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地理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土壤地理学 第3版
  • 李天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4464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土壤地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壤地理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土壤的基本概念1

1.1.1 土壤定义1

1.1.2 土壤的形成与演化3

1.1.3 土壤剖析3

1.2 土壤圈与全球变化6

1.2.1 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6

1.2.2 土壤圈和陆地生态系统7

1.2.3 土壤圈中的环境纪录8

1.3 土壤圈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8

1.3.1 土壤肥力9

1.3.2 土壤自净能力10

1.4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11

1.4.1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1

1.4.2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1

1.4.3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3

1.5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5

1.5.1 西欧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15

1.5.2 俄国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16

1.5.3 美国土壤诊断学派的发展17

1.5.4 中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17

1.5.5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8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21

2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22

2.1 土壤矿物22

2.1.1 原生矿物23

2.1.2 土壤矿物的形成与转化25

2.1.3 土壤次生矿物29

2.1.4 土壤质地36

2.2 土壤有机质41

2.2.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42

2.2.2 土壤生态系统及其有机质转化45

2.2.3 土壤圈物质循环51

2.3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57

2.3.1 土壤结构57

2.3.2 土壤物理特性60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64

3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66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66

3.1.1 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66

3.1.2 土壤气体交换过程67

3.2 土壤热量状况69

3.2.1 土壤热量来源与热量平衡69

3.2.2 土壤热学性质70

3.2.3 土壤温度状况72

3.2.4 土壤—植物—大气界面能量平衡方程74

3.3 土壤水分及其特性76

3.3.1 土壤水分平衡与全球水循环77

3.3.2 土壤水类型78

3.3.3 土水势83

3.3.4 土壤水分状况88

3.4 土壤分散系及其特征89

3.4.1 土壤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89

3.4.2 土壤胶体90

3.4.3 土壤溶液96

3.5 土壤肥力与生态环境功能105

3.5.1 土壤肥力的系统分析105

3.5.2 土壤调节水体和溶质流动的能力115

3.5.3 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115

3.5.4 土壤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116

3.5.5 土壤是重要的建设基质116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116

4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118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118

4.1.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的基础118

4.1.2 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120

4.1.3 现代土壤发生学122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124

4.2.1 气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125

4.2.2 降水对成土过程的作用127

4.2.3 风对成土过程的作用130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133

4.3.1 植物群落原生演替与土壤起源133

4.3.2 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34

4.3.3 动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37

4.3.4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38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因素139

4.4.1 成土母质的概念139

4.4.2 成土母质的作用139

4.5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地形)因素141

4.5.1 地形决定土壤水热状况与物质分异141

4.5.2 地形发育与土壤演变142

4.6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144

4.6.1 水文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重要性144

4.6.2 水文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145

4.7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146

4.7.1 土壤的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147

4.7.2 时间因素在土壤与土壤圈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148

4.8 土壤形成的人为因素149

4.8.1 人为活动作用的特点149

4.8.2 人为活动对土壤形成与演变的控制150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150

5 土壤形成过程152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152

5.1.1 地表物质迁移转化与土壤形成过程152

5.1.2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158

5.1.3 成土过程的特征161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162

5.2.1 土壤有机物质合成、分解与转化过程163

5.2.2 土壤矿物迁移与转化过程164

5.2.3 土壤的熟化过程166

5.2.4 土壤退化过程168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68

5.3.1 土壤剖面形态的形成过程169

5.3.2 土壤剖面的重要形态特征169

5.4 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和演替171

5.4.1 土壤的个体发育171

5.4.2 土壤系统发育172

5.4.3 土壤的演替173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173

6 土壤分类175

6.1 土壤分类概述175

6.1.1 土壤分类的对象175

6.1.2 土壤分类的一般原理、依据和方法176

6.1.3 土壤分类的目的177

6.1.4 土壤分类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178

6.2 中国土壤分类178

6.2.1 古代土壤分类178

6.2.2 土壤发生分类179

6.2.3 土壤系统分类184

6.2.4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的土壤参比193

6.3 国际土壤分类的发展196

6.3.1 美国的土壤系统分类196

6.3.2 联合国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ISRIC)198

6.3.3 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200

6.3.4 苏联土壤分类201

6.3.5 西欧国家的土壤分类202

6.3.6 澳大利亚土壤分类系统203

6.3.7 世界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之间的参比204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207

7 主要土纲特征208

7.1 森林土纲系列208

7.1.1 灰土209

7.1.2 淋溶土211

7.1.3 富铁土214

7.1.4 铁铝土219

7.2 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223

7.2.1 均腐土223

7.2.2 干旱土227

7.3 水成型土纲系列229

7.3.1 盐成土230

7.3.2 有机土234

7.3.3 潜育土236

7.3.4 冻土238

7.4 过渡型土纲系列240

7.4.1 变性土240

7.4.2 雏形土242

7.5 岩成型土纲系列244

7.5.1 火山灰土244

7.5.2 新成土245

7.6 人为土纲247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250

8 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251

8.1 土壤分布规律251

8.1.1 土壤的广域性分布规律253

8.1.2 全球各洲土壤广域分布模式255

8.1.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260

8.1.4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264

8.1.5 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267

8.2 土被结构271

8.2.1 土被结构的概念271

8.2.2 土被结构的特征272

8.2.3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274

8.2.4 土被结构的空间格局274

8.3 土壤区划275

8.3.1 土壤区划的意义和原则275

8.3.2 土壤区划的单位与划分依据276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279

9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280

9.1 土壤资源及其特征280

9.1.1 土壤资源的概念280

9.1.2 世界土壤资源及其利用现状282

9.1.3 中国土壤资源及其利用现状284

9.2 土壤质量评价原理286

9.2.1 土壤质量286

9.2.2 土壤质量评价295

9.3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300

9.3.1 土地开发整理300

9.3.2 土壤退化的概念302

9.3.3 土壤侵蚀304

9.3.4 土壤风蚀沙化309

9.3.5 土壤盐溃化及其防治对策315

9.3.6 土壤污染317

9.3.7 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322

9.3.8 土地荒漠化324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325

10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326

10.1 土壤地理调查326

10.1.1 土壤地理调查的目的和任务326

10.1.2 土壤地理调查的基本程序327

10.1.3 土壤剖面观察329

10.1.4 土壤样品采集330

10.2 遥感和GIS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331

10.2.1 土壤遥感目视解译原理与方法331

10.2.2 土壤遥感数据自动识别方法334

10.2.3 土壤-景观推理模型(SoLIM)337

10.3 土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SOTER)338

10.3.1 土壤图中的土壤信息338

10.3.2 全球土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342

10.3.3 全球土壤-地形数据库的结构346

10.3.4 全球土壤-地形数据库的应用346

10.4 土壤数据库348

10.4.1 全球土壤数据库348

10.4.2 美国土壤调查数据库352

10.4.3 加拿大土壤数据库355

10.4.4 中国SOTER研究现状361

10.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自动检索系统364

10.5.1 ASS-CSTC的设计364

10.5.2 ASS-CSTC检索过程及功能366

10.5.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369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370

附录1 中英文关键词对照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371

附录2 中英文关键词对照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379

主要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文献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