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955760.jpg)
- 周太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593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李达(1890-1966)-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理论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一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1
(一)民主革命1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1
二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15
(一)直接经验15
(二)间接经验17
三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5
(一)萌芽时期(1917—1920年)25
(二)形成时期(1920—1923年)27
(三)发展时期(1923—1949年)31
(四)深化时期(1949—1966年)35
第二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47
一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阶级性47
(一)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思想的阶级性48
(二)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和客体思想的阶级性54
(三)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地位和作用思想的阶级性57
(四)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性原则思想的阶级性58
二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科学性59
(一)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思想的科学性59
(二)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思想的科学性64
(三)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思想的科学性65
三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批判性66
四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实践性69
第三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地位和作用思想71
一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地位思想71
(一)在社会革命中,“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71
(二)新思想的宣传教育“于社会进步上,于阶级斗争上,均占居重要地位”73
(三)在中国的社会革命中,宣传是与直接行动相辅而行的手段74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75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德智体三位一体的教育方针中居于最根本地位76
二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用思想79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79
(二)培育共产主义新人84
(三)促进科学发展87
(四)三大作用紧密联系89
第四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和客体思想92
一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思想92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意义93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条件95
二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体思想98
(一)无产阶级99
(二)农民阶级100
(三)士兵102
(四)知识分子103
(五)妇女106
(六)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06
(七)爱国的仁人志士106
第五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思想108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108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内容108
(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要求110
二 毛泽东思想122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122
(二)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心内容的根据126
(三)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要求130
第六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思想136
一 灌输原则136
(一)灌输概念蕴含着需与输的辩证统一137
(二)灌输过程包含着他人灌输和自我灌输的辩证统一141
(三)灌输本质蕴含着主体性和客体性的辩证统一145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48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149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据149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53
三 党性原则158
(一)党性原则的含义158
(二)党性原则的根据158
(三)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60
四 百家争鸣原则168
(一)百家争鸣原则的地位和作用168
(二)百家争鸣原则的根据169
(三)百家争鸣原则的基本要求171
五 正面教育与同谬误做斗争相结合的原则174
(一)正面教育175
(二)同谬误做斗争177
(三)正面教育与同谬误做斗争相结合177
六 因材施教原则179
(一)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179
(二)因材施教原则的根据180
(三)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81
第七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思想184
一 “在实践中去学习”185
(一)“在实践中去学习”的方法的根据185
(二)“在实践中去学习”的方法的基本要求187
二 “总结经验”191
(一)“总结经验”的方法的根据191
(二)“总结经验”的方法的基本要求193
三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96
(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方法的根据196
(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方法的基本要求197
四 “作有系统的理解的钻研”199
(一)“作有系统的理解的钻研”的方法的必要性199
(二)示例:对《实践论》和《矛盾论》“作有系统的理解的钻研”200
五 “抓住中心环节”202
(一)“抓住中心环节”的方法的根据202
(二)“抓住中心环节”的方法的基本要求202
六 “深入浅出”204
(一)“深入浅出”的方法的含义205
(二)“深入浅出”的方法的根据206
(三)“深入浅出”的方法的基本要求209
第八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216
一 为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启示216
(一)关于针对性217
(二)关于实效性218
(三)关于吸引力219
(四)关于感染力220
二 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21
(一)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222
(二)要坚持“百家争鸣”,加强学科交流226
(三)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27
(四)加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229
三 为新媒体时代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启发230
(一)要大力利用新媒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新媒体阵地231
(二)要敢于“亮剑”,敢于批判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232
(三)要进行透彻说理233
四 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233
(一)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234
(二)有助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238
主要参考文献251
后记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