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殊科学哲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分殊科学哲学史
  • 刘大椿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3215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科学哲学-哲学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殊科学哲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分支科学哲学史2

第一章 数学哲学史2

第一节 数学哲学的源流3

一、万物皆数4

二、数的本原是元一5

三、事物与数的关系7

第二节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论数学9

一、柏拉图论数学9

二、亚里士多德论数学15

小结21

第三节 康德与穆勒的数学哲学24

一、哲学背景25

二、康德的理性主义数学哲学27

三、穆勒的经验主义数学哲学35

小结40

第四节 数学基础危机与三大主义41

一、逻辑主义41

二、直觉主义45

三、形式主义49

小结52

第五节 数学哲学的当代趋势53

一、本体论问题的模型论应用53

二、认识论难题的语境进路54

三、方法论的自然主义整体论分析55

四、二阶逻辑可公理化问题的求解55

五、数学实践哲学的兴起56

第二章 物理学哲学史59

第一节 物理学哲学基础的形成60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物理学》60

二、牛顿力学创立者们的物理学思想64

三、近代物理学革命与物理学哲学的形成69

第二节 相对论与时空哲学问题81

一、从动力学理论到几何化理论81

二、时空的本体论问题83

三、时空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86

四、时间指向与宇宙学88

第三节 量子理论的解释与相关哲学问题93

一、量子力学的发展及相互竞争的解释93

二、量子力学哲学的主要问题99

第四节 现代物理学前沿的哲学问题106

一、弦理论的认识论问题106

二、暗物质和暗能量108

三、结构实在论109

四、物理学哲学的趋势111

五、一般科学哲学、物理科学哲学与物理科学的互动112

第三章 生物学哲学史115

第一节 生物学哲学的缘起116

一、古希腊关于生命本质和生物学方法的思考116

二、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研究提纲119

三、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方法论124

第二节 机械论哲学中的生命本质观127

一、亚里士多德生物学的危机127

二、布丰的博物学传统130

三、生命组织形式的目的论134

第三节 生命起源争论与达尔文主义138

一、自然分类和自然选择的哲学争论138

二、实验生物学兴起与生物学哲学的成长141

三、进化论及其哲学论争143

第四节 生物学哲学的现代进展146

一、逻辑经验主义与现代生物学哲学146

二、现代生物学哲学研究形成的内在原因150

三、现代生物学哲学研究的特征152

第四章 系统科学哲学史158

第一节 系统科学哲学的肇始159

一、中国古代的系统思想159

二、西方古代的系统思想162

第二节 当代系统研究运动的进路165

一、第一条进路:动力学系统理论研究166

二、第二条进路:系统科学研究167

三、第三条进路:复杂系统理论研究169

四、第四条进路:控制论研究170

五、第五条进路:与复杂性和系统科学相关的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研究171

第三节 复杂系统哲学领域的大家174

一、一些重要的复杂系统哲学家174

二、一些国际系统学术机构的名称与网址177

第四节 复杂性系统科学哲学的展开179

一、复杂系统的本体论180

二、复杂系统的认识论183

三、复杂系统的方法论185

第五章 认知科学哲学史197

第一节 认知科学哲学的源流198

一、认知科学的诞生198

二、第一代认知科学哲学:计算主义202

三、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纲领207

第二节 认知科学哲学的经典问题210

一、认知与身心问题210

二、认知与意识问题217

三、认知与表征问题222

第三节 人工智能的哲学225

一、经典人工智能及其遇到的问题225

二、从行为主义到联结主义226

三、人工生命的兴起229

四、人工智能的实在性问题231

第四节 哲学视野中的认知科学235

一、认知科学与现象学235

二、分析哲学与认知科学238

三、认知科学的前沿问题240

第六章 社会科学哲学史245

第一节 18、19世纪社会科学哲学的奠基246

一、苏格兰启蒙运动246

二、约翰·穆勒的实证主义方法论248

三、精神科学与“方法论大战”250

四、韦伯:理解与理想类型253

第二节 20世纪社会科学哲学的思潮256

一、纽拉特与统一科学纲领256

二、标准观点:波普尔、亨普尔与内格尔258

三、解释主义的复兴:温奇、泰勒与吉尔茨261

四、批判理论:解释主义脉络的变奏266

五、社会机制:方法论一元论的新进展269

第三节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流变273

一、反身性274

二、女性主义:立场认识论277

三、理性选择理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278

四、建构论与实在论279

五、结语:社会科学哲学的知识社会学转向281

下篇 特殊科学哲学问题史286

第七章 主题与研究进路的转换286

第一节 确证理论的发展与贝叶斯主义的兴起287

一、确证理论的发展287

二、确证的概率理论288

三、客观贝叶斯主义292

四、主观贝叶斯主义296

第二节 对科学说明的深入探讨299

一、D-N/I-S模型的介绍及其反例299

二、统合性模型302

三、因果机制模型304

四、语用学说明模型306

第三节 科学实在论及其反论308

一、真理实在论308

二、建构经验主义310

三、内在实在论311

四、实体实在论313

五、结构实在论315

第四节 对科学理论的再认识318

一、对理论与自然律的中心地位的反思318

二、理论与模型的语义学与语用学320

三、模型、类比与隐喻321

第八章 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的历史辨析327

第一节 科学革命与科学精神的嬗变328

一、历史与文化脉络中的科学革命328

二、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329

三、科学规范与精神气质332

四、科学、真理与民主334

五、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的科学反思336

第二节 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341

一、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视野中的研究与发展341

二、大科学及其对科学研究价值的再定位342

三、科技风险与后常规科学343

四、知识社会及对专家地位的再思考346

五、从公众理解科学到公众参与科学348

第三节 科学的价值350

一、科学价值问题的由来350

二、科学的合理性、客观性与相对主义的论争354

三、从《纽伦堡法典》到研究伦理357

第四节 科学的伦理反思360

一、现代科研环境下的科研诚信问题360

二、工程伦理与科技伦理研究的兴起363

三、新兴科技的价值与伦理追问368

四、新兴科技的价值追问372

五、走向全球治理的公共科技政策研究375

第九章 从哲学化的科学到可接受的科学379

第一节 从自然哲学到自然化的科学哲学380

一、自然哲学与思维秩序之设定381

二、宇宙的本体论转换与新科学真理386

三、实验哲学及其现象科学旨趣390

四、自然化的科学哲学与形而上学393

第二节 当代科学基础与元理论的嬗变398

一、必然的科学及其形而上学错置399

二、相对主义与科学一元论的困境401

三、科学非统一性与元理论的变轨404

四、超越表征主义认识论的新进路409

第三节 可接受的科学与多重实在的创构415

一、可接受的科学:可理解性与效能415

二、作为行动的制造的技术化科学420

三、基于关联与聚合的多重实在424

四、走向异质性网络和纠缠整合428

第四节 面向科技时代的慎思与审度430

一、科学活动论的时代观照与人本旨趣431

二、互补方法论与对比典范的权衡434

三、作为“第三条道路”的科学审度438

四、基于新客观主义的可接受的科学440

第十章 建构主义的科学哲学建构方式445

第一节 科学实践哲学与新的建构方式446

一、新实验主义446

二、新经验主义449

三、科学实践解释学450

第二节 科学知识社会学与新的建构方式453

一、爱丁堡学派SSK453

二、巴斯学派和约克学派SSK455

三、法德学派SSK457

四、美国的SSK研究459

第三节 建构主义建构方式的哲学特质和哲学变革463

一、建构主义新建构的哲学特质463

二、经验主义新建构所展开的哲学变革467

第四节 经验主义新建构带来的问题472

一、目的论抑或演化论:如何看科学进步472

二、基础主义抑或整体主义:如何看基础性和本质性473

三、表征主义抑或自然主义:如何看现象和规律474

结语476

第十一章 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与审度479

第一节 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480

一、科学哲学从正统到另类的轨迹480

二、对辩护主义的挑战和“叛逆”483

三、“战国弄潮儿”和另类的异军突起488

第二节 另类科学哲学的特质与多元化492

一、另类科学哲学的特质493

二、科学哲学的多元化497

第三节 科学的审度及与人文的融合503

一、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变迁503

二、重新理解和审视科学505

三、科学和人文的融合508

第四节 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511

一、科学文化的兴起及其异化511

二、文化科学的内涵及其愿景515

后记5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