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考完全解读 王后雄考案 地理 课标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高考完全解读 王后雄考案 地理 课标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160214.jpg)
- 汪永鑫本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0066816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地理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考完全解读 王后雄考案 地理 课标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必修1
能力测试点1 宇宙中的地球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5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5
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5
与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相关知识图解不同天体的主要特点比较人造天体简介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能力测试点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5
太阳和太阳辐射8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8
太阳辐射能的特点8
太阳辐射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能力测试点3 地球的运动8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5
地球自转与时差15
地球公转与季节15
地转偏向力15
日照图和日期图的区别和联系区时的计算方法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能力测试点4 地球圈层结构15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18
地球的内部圈层18
地球的外部圈层18
图解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之间的关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四个比方能力测试点5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8
大气的受热过程21
热力环流21
大气的水平运动21
局部大气环流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1
大气受热过程图解及口诀21
能力测试点6 气压带和风带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6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26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6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26
巧绘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26
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以温度定带,以降水定型能力测试点7 常见天气系统26
锋面与天气31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锋面气旋与天气台风和飓风冷暖锋面类型的判断技巧能力测试点8 全球气候变化31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发现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分析问题)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解决问题)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负面为主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能力测试点9 自然界的水循环35
相互联系的水体39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39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39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表解能力测试点10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39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判断洋流流向的常用方法能力测试点11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43
水资源及其分布47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47
合理利用水资源47
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沙漠中的奇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图解区分水资源的种概念和属概念水库与废水资源化能力测试点12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47
内力作用51
外力作用5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51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比较内外力作用及塑造地表形态比较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能力测试点13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55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55
地质构造规律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性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力测试点14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5
河流侵蚀地貌59
河流沉积地貌59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59
“宝钢”的建设与河流地貌59
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的方法河流凹岸与凸岸的成因与利用图解能力测试点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9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表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表解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西北内陆地区与海南岛地理环境整体性表解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比较能力测试点16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3
差异性与自然带2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解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根据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规律,分析我国地理“四极”(极热、极冷、极干、极高)地区的动植物分布特点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相关性比较图必修2
能力测试点17 人口的数量变化67
人口的自然增长71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71
人口统计学家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区分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方法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能力测试点18 人口的空间变化71
人口的迁移7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75
美国的人口迁移75
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表解75
能力测试点19 人口的合理容量75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79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79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79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能力测试点20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79
城市形态83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8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图解法在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应用能力测试点21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83
城市的不同等级86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等级体系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图表与歌诀相结合的识记方法能力测试点22 城市化86
什么是城市化90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90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90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90
城市化进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力测试点23 农业的区位选择90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94
农业地域的形成94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94
泰国湄南河平原与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区位比较从生长习性看部分农作物适宜的自然条件能力测试点24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94
季风水田农业98
商品谷物农业98
我国的水稻种植业现状98
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商品谷物农业与水稻种植业比较表能力测试点25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98
大牧场放牧业102
乳畜业102
杜能环与农业区位理论102
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比较表能力测试点26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02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106
工业区位的选择106
区位选择原则106
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区别表解能力测试点27 工业地域的形成106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10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110
工业地域类型的等级层次110
辨别工业地域区位类型的方法创造新工业地域能力测试点28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10
传统工业区114
新兴工业区114
德国鲁尔工业区114
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的条件114
美国“硅谷”114
能力测试点29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14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18
交通运输布局118
京九线的区位选择118
合理运输与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能力测试点30 交通运输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118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22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22
铁路交通对水运的冲击122
影响城市内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分析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能力测试点3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22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26
直面环境问题126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能力测试点3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26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近十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主题必修3
能力测试点33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30
什么是区域134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长三角”的崛起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能力测试点34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34
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138
遥感(RS)138
全球定位系统(GPS)138
地理信息系统(GIS)138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8
遥感图像与传感器的飞行高度的关系图解能力测试点35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138
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表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能力测试点36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42
森林的生态效益与全球分布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能力测试点37 能源资源的开发146
“乌金”——煤炭是重要的能源资源资源开发条件(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的分类方法举例能源资源开发中的环境治理与保护能力测试点38 河流的综合开发151
流域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流域的综合开发俄罗斯伏尔加河的综合利用运用结构式关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力测试点39 区域农业发展156
区域农业发展概况161
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61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161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与评价复种制度、复种指数和耕作制度的区别能力测试点4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6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问题和对策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三角”与“长三角”发展条件的比较从上海市区位条件的优越性看“珠三角”城市能力测试点4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66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的比较西气东输对新疆的六大好处能力测试点42 产业转移170
关于产业转移174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74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74
全面看待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日本二战后工业结构的三次调整初中地理能力测试点43 地球和地球仪174
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度量方法经度、纬度与经纬网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能力测试点44 地图178
地图上方向及判读方法182
比例尺及应用182
根据等高线的大小判读地表起伏形态的方法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方法技巧)等高线图的判断方法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能力测试点45 世界的海洋和陆地182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85
世界的地形185
大洋的分界与重要海峡、运河的区域地图的判读大陆漂移假说与板块构造学说能力测试点46 世界的天气和气候185
天气与天气的特点188
气候的要素188
世界的气候188
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188
各大洲地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能力测试点47 世界的居民和聚落188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191
世界的人种191
语言和宗教191
聚落191
用迁移人口的办法,能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吗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慢的原因能力测试点48 世界地区发展差异(发展与合作)191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19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6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196
东亚地区的发展差异196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举例196
能力测试点49 认识世界的区域(地区和国家)196
认识大洲——以南极洲为例认识地区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图解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美国的三大工业区及分布能力测试点50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经济与文化200
优越的地理位置204
中国的行政区划204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204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204
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业204
客观地评价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能力测试点51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204
中国的地形208
中国的气候208
我国的河流、水资源及南水北调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表解能力测试点52 中国的地理差异208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21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比较表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特征比较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能力测试点53 认识中国的区域212
认识省级区域216
认识省内区域216
认识跨省区域21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16
上海的经济腹地216
选修地理216
能力测试点54 海洋地理(选修1)216
海洋和海岸带222
海洋的开发222
海洋环境问题与海洋权益222
四大洋的分界线222
重要的海上交通线222
运用图示形象记忆法识记海洋资源的分布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能力测试点55 旅游地理(选修2)222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31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1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231
旅游与区域发展231
自然景观欣赏位置选择的一般方法\我国的“世界遗产”能力测试点56 城乡规划(选修3)23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238
城乡分布238
城乡规划238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238
我国的城市群238
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238
能力测试点57 环境保护(选修4)238
环境与环境问题246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246
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246
环境管理246
石油危机及应对策略246
各国应对能源问题的招数246
决胜高考246
答案与提示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