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化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药化学 第2版
  • 李医明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4131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中药化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化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一、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2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2

三、中药化学研究的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3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作用4

一、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制4

二、研究中药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复方中药配伍原理4

三、探索中药加工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阐明饮片炮制机制5

四、鉴定与活性相关的特征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5

五、揭示制剂工艺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设计中药新剂型,提高临床疗效5

六、研究开发创新中药与新的药用资源6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简介7

一、中药化学成分分类7

二、中药化学成分简介8

第四节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10

一、概述10

二、萜类及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11

三、苯丙素及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14

四、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15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20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21

一、常用提取法21

二、其他提取方法24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25

一、溶剂分离法25

二、色谱分离法27

三、结晶法34

四、其他分离方法36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研究39

一、中药化学成分预试39

二、波谱解析在结构鉴定中的作用41

三、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测定46

第三章 糖和苷类50

第一节 糖类50

一、概述50

二、单糖51

三、低聚糖54

四、多糖55

五、糖类的理化性质58

六、糖类的提取分离59

七、糖类的检识61

八、糖类的结构研究62

九、含多糖的中药实例65

第二节 苷类67

一、概述67

二、苷的结构与分类68

三、苷的一般通性72

四、苷键的裂解反应73

五、苷的提取与分离78

六、苷的结构研究80

七、含苷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88

第四章 苯丙素类90

第一节 概述90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91

一、简单苯丙素的结构与分类91

二、简单苯丙素的提取与分离93

三、含简单苯丙素的中药实例93

第三节 香豆素类93

一、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94

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97

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识98

四、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99

五、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100

六、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103

第四节 木脂素类106

一、概述106

二、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107

三、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12

四、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113

五、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113

六、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119

第五章 醌类124

第一节 概述124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125

一、苯醌类125

二、萘醌类125

三、菲醌类126

四、蒽醌类127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31

一、物理性质131

二、化学性质131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134

一、醌类的提取方法134

二、醌类的分离方法135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136

一、理化检识136

二、色谱检识136

第六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137

一、衍生物的制备137

二、紫外光谱138

三、红外光谱138

四、核磁共振谱139

五、质谱139

六、结构研究实例140

第七节 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141

一、大黄141

二、丹参143

三、虎杖143

四、何首乌144

五、芦荟144

六、决明子145

七、紫草145

八、马兜铃146

第六章 黄酮类147

第一节 概述147

一、分类147

二、生物合成途径149

三、组成黄酮的糖149

四、分布149

五、生物活性149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150

一、黄酮类150

二、黄酮醇类150

三、二氢黄酮类150

四、二氢黄酮醇类151

五、异黄酮类151

六、二氢异黄酮类151

七、查耳酮类152

八、二氢查耳酮类152

九、花色素类153

十、黄烷醇类153

十一、橙酮类153

十二、?酮类154

十三、高异黄酮类154

十四、双黄酮类154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55

一、性状155

二、旋光性155

三、溶解性155

四、酸碱性156

五、显色反应157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159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159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160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163

一、理化检识163

二、色谱检识163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164

一、利用紫外光谱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164

二、利用氢谱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167

三、利用碳谱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170

四、质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171

五、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实例173

第七节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174

一、槐花174

二、葛根175

三、银杏叶175

四、淫羊藿178

五、黄芩179

六、陈皮180

七、满山红181

第七章 鞣质及其他酚类182

第一节 鞣质182

一、概述182

二、鞣质的结构与分类183

三、鞣质的理化性质190

四、鞣质的提取与分离191

五、鞣质的检识192

六、鞣质的结构研究193

七、含鞣质的中药实例197

第二节 其他酚类199

一、茋类199

二、缩酚酸类200

三、苯乙醇苷类202

四、多聚间苯三酚类203

第八章 萜类和挥发油204

第一节 萜类204

一、概述204

二、单萜206

三、环烯醚萜及其苷209

四、倍半萜215

五、二萜和二倍半萜218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21

七、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222

八、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224

第二节 挥发油226

一、概述226

二、挥发油的组成227

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228

四、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229

五、挥发油成分的检识233

六、含挥发油的中药实例234

第九章 三萜及其苷类239

第一节 概述239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240

一、无环三萜及简单三萜240

二、四环三萜242

三、五环三萜246

第三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51

一、物理性质251

二、化学性质252

三、溶血作用253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254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254

二、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255

第五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检识255

一、理化检识255

二、色谱检识255

第六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256

一、紫外光谱256

二、质谱256

三、核磁共振谱257

四、结构研究举例259

第七节 含皂苷的中药实例261

一、人参261

二、甘草264

三、柴胡265

四、黄芪267

五、三七268

六、合欢皮268

七、商陆269

第十章 甾体及其苷类270

第一节 概述270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270

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271

三、甾体化合物的颜色反应271

第二节 甾体皂苷272

一、概述272

二、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272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274

四、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275

五、甾体皂苷的检识275

六、甾体皂苷的结构研究275

七、含甾体皂苷的中药实例277

第三节 强心苷279

一、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280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283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283

四、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287

五、强心苷的检识287

六、强心苷的波谱特征288

七、含强心苷的中药实例289

第四节 其他甾体化合物293

一、植物甾醇293

二、C21甾295

三、胆汁酸296

四、昆虫变态激素298

第十一章 生物碱300

第一节 概述300

第二节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301

一、希夫碱形成反应301

二、曼尼希氨甲基化反应301

三、酚的氧化偶合反应301

四、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实例302

第三节 生物碱的分类302

一、来源于鸟氨酸的生物碱303

二、来源于赖氨酸的生物碱303

三、来源于邻氨基苯甲酸的生物碱304

四、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生物碱304

五、来源于色氨酸的生物碱307

六、来源于萜类的生物碱308

七、来源于甾体的生物碱309

第四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309

一、性状309

二、旋光性310

三、溶解性310

四、碱性310

五、沉淀反应315

六、显色反应315

第五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315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315

二、生物碱的分离317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319

一、常用的化学方法319

二、波谱解析321

三、生物碱结构测定实例325

第七节 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327

一、麻黄327

二、黄连329

三、粉防己332

四、延胡索334

五、苦参336

六、洋金花338

七、马钱子341

八、乌头(附子)342

九、千里光343

十、雷公藤345

第十二章 其他类成分347

第一节 脂肪酸347

一、脂肪酸的结构与分类347

二、脂肪酸的理化性质348

三、脂肪酸的提取与分离349

四、含脂肪酸的中药实例349

第二节 有机含硫化合物350

一、概述350

二、含硫化合物及中药实例350

第三节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351

一、氨基酸351

二、蛋白质和酶353

第四节 天然色素355

一、概述355

二、天然色素的结构分类356

三、天然色素的理化性质356

四、天然色素的提取356

五、天然色素的分离357

六、含天然色素的中药实例357

第五节 天然聚烯炔类化合物357

一、概述357

二、含聚烯炔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358

第六节 神经酰胺类化合物359

一、概述359

二、神经酰胺的结构分类359

三、含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360

第十三章 动物药及矿物药的化学成分362

第一节 动物药362

一、动物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363

二、动物药实例368

第二节 矿物药375

一、概述375

二、矿物药的检测376

三、矿物药实例376

第十四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378

第一节 概述378

第二节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途径379

一、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379

二、活性指导下的靶向追踪分离380

三、中药单体化合物活性筛选381

四、中药活性成分成药性的评价381

第三节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方法381

一、细胞水平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模型382

二、组织器官水平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模型383

三、整体动物水平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模型383

四、中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高内涵筛选383

五、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384

附录 药用活性成分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