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
  • 傅世侠,罗玲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8868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5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协会-创造力-评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1

1.1 研究背景与当前基本状况2

1.1.1 团体创造力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3

1.1.2 团体创造力研究兴起的学科发展根源4

1.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览7

1.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13

1.2.1 理论研究及其成果14

1.2.2 实证研究及其成果20

1.3 成果的理论意义及应用前景27

1.3.1 成果的理论意义27

1.3.2 成果的应用前景29

第二章 关于团体创造与团体创造力33

2.1 团体创造的早期经验研究与实证研究33

2.1.1 “头脑风暴法”与团体创造33

2.1.2 “综摄法”与团体创造40

2.2 团体氛围与团体创造47

2.2.1 关于氛围的含义和作用47

2.2.2 个体层次创造氛围与团体层次创造氛围52

2.2.3 与团体创造力相关的氛围因素54

2.3 关于团体创造力59

2.3.1 关于团体创造力概念界定59

2.3.2 从团体构成视角研究团体创造力62

2.3.3 从动态视角理解团体创造力66

第三章 关于团体创造力评估研究70

3.1 个体创造力评估研究的方法、问题与转变70

3.1.1 评估个体创造力的传统方法71

3.1.2 个体创造力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72

3.1.3 从水平测量到类型区分的转变76

3.1.4 从选材到评价环境氛围的战略性转变82

3.2 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86

3.2.1 关于团体创造力模型的讨论86

3.2.2 基于测评需要建立的团体创造力模型89

3.3 团体创造力评估工具和方法92

3.3.1 G.伊柯沃的创造氛围问卷(CCQ)93

3.3.2 T.M.阿玛布丽的KEYS量表94

3.3.3 S.G.艾萨克森等人的情境态势问卷(SOQ)96

3.3.4 其他测评工具98

3.3.5 综述100

第四章 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103

4.1 前期探索和编制量表103

4.1.1 量表设计104

4.1.2 量表使用及统计结果与分析106

4.2 评估模型构想和量表修订111

4.2.1 深度访谈111

4.2.2 关于中国团队文化的特殊性问题116

4.2.3 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的初步构想118

4.2.4 修订量表119

4.3 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的建立122

4.3.1 团体创造力预测指标合成123

4.3.2 层级分析确定评价体系129

第五章 关于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的检验133

5.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133

5.1.1 认知风格量表信度、效度检验133

5.1.2 动机量表信度、效度检验135

5.1.3 团体氛围量表信度、效度检验138

5.2 科技团体创造力预测指标的效度检验143

5.2.1 区分效度检验143

5.2.2 关联效度检验148

5.3 问题及对后续研究的设想150

5.3.1 关于认知风格量表及动机量表问题151

5.3.2 对后续研究的若干设想155

附录一161

附录二163

附录三166

附录四167

主要参考文献179

人名索引190

专业术语索引192

图2-1 CPS的动力学平衡39

图3-1 组织变革模型90

图3-2 阿玛布丽创造工作环境感知评估概念模型92

图3-3 创造力觉知程序99

图4-1 科技团体创造力模型构成假设119

图4-2 成果原分、氛围总分、课题水平分(27个组)128

图4-3 创造力与成果分的差异128

图4-4 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132

图5-1 动机因子聚类分析155

表3-1 柯顿区分的两类风格特征(1999)77

表4-1 折半信度分析108

表4-2 外部氛围各项因素回归分析109

表4-3 内部氛围各项因素回归分析109

表4-4 成果分方差分析124

表4-5 不同层次课题组成果分描述性统计125

表4-6 不同层次课题组成果分方差分析125

表4-7 团体氛围总分方差分析总表126

表4-8 KMO和BARTT'S检验127

表4-9 变量共同度127

表4-10 总方差分解127

表4-11 因子载荷矩阵127

表4-12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127

表4-13 输入变量130

表4-14 模型概述130

表4-15 方差分析130

表4-16 回归系数131

表5-1 认知风格总分方差分析总表134

表5-2 不同层次课题组组长认知风格总分T检验135

表5-3 内在动机部分折半信度检验136

表5-4 外在动机部分折半信度检验136

表5-5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相关系数137

表5-6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偏相关137

表5-7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方差分析总表138

表5-8 氛围量表折半信度检验139

表5-9 氛围量表因素分析后各因子与所属评价指标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141

表5-10 氛围量表因素分析前、后因子方差总表142

表5-11 CRTC不同层次课题组方差分析总表143

表5-12 不同层次课题组CRTC描述性统计144

表5-13 不同层次课题组氛围分描述性统计145

表5-14 不同层次课题组氛围分方差分析总表145

表5-15 不同层次课题组行为描述性统计146

表5-16 不同层次课题组行为方差分析总表146

表5-17 流动性不同课题组CRTC描述性统计148

表5-18 流动性不同课题组CRTC方差分析总表148

表5-19 课题组创造力、国内学术地位自我主观评价分方差分析149

表5-20 CRTC与自我评价分相关性149

表5-21 CRTC与课题组某些行为特征相关性150

表5-22 认知风格类型男女分组方差分析总表152

表5-23 认知风格类型男女分组描述性统计153

表5-24 动机因子与氛围因子聚类分析154

表5-25 内在动机与组内动机互动偏相关154

表5-26 外在动机与组内动机互动偏相关155

表5-27 成果分与年龄相关性1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