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微生物及其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183831.jpg)
- 秦春娥,别运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523917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生物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人类早期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1
二、人类对微生物的进一步认识和利用2
三、微生物科学与应用前景3
第一单元 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8
第一章 显微镜与显微技术8
第一节 显微镜的主要种类与使用8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8
二、相差显微镜11
三、荧光显微镜13
第二节 光学显微观察样品制备技术13
一、活体观察样品制备技术14
二、染色观察样品制备技术14
第二章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6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16
一、酵母菌16
二、霉菌19
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24
一、细菌24
二、放线菌36
三、其他原核微生物39
第二单元 微生物分布与生长控制技术44
第三章 微生物分布与无菌操作技术44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44
一、空气中的微生物44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45
三、水中微生物46
四、正常人体中的微生物46
五、微生物分布测定技术47
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49
一、物理因素的影响49
二、化学因素的影响52
三、生物因素的影响54
第三节 微生物应用中的无菌操作技术55
一、技术安全常识55
二、常用玻璃器皿的准备技术56
三、消毒灭菌基本技术58
第四章 微生物人工培养技术64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64
一、营养物质64
二、营养类型与方式67
三、培养基的配制69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与代谢调节72
一、微生物酶72
二、微生物代谢73
三、微生物代谢调节76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80
一、生长繁殖条件80
二、生长繁殖规律82
三、微生物生长特征87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与生长测定技术89
一、培养方法89
二、培养基制备技术90
三、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91
四、微生物生长测定技术94
第三单元 微生物应用与检测技术104
第五章 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104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104
一、遗传物质104
二、基因突变106
第二节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107
一、自然选育107
二、诱变育种108
三、代谢调控育种109
四、杂交育种109
五、基因工程育种111
第三节 菌种保藏技术112
一、菌种的退化与复壮112
二、菌种复壮操作技术113
三、菌种的保藏114
四、菌种保藏操作技术116
第六章 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119
第一节 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119
一、初级代谢119
二、次级代谢119
三、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系120
第二节 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120
一、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120
二、在药品与保健品中的应用127
第三节 微生物产品测定技术130
一、酒精发酵技术130
二、糖化酶测定技术131
三、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操作技术134
四、抗生素效价测定技术139
第七章 免疫及其技术应用145
第一节 传染145
一、微生物的入侵145
二、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146
第二节 免疫147
一、非特异性免疫148
二、特异性免疫149
第三节 变态反应155
一、Ⅰ型变态反应155
二、Ⅱ型变态反应156
三、Ⅲ型变态反应156
四、Ⅳ型变态反应156
第四节 免疫技术应用157
一、生物制品及其应用157
二、免疫检测技术159
第八章 微生物在农业与环境治理中的应用166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66
一、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166
二、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167
三、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169
四、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170
五、微生物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170
第二节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71
一、微生物肥料172
二、微生物农药175
第三节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180
一、微生物与污水处理181
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182
第九章 微生物污染与检测技术185
第一节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185
一、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185
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187
三、食源性感染189
四、食品保藏技术189
第二节 微生物与药物变质190
一、药物中微生物的来源190
二、药物被微生物损害的判定190
第三节 微生物污染检测技术191
一、细菌总数的测定191
二、大肠菌群的检测192
三、常见致病菌的检验195
附录一 常用培养基配方200
一、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常用培养基200
二、水(或食品)的细菌学检查培养基202
三、微生物生化鉴定常用培养基202
四、Ames实验用培养基203
五、筛选营养缺陷型实验用培养基204
六、抗生素效价测定用培养基204
附录二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205
一、吕氏(Loeffler)碱性美蓝染液205
二、齐氏(Ziehl)石炭酸复红染色液205
三、革兰氏(Gram)染色液205
四、芽孢染色液205
五、荚膜染色液206
六、鞭毛染色液206
七、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7
附录三 常用试剂、指示剂和缓冲液等的配制208
一、指示剂208
二、实验用试剂209
三、实验用溶液与缓冲液210
参考文献212
微生物彩色图谱215
一、真菌215
二、原核微生物216
三、病毒223
四、遗传育种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