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热点裁判与规则适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刑法热点裁判与规则适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184363.jpg)
- 于同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73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刑法-案例-分析-中国;刑法-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热点裁判与规则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在城市主干路“碰瓷”的司法认定1
裁判规则1
引例1
问题4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4
(一)“公共安全”的认定4
(二)“其他危险方法”的界定8
(三)间接故意的判定12
(四)证据的审查判断13
(五)共同犯罪的认定与处理13
二、以驾车冲撞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认定14
裁判规则14
引例15
问题17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18
(一)“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认定18
(二)以驾车冲撞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22
(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竞合与处理26
三、制售影视剧所用烟火药的行为定性29
裁判规则29
引例29
问题32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32
(一)刑法上“爆炸物”的界定32
(二)影视剧所用烟火药是否属于“爆炸物”34
(三)被告人的行为能否成立非法经营罪36
(四)非法制造、买卖爆炸物罪与非法经营罪的选择适用41
四、工程监理事故责任的刑事认定44
裁判规则44
引例45
问题46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47
(一)对工程监理能否适用重大责任事故罪47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界限50
五、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的适用56
裁判规则56
引例56
问题59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60
(一)被告人的行为符合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构成60
(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区分64
(三)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及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界限65
(四)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形态67
六、洗钱罪的适用问题68
裁判规则68
引例69
问题72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73
(一)洗钱罪的一般界定73
(二)如何理解洗钱罪中的“明知”74
(三)洗钱罪的成立不要求上游犯罪必须经过审判77
(四)如何区分洗钱罪与上游犯罪的共犯79
(五)如何区分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界限81
(六)洗钱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83
七、集资诈骗的司法认定84
裁判规则84
引例85
问题89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90
(一)集资诈骗罪的客观构成90
(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93
(三)集资诈骗犯罪数额的计算98
(四)单位犯罪与自然犯罪的区分101
(五)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102
八、冒用信用卡与盗窃的区别认定104
裁判规则104
引例105
问题110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111
(一)“冒用信用卡”的理解111
(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认定113
(三)行为人主观上“明知”的判断114
(四)单位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缺憾115
九、金融诈骗罪的罪数与共犯116
裁判规则116
引例117
问题120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120
(一)“连续诈骗行为同时触犯数种诈骗罪名”的处理120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与外部人员内外勾结进行诈骗的认定124
(三)金融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选择适用129
(四)票据诈骗罪与金融凭证诈骗罪的界限132
(五)法院有权变更起诉罪名定罪量刑133
十、电子商务偷税的刑法规制135
裁判规则135
引例135
问题136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138
(一)偷税罪的行为表现及其认定138
(二)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比较法考察140
(三)我国的政策立场与司法应对143
(四)无证经营和非法经营者能否成为偷税罪的主体147
(五)偷税罪的刑事责任主体149
十一、制售盗版图书的罪名选择151
裁判规则151
引例152
问题157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158
(一)侵犯著作权罪构成要件的理解158
(二)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法律适用167
(三)销售侵权复制品的罪名选择168
(四)未销售的侵权复制品能否视作犯罪未遂177
(五)侵犯著作权罪的罚金适用178
(六)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181
(七)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诉讼形式及其运用184
十二、网络游戏“外挂”的认定与处罚187
裁判规则187
引例188
问题195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197
(一)对“外挂”可予以刑法规制197
(二)“外挂”行为能否视作“复制发行”199
(三)“外挂”软件是否属于非法互联网出版物201
(四)司法应对“外挂”的原则与立场206
十三、“纸馅包子”案的法律问题208
裁判规则208
引例209
问题211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212
(一)本罪的主体是否限于竞争性的生产者、经营者212
(二)虚伪事实的捏造者与散布者是否必须为同一主体213
(三)构成本罪是否必须出于直接故意215
(四)本罪侵害的对象是否必须具有特定性216
(五)如何认定“重大损失”与“其他严重情节”218
(六)本罪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界限220
(七)如何区分合法的舆论监督行为与损害商誉行为223
十四、预售、炒卖骨灰存放格位的行为定性225
裁判规则225
引例225
问题231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232
(一)预售、炒卖骨灰存放格位的行为如何认定232
(二)非法经营罪的违法性如何认识235
(三)如何理解非法经营罪的“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236
(四)单位犯罪中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238
(五)“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与把握241
十五、抢劫杀人案的定罪问题242
裁判规则242
引例243
问题245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246
(一)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的定罪246
(二)在抢劫过程中致人死亡的定罪250
(三)实施抢劫后,为杀人灭口、逃避罪责又将被害人杀害的定罪255
十六、图谋报复持刀闯入他人的住宅致被害人跳楼而亡的定性258
裁判规则258
引例258
问题260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261
(一)被告人的行为具备故意伤害罪的主客观特征261
(二)本案中因果关系的认定263
(三)被告人的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处断266
(四)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268
十七、互殴与正当防卫的界分270
裁判规则270
引例270
问题273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274
(一)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274
(二)为预防不法侵害发生,携带防范性工具的定性275
(三)互殴与正当防卫的界限278
(四)防卫过当的司法认定281
(五)防卫过当的定罪与处罚284
(六)认定正当防卫的司法立场285
十八、故意伤害共犯的中止认定286
裁判规则286
引例287
问题290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291
(一)共犯中止的概念291
(二)共犯部分中止理论及实践中注意的问题292
(三)对共犯中止形态的重新思考296
(四)基于本案的分析301
十九、强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认定与处罚303
裁判规则303
引例303
问题306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307
(一)结果加重犯的客观构成307
(二)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构成313
(三)结果加重犯的刑罚构成315
(四)基于本案的分析316
(五)认定结果加重犯的司法立场318
二十、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320
裁判规则320
引例320
问题322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323
(一)“诽谤”的客观要素323
(二)“诽谤”的主观要件327
(三)“诽谤”的举证责任329
(四)“情节严重”的认定331
(五)诽谤犯罪与民事侵权的界限333
(六)网络服务商的刑事责任334
二十一、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336
裁判规则336
引例336
问题338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339
(一)网络虚拟财产应否给予刑法保护339
(二)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能否以盗窃罪论处342
(三)刑法如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348
(四)电子证据的认定与采信349
二十二、“入户抢劫”的司法认定352
裁判规则352
引例353
问题356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356
(一)“入户抢劫”的一般界定356
(二)在营业场所内抢劫能否认定为“入户抢劫”358
(三)侵害对象是否必须是户内的家庭成员359
(四)“入户抢劫”能否等同于“入室抢劫”360
(五)合法入户后临时起意抢劫的认定362
二十三、侵占罪的适用问题363
裁判规则363
引例364
问题365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366
(一)“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认定366
(二)“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理解370
(三)侵占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与盗窃的界限374
(四)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377
(五)侵占罪的诉讼形式378
二十四、盗用他人账号买卖股票的定性382
裁判规则382
引例382
问题384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384
(一)被告人的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利还是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384
(二)股东代码和交易密码是否属于商业秘密以及对被告人能否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论处386
(三)股票交易是否属于“生产经营”388
(四)故意毁坏财物罪在主观上是否包括间接故意390
(五)股票能否作为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对象391
(六)擅自交易他人股票致其市值降低是否属于“毁坏”391
(七)如何确定股票交易的损失数额392
(八)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刑罚适用393
二十五、编造恐怖信息勒索财物的定罪与处罚395
裁判规则395
引例396
问题397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398
(一)“虚假恐怖信息”的认定398
(二)“编造”与“传播”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界定400
(三)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方式实施敲诈勒索的定罪401
(四)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刑罚裁量405
二十六、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的界限408
裁判规则408
引例408
问题411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412
(一)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认定412
(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的区分427
二十七、网络赌博的司法认定430
裁判规则430
引例431
问题433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434
(一)网络赌博行为人的界定434
(二)网络赌博行为的认定436
(三)网络赌博共犯的把握439
(四)网络赌博罪与非罪的区分441
二十八、网络“裸聊”的刑法考量443
裁判规则443
引例444
问题446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446
(一)聚众淫乱罪的认定446
(二)组织淫秽表演的认定449
(三)被告人传播淫秽物品行为因不够“情节严重”应不以犯罪论处449
(四)处理网络“裸聊”事件的司法立场453
二十九、擅自处置客户遗留银行卡账户资金的定性456
裁判规则456
引例457
问题460
裁判理由与规则适用460
(一)储户在国有银行的储蓄存款以公共财产论460
(二)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犯贪污罪的认定462
(三)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464
(四)特别自首的司法认定466
跋: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重大疑难争议问题研究474
(一)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与作用477
(二)关于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判例法的区别481
(三)关于指导性案例与立法、司法解释的关系483
(四)关于指导性案例的指导效力487
(五)关于指导性案例的指导方式492
(六)关于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主体495
(七)关于指导性案例的选择标准499
(八)关于公法性指导案例与私法性指导案例的区分503
(九)关于裁判规则的归纳与生成506
(十)关于指导性案例的发布程序509
(十一)关于指导性案例的编纂、废止和规避511
(十二)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配套机制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