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https://www.shukui.net/cover/6/31999222.jpg)
- 陈先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3227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169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1
一、马克思的思想依然光辉灿烂1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止境6
三、马克思主义前途光明9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3
3.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结构和功能30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30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特征33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结构39
四、马克思主义的功能45
4.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50
一、在当代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捍卫恩格斯50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57
三、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60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马克思主义63
一63
二67
三72
6.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75
一、《手稿》是什么性质的书?75
二、《手稿》研究中的两个极端:唯价值论和唯科学主义的对立84
7.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两次转折99
一、从异化到异化劳动100
二、从“个体和类的矛盾”到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108
8.评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117
一117
二118
三123
9.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130
一、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130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影响136
三、哲学改革的纲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41
10.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147
一147
二150
三153
11.马克思通向历史主体的道路158
一、对主体的抽象认识:从自我意识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159
二、异化劳动理论:从主体进入客体的中介162
三、对社会发展过程自身的分析169
四、历史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人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176
12.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把握182
一、理论视角的转换182
二、自然界——人的作品和现实188
三、自然的客观实在性192
13.论社会与自然之关系197
一、自然对社会的影响及其方式197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制约性201
三、“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206
14.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出发点212
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以人为出发点的历史必然性和内在矛盾212
二、新出发点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17
三、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两种批判,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出发点224
15.评西方马克思学的“新发现”228
一、《手稿》的主题和对主题的论证228
二、所谓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现”234
16.哲学人本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246
一、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246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趋向249
三、抽象人本主义的当代政治实践——民主社会主义254
17.论“两个必然性”——兼评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63
一、“两个必然性”的客观依据263
二、几点争论265
三、社会主义仅仅是价值目标吗?269
四、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272
18.社会制度与人权277
一、人权观念的是非颠倒277
二、两种人权观,两种历史观278
三、两种人权发展的规律283
19.社会制度与人道主义原则286
一、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尺度是生产方式的性质而不是抽象的人性286
二、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道的天堂288
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道主义伦理原则291
20.马克思主义是不可战胜的295
21.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299
一、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299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01
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304
22.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论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种思想并存问题307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307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多样性与指导思想一元化问题309
三、驳“文化专制主义”313
四、思想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316
23.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21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21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324
三、江泽民“三个代表”学说开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328
24.论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332
一、时代精神的体现332
二、理论创新的动力335
25.处在世纪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342
一、夺取政权胜利的启示343
二、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教训345
三、运动危机和“理论危机”348
四、要在结合中创造而不是重建350
26.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课题355
一、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355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362
27.《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369
一、从《宣言》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369
二、是乌托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374
28.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381
一、应该区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381
二、应该区分马克思文本中某个论点的过时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384
三、要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其功能386
四、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来回答387
29.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科建设390
30.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395
31.实践“三个代表”的两个理论问题401
一、谁能做到“三个代表”401
二、如何做到“三个代表”405
32.从社会制度考察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09
一、划清理论界限,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0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的是新型的社会关系411
33.论马克思主义在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指导地位416
一、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蕴含的实际意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417
二、由教条主义倾向走向彻底背弃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失败的惨痛教训418
三、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确发挥马列主义指导功能,重新树立社会主义威信的正确途径422
34.做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兼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判断的两个层次427
一、职业的普通与事业的伟大427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自己首先要坚定信仰429
三、面对实际、面对问题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