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型领导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创新型领导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795461.jpg)
- 林燕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7484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领导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型领导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新使命篇13
第一章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3
一、完成民族独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13
1.近代中国的历史呼唤14
2.照搬西方的迷梦破产15
3.共产党人的成功探索16
4.祖国统一的早日实现17
二、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其历史征程18
1.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18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和强盛中国2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示其强大生机和灿烂前景2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2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命力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22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使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24
第二章 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26
一、危难受命之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26
1.历史责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27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政策必须继续贯彻执行28
3.以实际的最好的建设成果来回答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忧虑29
二、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31
1.继承邓小平遗志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32
2.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目标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33
3.世纪之交提出现代化建设第三阶段分“小三步走”的目标和战略34
三、新世纪新阶段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5
1.21世纪头20年我国面临着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35
2.21世纪头20年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36
3.21世纪头20年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38
第三章 实现伟大使命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39
1.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39
2.地区发展差距还很大40
3.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必定会吃苦头4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43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总体概况44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进程46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48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50
三、观察问题和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依据51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实际51
2.关键在于对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52
3.既要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要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53
新旗帜篇55
第四章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55
一、旗帜指引方向55
1.旗帜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56
2.旗帜揭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58
3.旗帜揭示执政党建设规律60
二、旗帜展现形象62
1.旗帜展现党的宗旨62
2.旗帜展现党的行动64
3.旗帜展现党的风貌66
三、旗帜凝聚力量67
1.旗帜凝聚党心68
2.旗帜凝聚军心69
3.旗帜凝聚民心70
第五章 高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旗帜73
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73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73
2.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75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75
二、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77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77
2.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78
3.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80
三、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81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81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83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前进的发展的85
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87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87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88
3.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89
第六章 作为党的旗帜的指导思想的鲜明特征91
一、每面旗帜自成体系91
1.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92
2.都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94
3.都形成了一个结构严密的完整的逻辑体系95
二、彼此之间一脉相承96
1.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6
2.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98
3.都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9
三、兼备与时俱进品质100
1.体现时代性100
2.把握规律性101
3.富于创造性101
新理念篇103
第七章 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103
一、全党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103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03
2.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04
3.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05
二、创新有着丰富的内涵106
1.理论创新106
2.体制创新108
3.科技创新109
4.教育创新111
5.文化创新112
三、抓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13
1.完善国家创新体系113
2.鼓励原始性创新115
3.创新的关键在人才116
第八章 深化认识社会主义根本问题118
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课题118
1.根本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19
2.要深化认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120
3.搞清楚根本问题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关键所在121
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123
1.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123
2.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124
3.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6
三、社会主义建设要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127
1.发展要有新思路128
2.改革要有新突破129
3.开放要有新局面130
4.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132
第九章 深化认识党的建设根本问题134
一、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134
1.新的历史方位135
2.新的基本问题136
3.新的历史课题138
二、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139
1.执政党性质的新界定139
2.执政党面临的新考验141
3.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142
三、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43
1.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144
2.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145
3.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146
新境界篇149
第十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49
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150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50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总体小康进一步发展之必然151
3.符合党心民意并有利于展现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15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54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154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156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目标157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158
1.坚持以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为根本目的159
2.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159
3.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160
4.坚持促进地区协调发展161
第十一章 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和谐世界163
一、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多样化世界里163
1.丰富多彩的多样化世界164
2.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165
3.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安宁166
二、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167
1.世界各国都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68
2.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169
3.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权掌握在各国人民手中171
三、中国要树立起维护和平和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形象172
1.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172
2.中国永远不称霸174
3.中国的强大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176
新模式篇179
第十二章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9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9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180
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181
3.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需要182
二、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83
1.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184
2.分配制度上保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85
3.宏观调控上合理调整发展和利益的格局186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187
1.内容涉及各个领域187
2.体制需要逐步完善189
3.时间经历较长过程191
第十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4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194
1.从“人治”走向“法治”195
2.从“法制国家”走向“法治国家”197
3.从国家手段走向国家目标198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
1.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客体199
2.依法治国依的是宪法和法律200
3.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00
三、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
1.加强普法教育202
2.加强立法工作202
3.严格依法办事203
4.充分保障和尊重人权205
第十四章 加强以德治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07
一、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207
1.以德治国的内涵要求208
2.以德治国的时代特征209
3.以德治国的功能作用210
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11
1.二者相互区别211
2.二者相互联系212
3.二者以市场经济发展为统一的基础213
三、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14
1.坚持“三以”价值取向215
2.实施“三与”互动策略216
3.开展“三德”宣传教育217
新谋略篇220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20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20
1.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221
2.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221
3.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222
4.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动摇和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223
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223
1.新型工业化道路22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224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总体布局225
三、加快经济发展要把战略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226
1.经济结构调整战略226
2.科教兴国战略227
3.可持续发展战略228
4.“走出去”开放战略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战略229
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230
6.发展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战略231
7.扶贫攻坚战略232
8.国家经济安全战略233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235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235
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236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6
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37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7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38
1.健全民主制度239
2.加强法制建设241
3.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243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45
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方略246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46
2.坚持积极稳妥推进原则248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原则249
第十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51
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51
1.文化方向是一面旗帜252
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特征252
3.发展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254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56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56
2.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57
3.弘扬以文化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59
三、不断开拓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261
1.坚持教育优先和素质目标261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64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265
第十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267
一、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67
1.形成学习型社会267
2.加强公共设施建设269
3.加快发展卫生体育事业270
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271
1.妥善调整利益关系271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273
3.营造和谐社会氛围276
三、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77
1.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277
2.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279
3.加强环境保护力度281
第十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284
一、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284
1.围绕两个历史性课题284
2.全面贯彻“五句话”要求285
3.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287
二、走跨越式军事发展道路289
1.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90
2.从人力资源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91
3.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291
三、走依法治军和从严治军之路293
1.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以保持人民军队的军魂293
2.学会用法律手段从严治军295
3.探索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和规律296
新风范篇298
第二十章 党执政兴国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298
一、坚持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298
1.终身学习,提升素质299
2.立足国情,学以致用299
3.直面现实,勤于思考300
4.勇于探索,不断创新300
二、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301
1.生动教材,当属经验301
2.最大课堂,在于实践301
3.高明老师,群众为最302
4.谋事成事,功在调研303
三、唯物辩证地思维和工作303
1.思想方法要力求全面303
2.领导决策要统筹兼顾304
3.实施策略要适度而为305
四、善于集思广益和群策群力306
1.保证民主渠道畅通306
2.实行专家咨询论证307
3.重大课题集体攻关307
4.广泛听取各种意见308
五、借鉴外国有益知识和经验309
1.学习和借鉴外国一切优秀文明成果309
2.学习和借鉴的目的在于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新东西310
3.对外国糟粕的东西应当剔除310
第二十一章 弘扬独具特色的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312
一、弘扬革命先驱者的精神风范312
1.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精神风范313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精神风范313
3.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精神风范314
二、培育和倡导当今时代新的精神风范316
1.新时期创业精神316
2.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317
3.“两弹一星”精神318
4.抗洪精神318
三、展现当代领导者个人的精神风范319
后记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