的影响26
第四章 生物与光28
第一节 光是电磁波28
第二节 光质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28
第三节 光照强度及其对生物的影响29
第四节 日照长度与光周期现象32
第五节 植物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34
第五章 生物与温度36
第一节 温度的生态意义36
第二节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36
第三节 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38
第四节 植物与温度间的复杂相互关系39
第五节 有效积温法则41
第六节 温度与生物的分布43
第六章 生物与水45
第一节 水的生态意义45
第二节 植物与水的关系45
第三节 植物如何应付洪涝47
第四节 动物与水的关系47
第五节 水的物理性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52
第六节 水生生物的呼吸53
第七章 生物与土壤54
第一节 土壤的生态意义54
第二节 影响土壤形成的五种因素54
第三节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生物的影响55
第四节 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57
第五节 土壤生物的多样性58
第六节 土壤的侵蚀和破坏60
第八章 生物与营养物62
第一节 营养物的类别与功能62
第二节 微生物与营养物循环63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65
第四节 植物质量与动物营养66
第五节 矿物营养与动物的生长和生殖67
第九章 生物活动周期与环境的关系68
第一节 生物的固有活动节 律68
第二节 昼夜节 律与生物钟69
第三节 临界日照长度与生物的季节 反应70
第四节 潮间带生物的活动节 律与潮汐周期71
第五节 物候学72
第十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74
第一节 互惠共生74
第二节 共栖(偏利)76
第三节 植食现象(动物吃植物)77
第四节 捕食现象(动物吃动物)78
第五节 寄生79
第六节 类寄生80
第七节 种间竞争81
第八节 抗生、互护和中性现象81
第三篇 种群生态学83
第一章 种群生态学概论83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83
第二节 什么是种群生态学84
第三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85
第二章 种群生命表及其分析98
第一节 生命表的基本概念98
第二节 生命表的一般构成99
第三节 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99
第四节 特定年龄(动态)生命表101
第五节 动态混合生命表102
第六节 植物生命表103
第七节 植物生命表106
第八节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109
第九节 生命表分析110
第三章 种群的增长128
第一节 种群增长的一个简单模型128
第二节 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128
第三节 种九的指数增长132
第四节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133
第五节 对种群增长模型的修正138
第四章 meta种群(联种群)及其模型144
第一节 什么是meta种群144
第二节 meta种群的灭绝风险模型144
第三节 meta种群的动态模型146
第四节 meta种群模型的假定条件146
第五节 meta种群模型的四个修正模型147
第六节 meta种群研究的几个实例150
第七节 meta种群的习题及题解154
第五章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156
第一节 种群相互关系的类型156
第二节 竞争157
第三节 捕食168
第四节 寄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177
第五节 协同进化179
第六章 种群遗传学和物种形成187
第一节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187
第二节 稳定化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189
第三节 近交使遗传变异性减弱191
第四节 小种群的遗传漂变和最小可生存种群192
第五节 物种的概念和地理变异193
第六节 物种隔离和物种形成195
第七节 物种形成和适应辐射197
第八节 新种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99
第七章 种群的生殖对策和生活史对策200
第一节 进化、生态学与适应性200
第二节 种群的生殖对策200
第三节 种群的生活史对策204
第八章 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 机制207
第一节 种群数量调节 问题的研究简史207
第二节 种群数量调节 模型210
第三节 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因素211
第四节 种群数量的周期波动212
第五节 种群数量调节 的外源性因素215
第六节 种群内的自我调节 机制219
第七节 种群的自然调节 与进化221
第八节 植物种群的自然调节224
第九章 应用种群生态学227
第一节 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227
第二节 野生生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230
第三节 栖息地的种群再引入232
第四节 有害生物的科学管理233
第五节 种群和栖息地的破碎237
第六节 商业捕鲸与鲸种群的保护240
第四篇 群落生态学243
第一章 群落生态学概论243
第一节 什么是群落243
第二节 群落的基本特征244
第三节 有关群落的两个不同观点244
第四节 生态梯度分析与群落的开放性246
第五节 群落成分沿环境梯度发生变化的3种假说247
第六节 个体间的进化适应对群落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249
第七节 进化史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250
第八节 群落的主要属性251
第九节 群落的分类和群落类型251
第二章 群落的结构258
第一节 植物的生长型258
第二节 植物的生活型262
第三节 群落的垂直结构264
第四节 群落的季节 性269
第五节 群落中的关键种、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272
第六节 群落中物种的相对多度280
第三章 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284
第一节 生态位的定义和研究简史284
第二节 生态位的超体积模型285
第三节 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286
第四节 生态位分离288
第五节 生态位宽度289
第六节 生态位压缩、生态释放和生态位移动291
第七节 生态位动态292
第八节 生态位的维数293
第九节 生态位的计算公式294
第四章 群落的演替和群落的周期变化296
第一节 演替的基本概念和演替理论296
第二节 演替的主要类型297
第三节 演替的时间进程298
第四节 演替的六个实例299
第五节 顶极群落307
第六节 演替的开始——生物定居311
第七节 群落演替中的物种取代机制314
第八节 群落演替和物种多样性316
第九节 群落的周期变化317
第五章 岛屿群落320
第一节 岛屿群落的建成过程320
第二节 去除岛上动物区系的试验321
第三节 岛屿群落的特点322
第四节 研究实例——喀拉喀托火山岛323
第五篇 生态系统327
第一章 生态系统概论327
第一节 什么是生态系统327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28
第三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329
第四节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334
第五节 生态效率336
第六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与生态平衡339
第七节 生物圈342
第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量343
第一节 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基本概念343
第二节 初级生产量的生产效率346
第三节 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352
第四节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357
第三章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量361
第一节 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361
第二节 次级生产量的测定362
第三节 陆地和海洋中动物的次级生产量366
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369
第一节 分解过程的性质369
第二节 作为分解者的生物类群371
第三节 分解物性质对分解的影响373
第四节 环境条件对分解的影响374
第五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76
第一节 研究能量传递规律的热力学定律376
第二节 食物链层次上的能量流动377
第三节 实验种群层次上的能量流动378
第四节 营养级层次上的能量流动379
第五节 异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83
第六节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普适模型384
第六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86
第一节 生命与元素386
第二节 生物地化循环的特点386
第三节 生物地化循环的类型388
第四节 水的全球循环389
第五节 气体型循环391
第六节 沉积型循环397
第六篇 全球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功能401
第一章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401
第一节 热带森林的类型401
第二节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402
第二章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407
第一节 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407
第二节 温带阔叶林生态系统408
第三章 寒带针叶林和冻原生态系统411
第一节 寒带针叶林(泰加林)生态系统411
第二节 冻原生态系统413
第四章 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417
第一节 草原生态系统417
第二节 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420
第五章 灌丛和荒漠生态系统423
第一节 灌丛生态系统423
第二节 荒漠生态系统425
第六章 淡水湿地生态系统429
第一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429
第二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430
第三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431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432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433
第七章 湖泊和池塘生态系统434
第一节 湖泊和池塘的自然特征434
第二节 湖泊和池塘的结构435
第三节 湖泊和池塘的生态功能437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439
第八章 溪流与河流生态系统440
第一节 溪流与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440
第二节 溪流与河流的生态功能441
第三节 河流是一个渐变的连续体443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溪流与河流的影响443
第九章 海洋生态系统446
第一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446
第二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类群447
第三节 海洋的生态功能452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453
第七篇 全球生态学455
第一章 生物圈456
第二章 全球人口动态458
第三章 人类与环境460
第一节 生态失衡与生态危机460
第二节 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461
第三节 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变暖463
第四节 臭氧层变薄是灾难性的全球变化465
第五节 酸雨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环境467
第六节 影响全球气候的“厄尔尼诺”现象469
第七节 工业废气毒化了大气圈470
第八节 江河湖海的污染日益严重473
第九节 热污染的危害不可小看476
第十节 噪声威胁着亿万人的身心健康477
第四章 人类与自然资源479
第一节 对待自然资源的两种不同观点479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特性480
第三节 最大持续产量与资源保护481
第四节 合理利用非更新自然资源483
第五节 从现有能源向未来能源的转变486
第六节 核能是一种比较清洁和安全的能源490
第七节 陆地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492
第八节 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95
第五章 人类的未来498
第一节 从现有经济体系向未来经济体系过渡498
第二节 用世界模型预测人类未来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