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君毅全集 第19卷 中国哲学原论 原道篇 中国哲学中之“道”之建立及其发展 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唐君毅全集 第19卷 中国哲学原论 原道篇 中国哲学中之“道”之建立及其发展 1
  • 唐君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51084103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君毅全集 第19卷 中国哲学原论 原道篇 中国哲学中之“道”之建立及其发展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上:道之名义及其类比1

一 中国哲学中之“道”与西方及印度哲学中之相类似之名言1

二“道”之名义与“物”“事”“生”“命”“心”“性”“理”“气”等之名义5

三 道之字原之义与引申义、一道多名、道之交会,与存在即道7

四 道之远近、大小与曲直、非道之道、平行道与相贯道10

五 发现道、创成道、目的道、手段道,与道不同之论争,其相容以并存,及哲学思想中之“道”之次第修建之历史12

导论下:孔子所承中国人文之道16

一 中国人文中之不言之道,及言中之道,与孔子之契在不言之道,而为言16

二《虞书》《夏书》《商书》中哲学性观念之次第生起19

三 殷周之际与周初之王道,及人文礼乐之道22

四 周之礼教及春秋时人之言文德、天道、人道,及孔子以后中国思想之尊道28

五“中”国哲学与中和之道33

第一编39

第一章 孔子之仁道(上)39

一 导言:孔子以来言仁之思想之数变,并自述究心于此问题之经过,及本文宗趣39

二 仁德、事功及志于道之涵义45

三 为仁之方与忠、恕、信50

四 仁与礼敬57

五 仁与智及勇、义61

六 孔子自心上说仁之旨及孔颜乐处之问题之讨论65

第二章 孔子之仁道(下)71

一 天命思想之三型与孔子之说71

二“天命”“自命”与义之同义及异义,与义命不二及天命不已76

三 天与己及人之存在意义,及知天命、俟天命、畏天命之不同意义83

四 孔子之天与人格神87

五 如何理解孔子之言鬼神90

六 孔子言鬼神之涵义,与礼与仁95

上下篇 结论100

第三章 墨子之义道(上)103

一 略述墨学之演变,及本文宗趣103

二 由仁义之不同,辨墨子之兼爱为以义说仁之义道109

三 由墨子之言人当兼爱之理由,辩墨子之兼爱为客观之义道118

四 非攻、节葬、节用、非乐,与人民之生存及经济生活中之义道122

第四章 墨子之义道(下)126

五 尚贤、尚同与社会政治上的义道126

六 天与鬼神之义道,及天鬼神及人交互关系之“宇宙的义道”133

七 非命与外无限制之绝对的义道145

八 总论墨学中之义道之大147

第五章 孟子之立人之道(上)153

一 导言:述中国历代孟学之三变,及孟子之兴起人之心志以立人之道153

二 孟子言道与孔墨之不同,及孟子之人禽之辨156

三 仁义之心,与义外义内之辨162

四 孝弟与行义之道165

五 孟子言学者之志,及生与义172

第六章 孟子之立人之道(下)175

六 孟子言君子之所乐、所欲与所性175

七 孟子言成德之历程178

八 孟子言尽心知性以知天、存心养性以事天及立命之涵义180

九 孟子之养气,与知言之学184

十 孟子之言王者之政与民之兴起,及圣贤豪杰与王者、学者之兴起189

第七章 道家之起原与原始型态195

一 道家思想之起原与杨朱之说195

二 陈仲史之忍性情与它嚣魏牟之纵性情之说199

三 田骈、彭蒙、慎到之弃知去己之论及其意义与价值200

四 老庄对知与己之观念,及老子之道与田骈、彭蒙、慎到之道之异同之分际208

五 庄子之道与老子之道及田骈、彭蒙、慎到之道三者之分途213

第八章 老子之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之道(上)218

一 老学简史,及吾论述老学之经过218

二 人法地,与地上之物势中之道226

三 地法天,与人由法天以法道之义233

第九章 老子之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之道(下)240

四 天之道与道,及人之直接法道义240

五 修道者之安久于道与道之常,及道法自然义246

六 老子言道、德、仁、义、礼之层面,与法道之四层面之对应关系之讨论251

七 老子通贯四层面之言与正反相涵之四义,及道之诸性相254

八 余论:老子之道是否为实体之问题,与本文之宗趣260

第十章《庄子》内篇中之成为至人神人真人之道(上)262

一 庄子之道与老子、田骈、慎到之道不同,与其关连之际262

二 庄子之至人、真人、天人、圣人,及内七篇中之问题,与其关连265

三《逍遥游》之无名、无功、无己之义268

四《齐物论》中之齐物我是非义271

五《养生主》中之生命与心知共流行义274

第十一章 《庄子》内篇中之成为至人神人真人之道(下)282

六《人间世》之“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义282

七《德充符》之“才全而德不形”义287

八《大宗师》中之“天人不相胜”及真人之生活289

九《应帝王》所归之“未始出吾宗”义308

第十二章 综述《庄子》外杂篇之义,并附论《韩非子》及《管子》中之道家言311

一 综述《庄子》内七篇大旨311

二 外杂篇言天地万物之道之义313

三 道之超知义、不可言说义,及通言默义318

四 遗世忘世义320

五 生死义321

六 凝神于物义322

七 外杂篇言“主于内以应外”之同于内篇者,及其“内顺外俱运”,所成立之人道治道324

八 世愈降而政愈衰之说326

九 任性之自然之说328

十 扬老抑孔之说之衍成329

附论:《韩非子·解老》《喻老》及《管子·心术》《内业》中之道家言331

第十三章 荀子之成人文统类之道(上)340

一 荀学简史340

二 总述荀子之道之别于墨孟庄之道341

三 荀子言天与人分职之学343

四 荀子言心与道之关系346

五 荀子如何辨人心与道心355

六 治心之道与所知之事物之道,及知道与行道之关连361

第十四章 荀子之成人文统类之道(中)366

七道、人道、圣王之道、贯于古今历史之道,及荀子何以非斥诸子所言之道366

八 为学以“备圣心”而“化道”之义372

九 修身以学圣之道及荣辱之义375

第十五章 荀子之成人文统类之道(下)381

十 圣学与王道381

十一 王者之政制、富国之道,及王道、霸道之分384

十二 君道、臣道、致士之道、师术及用兵强国之道388

十三 荀子《礼论》《乐论》大义及其论礼乐之要旨391

第十六章 韩非子之治道(上)397

一 韩非子所感之政治问题397

二 韩非子言人君之虚静之功402

三 韩非子与申不害之言术与儒家之用贤之关系404

四 韩非子与商鞅之言法及墨家言法之关系406

五 韩非与慎到之言势与权409

第十七章 韩非子之治道(下)附论《管子》书中之治道412

六 韩非言权当独制之理由,与其对人性之各自为计之观察412

七用“人自计虑其利害之私”,以使人弃私曲、行公法之道414

八 韩非对他家之治道之抨击417

九 韩非之治道之性质,与其解老之道420

十 余论:韩非思想之效用与其悲剧命运422

附论:韩非子以后之治道,及《管子》书中言治道之方向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