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的客观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历史的客观性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31916027.jpg)
- 刘雄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8240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历史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的客观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真理与历史的客观性1
第一节 历史的客观性与思想的客观性1
第二节 历史的客观性与真理的历史性5
第三节 历史的客观性与解放的现实性8
第二章 历史的科学化与意识化12
第一节 自然“科学”与历史“学科”12
一 史学的科学化道路13
二 自然、历史与人的存在19
第二节 历史意识化与历史演进的形式26
一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26
二 “思想史”与历史运动的形式32
第三节 叙事的转向与后现代史学理论对历史客观性的质疑38
第三章 内涵逻辑与历史观念的变革50
第一节 历史性:内涵逻辑的内涵51
一 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51
二 内涵逻辑的历史感54
三 内涵逻辑:理解历史的通道58
第二节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历史观念61
一 黑格尔:思想的内涵逻辑61
二 马克思:历史的内涵逻辑65
三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理论传承:从内涵逻辑看70
第三节 克罗齐与思想的内涵逻辑74
一 内涵逻辑与思想的客观性74
二 克罗齐的“活历史”对内涵逻辑的展现79
三 克罗齐对黑格尔的背离87
第四章 从历史客观性的争论到历史观的“现实性和力量”92
第一节 现实历史的敞开——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93
一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历史的遮蔽93
二 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内涵逻辑97
三 历史唯物主义“敞开”的现实历史101
四 “历史科学”与人的解放111
第二节 现实的历史与马克思的劳动主题119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劳动的扬弃120
二 劳动的内涵及现实历史的彰显122
三 自由劳动及现实人的解放125
第三节 活动、规律与趋势128
一 人的活动的现实性128
二 作为人的活动的历史规律133
三 规律与趋势138
第四节 《自然辩证法》的旨趣与历史唯物主义142
一 自然的存在论澄明142
二 辩证法视域中的“自然”概念145
三 从“自然辩证法”到“历史辩证法”148
第五章 《资本论》与现实历史的澄明153
第一节 历史主义谱系中的《资本论》153
一 拒斥启蒙的普遍理性:历史主义的由来154
二 《资本论》与方法论的历史主义157
三 “解放”的旨趣与马克思对历史主义的扬弃161
第二节 《资本论》与共产主义的历史性意蕴164
一 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共产主义”生成的理论语境165
二 瓦解资本的逻辑与“共产主义”的生成169
三 “共产主义”与人类的未来173
第六章 唯物史观与虚无主义177
第一节 马克思与虚无主义的两次相遇177
一 施蒂纳批判——马克思同虚无主义的首次相遇178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与虚无主义的第二次相遇182
三 马克思克服虚无主义的当代启示185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188
一 “最高价值”的幻象与马克思对价值虚无主义根源的指认189
二 现实历史的澄明与人类价值诉求的历史性原则193
三 解放的旨趣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196
第三节 《资本论》与虚无主义的克服200
一 虚无主义的价值论视域及其克服的限度201
二 视域的转换:从价值虚无主义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203
三 《资本论》的“解放”旨趣与虚无主义克服的可能207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学211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的分野211
第二节 作为史学理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219
第三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语境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课题225
一 从虚无主义到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由来226
二 历史哲学与历史编纂学:马克思所指认的历史虚无主义形态229
三 立场与史实之争:中国语境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讨论234
四 回到马克思:历史虚无主义克服的可能238
第四节 论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在超越——兼评杨天石、梁柱的历史虚无主义争论242
一 历史虚无主义的由来243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中国语境及其争论245
三 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在超越250
第八章 编年史·理性史·文明史256
第一节 编年史256
第二节 理性史258
第三节 文明史261
参考文献266
后记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