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旅游伦理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旅游伦理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7/31901011.jpg)
- 赵建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814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旅游伦理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伦理困境1
一 近年来国内旅游伦理研究综述1
二 旅游活动的特殊性9
(一)暂时性9
(二)多样性9
(三)群体性10
三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想实现的不确定性10
(一)政府意愿11
(二)企业态度11
(三)炒作和借口12
四 旅游发展的负面性13
五 旅游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18
(一)旅游过度消费18
(二)旅游经营中的媚俗性20
(三)意义消费的错位20
(四)旅游活动的趋从现象21
(五)享乐主义盛行21
(六)社会道德退化的加剧22
第二章 旅游与伦理24
一 旅游与伦理的基本关系24
(一)旅游伦理理念24
(二)西方旅游伦理认知26
(三)旅游伦理道德的深化30
(四)旅游行为的伦理特殊性33
二 旅游伦理的主体与分类41
(一)旅游伦理的主体41
(二)旅游伦理所协调的四种关系54
三 旅游伦理的价值和意义57
(一)旅游伦理态度决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状况58
(二)旅游伦理均衡旅游利益60
(三)旅游伦理培植道德64
(四)旅游伦理对人格的塑造68
(五)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70
(六)旅游伦理深化旅游研究路径71
四 旅游伦理的性质72
(一)普遍性72
(二)审美性73
(三)经济性74
五 旅游伦理的特征75
(一)规范意义75
(二)文化意义75
(三)发展阶段75
(四)反作用力76
(五)影响层面77
(六)接受阶段77
六 旅游伦理建设途径79
(一)加强旅游环境伦理建设79
(二)强化及培育旅游主体的道德意识82
(三)加强旅游文化伦理建设82
(四)强化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83
(五)建立和完善旅游监督管理机制84
(六)加强旅游道德教育86
(七)加强旅游道德建设88
(八)积极构建行业伦理89
(九)完善旅游环境保护法规90
七 旅游伦理教育91
(一)国内外对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91
(二)一般学校教育93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94
(四)旅游伦理专业课程的设置95
第三章 旅游环境伦理97
一 环境伦理学及旅游环境伦理97
(一)人类中心主义99
(二)动物解放/权利论99
(三)生物中心论100
(四)生态中心主义100
二 新时期旅游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102
三 环境伦理意识的旅游意义103
四 旅游环境容量107
五 旅游环境保护109
(一)旅游环境保护与美学111
(二)旅游资源价值判断111
(三)旅游与自然环境的和谐114
六 利益相关者与旅游环境保护116
(一)旅游管理者与环境保护116
(二)旅游开发者与环境保护117
(三)旅游者与环境保护118
(四)旅游中介机构与环境保护119
(五)旅游研究机构与环境保护119
(六)旅游规划机构与环境保护120
第四章 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122
一 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122
二 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27
三 生态旅游体验129
(一)自然旅游的精神体验129
(二)遵循自然规律130
(三)旅游活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131
(四)生态旅游对美的体悟132
四 生态旅游发展理念134
(一)旅游企业的生态价值导向134
(二)生态旅游发展市场136
(三)科学的生态精神137
五 生态旅游发展的利益协调137
六 低碳旅游140
(一)低碳旅游吸引物141
(二)低碳旅游基础设施141
(三)低碳旅游服务项目142
(四)低碳旅游宣传教育143
第五章 乡村旅游发展145
一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146
二 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布局150
(一)城市依托型150
(二)景区依托型150
(三)特别独立型151
三 乡村旅游发展的伦理影响151
(一)重新界定土地价值152
(二)旅游者进入的生活效应153
(三)民众心理适应153
(四)乡村社会文化变迁154
(五)新的知识诉求154
(六)生态环境变化155
(七)环境态度分化157
四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160
(一)构建生态伦理161
(二)完善乡村建设162
(三)加强旅游扶贫162
(四)凸显环境意识163
(五)强化文化感知164
第六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166
一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166
二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利益相关者171
三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伦理均衡173
(一)旅游利益的均衡173
(二)市场经济的驱动174
(三)政府主导的意义174
(四)社区民众的利益176
(五)文化均衡的价值177
四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178
(一)旅游发展与代际均衡178
(二)旅游发展与种际平等179
(三)旅游产业安全180
(四)旅游产业规模183
(五)旅游产业制度建设183
五 案例分析184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184
(二)研究设计188
(三)分析与发现189
(四)结论195
第七章 对《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解读197
第八章 基于旅游伦理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案例分析236
一 福建土楼社区旅游发展236
(一)福建土楼概述236
(二)福建土楼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237
二 临泽县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242
(一)临泽县旅游发展的意义243
(二)临泽县丹霞旅游发展背景246
(三)大沙河旅游景区的发展路径248
(四)大沙河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经验256
三 平遥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268
(一)平遥古城概况268
(二)平遥古城的特点及旅游发展路径269
四 乾陵帝王陵墓旅游可持续发展272
(一)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特殊性272
(二)乾陵在陕西的旅游意义274
(三)乾陵的旅游资源特色275
(四)可持续发展路径281
五 古镇类旅游发展285
(一)乔家大院概况285
(二)乔家大院旅游可持续发展286
六 周至县沙沙河水街旅游发展289
(一)沙沙河水街旅游意象289
(二)沙沙河水街的旅游发展291
七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293
(一)特别的旅游发展历程294
(二)乡村旅游表演舞台的典型295
(三)袁家村的旅游意象295
(四)综合化的开发途径296
(五)旅游质量的提升297
八 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298
(一)宗教旅游的特殊性298
(二)法门寺旅游开发302
(三)兴教寺旅游发展307
(四)大慈恩寺旅游发展309
九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311
(一)旅游资源微观背景分析311
(二)项目设计理念316
(三)设计理念与布局原则322
参考文献328
后记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