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与研究
  • 王安琦,王诚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199957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1

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2

(一)完成党和人民新的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2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5

(三)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7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9

(一)坚持以人为本9

(二)实现科学发展1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3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15

(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5

(七)推动建设和谐世界16

(八)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18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19

(一)在把握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19

(二)在弄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相互关系上下功夫21

(三)在促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转化上下功夫23

(四)在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上下功夫2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最新成果2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和进程2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28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3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3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35

(一)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35

(二)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4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47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54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的历史背景5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57

(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60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6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6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63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创新65

第二章 坚持以人为本68

一、以人为本是立党治国的核心理念68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68

(二)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72

(三)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76

二、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79

(一)为了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9

(二)依靠人民是发展的力量源泉82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的最终目的85

三、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88

(一)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88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91

(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3

第三章 实现科学发展98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98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98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105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106

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09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09

(二)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11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13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13

(二)坚持全面发展115

(三)坚持协调发展118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120

四、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23

(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3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6

(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128

(四)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30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34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34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价值追求134

(二)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传统精神的理想目标136

(三)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归宿138

(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140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构建原则142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14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146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151

(一)促进协调发展,奠定和谐基础151

(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社会公正155

(三)建设和谐文化,强化精神支撑158

(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160

(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团结和睦162

四、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164

(一)坚持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原则164

(二)把共建共享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166

(三)在共建共享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168

第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72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172

(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172

(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选择174

(三)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178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180

(一)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180

(二)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181

(三)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184

(四)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185

(五)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186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187

(一)深刻认识当前农民增收形势187

(二)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188

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93

(一)正确认识农村公共事业的差距193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194

(三)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196

(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99

(五)逐步建立农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200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202

(一)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02

(二)强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203

(三)继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204

(四)健全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205

(五)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6

(六)建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206

(七)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207

第六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209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09

(一)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内涵209

(二)新时期我们党的创新思想211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217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218

二、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20

(一)我国科技战线面临的形势和基本任务220

(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224

三、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战略位置226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工作的重大指导方针226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227

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30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内容230

(二)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234

五、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236

(一)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236

(二)培育高素质的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238

第七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43

一、新形势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243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243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247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249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250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253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253

(二)全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258

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63

(一)切实加强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263

(二)用先进文化引导社会风尚264

(三)坚持从自我做起266

(四)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268

(五)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共同努力270

第八章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275

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275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征275

(二)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280

(三)推进和平发展的战略重点284

二、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战略与政策的重大发展287

(一)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和内涵287

(二)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大发展291

三、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而不懈努力297

(一)建设和谐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97

(二)建设和谐世界的着力点302

(三)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和谐世界建设305

第九章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311

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311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内涵311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背景和意义313

(三)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316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318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考察318

(二)党的先进性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332

(三)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初步揭示336

三、在新的实践中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339

(一)加强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先进性建设339

(二)加强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先进性建设341

(三)加强党在奋斗纲领方面的先进性建设342

(四)加强党在组织和队伍方面的先进性建设343

(五)加强党在党风廉政方面的先进性建设345

(六)加强党在党内制度体系方面的先进性建设346

第十章 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前进34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348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48

(二)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352

(三)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世界战略态势355

(四)善于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357

(五)发扬党和人民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360

二、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363

(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6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更具实践、民族和时代特色368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无止境370

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374

(一)始终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374

(二)勇于实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376

(三)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384

后记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