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 X线诊断学 供放射医士专业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 X线诊断学 供放射医士专业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102861.jpg)
-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95·50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73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7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 X线诊断学 供放射医士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节 X线的产生2
第三节 X线的性质和特性2
目录2
第一篇 总论2
第一章 X线的发现、产生和特性2
第一节 X线的发现2
第一节 天然对比3
第二章 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3
第三章 X线诊断的应用范围和限度4
第二节 人工对比4
透视5
第一节 普通检查5
第四章 X线检查方法5
摄片6
荧光缩影7
记波摄影7
第二节 特殊检查7
体层摄影7
电影荧光摄影及电视录象8
高千伏摄影8
立体摄影8
放大摄影8
第三节 造影检查9
X线扫描电算横断体层摄影9
硒静电X线摄影9
造影剂的种类10
造影前的准备及反应的处理12
造影检查方法12
第二节 X线诊断的方法15
第一节 X线诊断的原则15
第四节 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15
第五章 X线诊断的原则和方法15
第三节 读片及X线诊断报告的书写17
第二节 防护的方法18
第一节 防护的意义18
第六章 X线的防护18
第三节 防护的措施19
透视20
第一节 普通检查20
第二篇 呼吸系统20
第一章 检查方法20
摄片21
体层摄影及支气管体层摄影22
放大摄影22
第二节 特殊检查22
高千伏摄影22
荧光缩影22
支气管造影25
纵隔充气造影27
软组织28
第一节 胸廓(胸壁)28
血管造影28
第二章 正常X线表现28
骨骼30
支气管及其分支31
气管31
第二节 气管和支气管31
肺野34
第三节 肺34
肺叶35
肺门37
肺纹理40
胸内淋巴41
第四节 胸膜43
X线表现45
纵隔分区45
第五节 纵隔45
第六节 膈47
肺部病理改变的分布与X线表现的关系48
第一节 肺部改变48
第三章 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48
肺实质的实变49
肺部病变的X线形态与大体病理改变的关系49
肺的钙化病变50
肺的纤维性病变50
肺的空洞与空腔性病变51
肺门增大52
第二节 肺门的改变52
肺的肿瘤性病变52
阻塞性肺气肿53
第三节 支气管改变53
肺门缩小53
肺门移位53
肺门密度增高53
阻塞性肺不张54
游离性胸腔积液56
胸腔积液56
第四节 胸膜病变56
叶间积液57
包裹性积液57
肺下积液58
气胸及液气胸59
纵隔胸膜腔积液59
胸膜增厚、粘连及钙化60
位置的改变61
形态的改变61
第五节 膈的改变61
位置的改变62
第六节 纵隔的改变62
运动功能的改变62
形态的改变63
第一节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64
第四章 气管、支气管疾病64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65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症67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67
第五节 气管、支气管异物69
第六节 气管和支气管裂伤70
肺不发育及发育不全71
第一节 先天性发育异常71
第五章 肺部疾病71
肺隔离症72
肺动静脉瘘73
大叶性肺炎74
第二节 肺部炎症74
支气管肺炎76
化脓性肺炎77
支原体肺炎78
流感病毒肺炎79
麻疹肺炎80
腺病毒肺炎80
机化性肺炎81
间质性肺炎83
吸入性肺炎84
过敏性肺炎85
第三节 肺脓肿86
发病和病理88
第四节 肺结核88
原发型肺结核(代号:Ⅰ型)89
临床分类89
胸内淋巴结结核90
原发综合征90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91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 Ⅱ型)91
浸润型肺结核(代号:Ⅲ型)92
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92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代号:Ⅳ型)94
鉴别诊断95
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Ⅴ型)95
第五节 肺霉菌病96
肺血吸虫病97
第六节 肺寄生虫病97
肺吸虫病98
肺包虫囊肿病99
肺部阿米巴病100
支气管腺瘤101
肺错构瘤101
第七节 肺肿瘤101
良性肺肿瘤101
肺癌102
恶性肺肿瘤102
肺转移瘤112
肺外伤114
第八节 肺部损伤性病变114
恶性淋巴瘤的肺内病变114
白血病的肺内病变114
放射性肺炎115
有害气体引起的肺部损伤116
尘肺的种类117
第九节 尘肺117
检查方法118
矽肺119
煤矽肺123
石棉肺124
有机粉尘尘肺126
其他无机尘肺126
第十节 肺部胶原性疾病127
结节病128
第十一节 其他原因疾病128
肺泡微石症129
肺泡蛋白质沉着症130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30
渗出性胸膜炎131
干性胸膜炎131
第六章 胸膜疾病131
第一节 胸膜炎131
第二节 脓胸132
胸膜间皮瘤133
第三节 胸膜肿瘤133
转移性胸膜肿瘤134
第一节 纵隔炎135
第七章 纵隔疾病135
胸内甲状腺137
第二节 纵隔肿瘤137
胸腺瘤138
畸胎类肿瘤139
恶性淋巴瘤140
支气管囊肿141
神经源性肿瘤142
心包囊肿142
〔附〕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143
胸腹膜裂孔疝146
第一节 膈疝146
第八章 横膈疾病146
胸骨旁(或胸骨后)裂孔疝147
外伤性膈疝148
第二节 膈膨升149
第一节 胸部手术后的改变152
第九章 胸部手术后的改变及并发症152
第二节 胸部手术后的并发症153
透视154
第一节 普通检查154
第三篇 循环系统154
第一章 检查方法154
摄片155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的X线测量156
记波摄影158
第三节 特殊检查158
第四节 心血管造影159
体层摄影159
第一节 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影象162
第二章 正常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表现162
第二节 食管与心脏大血管的邻接关系165
第三节 影响心脏大血管形态的生理因素166
第四节 心脏大血管的搏动168
第五节 心血管造影的正常表现170
第一节 心脏增大173
第三章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173
左心室增大174
右心室增大175
左心房增大178
右心房增大179
心脏增大及其外形变化的分型180
心脏普遍性增大180
主动脉改变182
第二节 大血管改变182
第三节 心脏和大血管的搏动异常183
肺动脉扩张与萎缩183
肺血减少(肺缺血)184
肺血增多(肺充血)184
第四节 肺部血循环的病理改变184
肺水肿185
肺栓塞和肺梗塞186
肺循环高压188
左侧心力衰竭190
第五节 心力衰竭190
全心衰竭191
右侧心力衰竭191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92
第一节 风湿性心脏病192
第四章 后得性心脏病192
第二节 肺原性心脏病197
第三节 高血压性心脏病199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0
第五节 梅毒性主动脉炎及梅毒性心脏病201
原发性心肌病202
心肌病202
第六节 心肌病及其他心肌损害202
心肌炎203
克山病204
甲状腺功能失常引起的心脏损害205
高原性心脏病205
脚气病引起的心肌损害206
贫血引起的心肌损害206
第二节 主动脉粥样硬化207
第一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207
第五章 主动脉疾病207
第三节 主动脉瘤208
第一节 心包炎及心包积液212
第六章 心包疾患212
第二节 缩窄性心包炎213
第七章 先天性心脏病214
第一节 心脏大血管的胚胎发育215
心房间隔缺损219
第三节 几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219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219
心室间隔缺损221
动脉导管未闭223
肺动脉狭窄225
法乐氏四联症227
三尖瓣下移畸形229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231
右位心232
右位主动脉弓233
钡餐造影检查235
第一节 常规检查235
第四篇 消化系统235
第一章 检查方法235
钡灌肠造影检查239
二、脏壁造影240
一、低张力胃十二指肠造影240
第二节 特殊检查240
第一节 食管241
第二章 正常X线表现241
三、小肠注钡检查241
四、腹腔血管造影241
五、X线电影摄影及录象检查241
第二节 贲门管242
第三节 胃244
第四节 十二指肠245
第五节 小肠246
第六节 大肠及阑尾247
第八节 正常腹部的X线表现248
第七节 腹膜和腹膜腔248
第三章 胃肠道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49
第二节 轮廓的改变250
第一节 位置及大小的改变250
第四节 紧张力的改变251
第三节 粘膜皱襞的改变251
第七节 分泌功能的改变252
第六节 运动力的改变252
第五节 蠕动的改变252
第一节 先天性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253
第四章 食管疾病253
第八节 触诊所见253
第二节 先天性食管狭窄254
食管异物255
第三节 食管异物及损伤255
食管破裂256
第四节 食管炎及食管溃疡256
食管粘膜擦伤256
良性肿瘤257
第六节 食管肿瘤257
第五节 食管良性狭窄257
食管癌259
恶性肿瘤259
食管憩室262
第七节 食管憩室与重复食管262
食管肉瘤262
第八节 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264
重复食管264
第九节 硬皮病的食管及胃肠道改变266
双主动脉弓267
异位右锁骨下动脉267
第十节 食管外压及牵拉性改变267
第一节 贲门管失弛缓症268
第五章 贲门管区疾病268
食管裂孔疝269
第二节 食管裂孔疝及贲门管和食管裂孔功能不全269
贲门管及食管裂孔功能不全27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72
第一节 先天性发育异常272
第六章 胃疾病272
慢性胃炎273
第二节 慢性胃炎与胃粘膜巨大肥厚症273
异位胰腺273
胃憩室273
胃粘膜巨大肥厚症274
第三节 胃溃疡275
良性肿瘤278
第五节 胃肿瘤278
第四节 胃粘膜脱垂278
胃癌279
恶性肿瘤279
胃肉瘤283
第七节 胃下垂284
第六节 胃内异物284
第八节 胃扭转(胃翻位)285
胃结核286
第九节 其他疾病286
第一节 十二指肠溃疡287
第七章 十二指肠疾病287
胃嗜酸性肉芽肿287
第四节 十二指肠肿瘤290
第三节 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290
第二节 十二指肠球炎290
第五节 十二指肠憩室292
第六节 十二指肠淤滞症293
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294
第一节 小肠先天性发育异常294
第八章 小肠疾病294
胎粪性肠梗阻及胎粪性腹膜炎295
美克尔氏憩室296
第二节 局限性肠炎297
良性肿瘤298
第三节 小肠肿瘤298
恶性肿瘤299
小肠蛔虫病301
第四节 小肠寄生虫病301
第五节 小肠憩室302
小肠血吸虫病302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303
第六节 小肠吸收不良303
第七节 小肠气囊肿病304
第一节 肠结核305
第九章 腹部结核305
第二节 结核性腹膜炎307
第三节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308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09
第一节 先天性发育异常309
第十章 结肠疾病309
先天性巨结肠311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313
先天性细小结肠症316
过敏性结肠炎317
第二节 结肠炎317
溃疡性结肠炎318
结肠血吸虫病320
结肠阿米巴病321
结肠息肉322
良性肿瘤322
第三节 结肠肿瘤322
结肠癌324
恶性肿瘤324
结肠息肉病324
第四节 结肠憩室及憩室炎327
结肠恶性淋巴瘤327
第五节 肠石328
第一节 慢性阑尾炎329
第十一章 阑尾疾病329
第六节 间位结肠329
第三节 阑尾粘液囊肿330
第二节 阑尾炎并发脓肿330
食管部分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术331
第一节 胃肠道术后X线表现331
第十二章 胃肠道术后X线检查331
胃部分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332
食管部分切除、结肠代食管术332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333
全胃切除术334
单纯性胃空肠吻合术334
大肠手术335
小肠排列术335
小肠切除和吻合术335
癌肿复发336
第二节 胃肠道术后疾病复发和并发症336
阑尾切除术336
梗阻性并发症337
溃疡复发337
吻合口瘘339
胃食管返流和食管裂孔疝340
“倾倒”综合征340
胃残端与低位小肠吻合340
胃空肠吻合术后,近端肠袢“短路恶性循环”综合征340
第十三章 胃肠道的急腹症341
术后肠粘连341
空肠胃套迭341
胃空肠粘膜脱垂341
第一节 胃肠道急性穿孔342
第二节 肠梗阻概况344
机械性肠梗阻346
第三节 肠梗阻的X线分类346
动力性肠梗阻347
肠扭转349
第四节 几种常见肠梗阻349
血管性肠梗阻349
肠套迭351
第五节 膈下脓肿354
第六节 急性胃扩张355
第一节 胆道系统的解剖与生理357
第十四章 胆道系统357
第二节 X线检查方法359
第三节 正常胆系造影表现361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362
胆囊与胆道先天性发育异常362
第四节 胆道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362
第五节 胆石症364
第七节 胆道蛔虫病367
第六节 慢性胆囊炎367
第二节 胰腺囊肿369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369
第十五章 胰腺369
第三节 胰腺癌371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373
第十六章 肝脏373
第二节 肝破裂374
第三节 肝脓肿375
原发性肝癌376
良性肿瘤376
第四节 肝脏肿瘤376
第五节 肝包虫病377
转移性肝癌377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378
第十七章 脾脏378
第三节 脾破裂379
第二节 先天性发育异常379
第一节 常规检查382
第一章 检查方法382
第五篇 骨与关节系统382
第二章 骨骼的生长和发育383
第二节 特殊检查383
第一节 骨骼的骨化384
第三节 骨化中心的出现及愈合385
第二节 骨骼的生长385
第一节 骨骼的化学组成390
第三章 骨骼的生理390
第三节 维生素对骨骼生长的影响391
第二节 钙和磷的代谢391
第四节 内分泌对骨骼生长的影响392
第五节 碱性磷酸酶对骨骼生长的影响393
第一节 成人的骨与关节394
第四章 骨与关节正常X线表现394
第六节 机械作用对骨骼生长的影响394
第二节 儿童的骨与关节396
第三节 脊柱397
第四节 副骨和子骨399
第一节 肩胛带及上肢骨400
第五章 骨骼的正常变异400
第二节 骨盆及下肢骨402
第三节 脊柱403
第一节 骨骼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404
第六章 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404
第四节 其他404
第二节 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406
马德隆氏畸形407
先天性肩胛骨高位症407
第七章 骨与关节发育畸形407
第一节 肩胛带与上肢骨的发育畸形407
先天性耻骨联合分离症(见泌尿)髋臼内陷408
第二节 骨盆和下肢骨的发育畸形408
先天性手骨畸形408
足部畸形409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09
椎体融合411
裂椎及半椎体411
第三节 脊柱发育畸形411
脊柱侧弯畸形412
脊柱裂412
移行椎412
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413
粘多糖病Ⅰ型—胡勒氏病414
第一节 粘多糖病414
环枕融合、枢椎齿状突畸形414
第八章 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414
第二节 软骨发育不全症415
粘多糖病Ⅳ型—莫尔奎氏病415
第三节 成骨不全417
第四节 石骨症418
第五节 蜡油样骨病419
第七节 马凡氏综合征420
第六节 骨斑点症420
一、骨折的分类、愈合及合并症421
第一节 骨折421
第八节 骨—牙形成障碍421
第九章 骨与关节创伤421
二、长骨骨折423
六、脊椎骨折426
五、锁骨及肩胛骨骨折426
三、腕骨及跗骨骨折426
四、掌骨及蹠骨骨折426
九、颅骨骨折427
八、骨盆骨折427
七、肋骨骨折427
十二、疲劳骨折428
十一、骨骺损伤428
十、颜面骨骨折428
四、髋关节脱位429
三、腕月骨脱位429
第二节 脱位429
一、肩关节脱位429
二、肘关节脱位429
第三节 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430
六、脊椎脱位430
五、踝关节脱位430
第四节 椎间盘脱出症431
第十章 战伤432
第五节 创伤性关节炎432
第一节 四肢骨与关节战伤433
第三节 颅脑战伤434
第二节 骨与关节战伤合并感染434
第一节 概论435
第十一章 骨缺血性坏死435
第四节 脊椎战伤435
第三节 椎体骺板缺血性坏死436
第二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36
第五节 蹠骨头缺血性坏死437
第四节 椎体缺血性坏死437
第七节 腕月骨、舟骨缺血性坏死438
第六节 胫骨结节缺血性坏死438
第十节 跟骨缺血性坏死439
第九节 髌骨缺血性坏死439
第八节 髋臼骨缺血性坏死439
第十三节 致密性骨炎440
第十二节 剥脱性骨软骨炎440
第十一节 跗舟骨缺血性坏死440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441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441
第十四节 耻骨骨软骨炎441
第十二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441
慢性局限性骨脓肿443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443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444
硬化性骨髓炎444
第三节 化脓性脊椎炎445
第十三章 骨与关节结核446
骨骺及干骺端结核447
第一节 骨结核447
骨干结核448
第二节 关节结核449
扁骨结核449
第三节 脊椎结核451
第二节 麻风452
第一节 骨梅毒452
第十四章 骨与关节其他感染452
第三节 骨包虫病453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454
第十五章 其他原因的骨关节疾病454
第二节 退行性骨关节病456
第三节 颈椎病457
第四节 肥大性骨关节病458
第六节 痛风460
第五节 滑膜骨软骨瘤病460
第七节 血友病的骨关节改变462
第八节 神经性关节病463
第九节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465
骨肿瘤的分类466
第一节 概论466
第十六章 骨肿瘤466
骨肿瘤的诊断467
骨瘤469
第二节 良性骨肿瘤469
骨软骨瘤470
软骨瘤471
骨巨细胞瘤473
软骨母细胞瘤474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475
非骨化性纤维瘤476
骨血管瘤477
骨样骨瘤478
骨母细胞瘤479
骨生肉瘤481
第三节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481
软骨肉瘤482
骨纤维肉瘤483
滑膜肉瘤484
骨旁肉瘤485
尤文氏肉瘤486
骨髓瘤487
骨原发性网状细胞肉瘤487
脊索瘤489
第四节 转移性骨肿瘤490
第一节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94
第十七章 骨肿瘤样病变494
第二节 畸形性骨炎495
第三节 骨囊肿496
第四节 动脉瘤样骨囊肿497
骨嗜酸性肉芽肿498
第一节 组织细胞增生症X498
第十八章 组织细胞增生症X和类脂质代谢障碍498
黄脂瘤病499
勒—雪氏病500
高雪氏病501
第二节 类脂质代谢紊乱症501
第一节 白血病502
第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患的骨骼改变502
尼曼—匹克氏病502
第二节 地中海贫血503
第三节 何杰金氏病504
第五节 镰状细胞性贫血505
第四节 淋巴肉瘤505
第一节 大骨节病506
第二十章 地方病506
第二节 氟骨症507
第三节 呆小病508
第二节 慢性铅中毒509
第一节 慢性氟中毒509
第二十一章 化学或物理因素所致之骨改变509
冻伤510
第三节 冻伤、烧伤与电击伤的骨与关节改变510
电击伤511
烧伤511
第二十二章 内分泌性骨疾病512
第一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512
第三节 巨人症514
第二节 柯兴氏综合征514
第四节 肢端肥大症515
第五节 激素所致的骨骼改变516
第一节 佝偻病517
第二十三章 代谢障碍性骨疾病517
第二节 骨质软化症518
第三节 坏血病519
静脉尿路造影522
第二节 造影检查522
第六篇 泌尿系统522
第一章 检查方法522
第一节 普通检查522
检查前准备522
腹部透视522
腹部平片522
逆行肾盂造影523
肾动脉造影524
尿道造影524
顺行肾盂造影术524
膀胱造影524
第一节 肾脏525
第二章 正常X线表现525
腹膜后充气造影525
第三节 膀胱及尿道529
第二节 输尿管529
第一节 位置、大小、轮廓的改变530
第三章 泌尿系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530
第四节 肾上腺530
第五节 尿路狭窄、梗阻及积水531
第四节 充盈缺损531
第二节 密度的改变531
第三节 破坏性改变531
第一节 泌尿系胚胎发育533
第四章 先天性发育异常533
第六节 功能性改变533
第二节 马蹄肾534
第三节 异位肾535
第五节 双肾盂双输尿管536
第四节 游走肾536
第七节 脐尿管囊肿537
第六节 膀胱外翻537
第一节 肾结石538
第五章 泌尿系结石538
第二节 输尿管结石539
第四节 尿道结石540
第三节 膀胱结石540
第六章 肾盂炎及肾盂肾炎541
第一节 肾结核542
第七章 泌尿系结核542
第三节 膀胱结核543
第二节 输尿管结核543
第一节 单纯性肾囊肿544
第八章 泌尿系囊肿及憩室544
第二节 多囊肾545
第四节 膀胱憩室546
第三节 肾盏憩室546
肾实质良性肿瘤547
第一节 肾肿瘤547
第九章 泌尿系肿瘤547
肾腺癌548
肾盂乳头状瘤549
肾胚胎瘤549
第二节 膀胱肿瘤550
肾盂癌550
第二节 尿道损伤551
第一节 肾脏损伤551
第十章 泌尿系损伤551
第十一章 肾性高血压552
第三节 神经性膀胱机能障碍554
第二节 泌尿系异物554
第十二章 泌尿系其他病变554
第一节 泌尿系瘘554
第一节 前列腺肥大555
第十三章 前列腺病变555
第三节 前列腺结石556
第二节 前列腺癌556
第三节 嗜铬细胞瘤557
第二节 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557
第十四章 肾上腺疾病557
第一节 皮质醇增多症557
第四节 神经母细胞瘤558
子宫输卵管造影559
骨盆平片检查559
第七篇 女性生殖系统559
第一章 妇科的X线诊断559
第一节 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559
盆腔充气造影562
盆腔动脉造影563
盆腔静脉造影564
子宫输卵管发育异常565
子宫位置异常565
第二节 妇科疾病565
慢性输卵管炎567
子宫输卵管结核569
子宫肌瘤571
双侧多囊卵巢综合征573
卵巢囊肿及肿瘤573
骨盆测量574
平片检查574
第二章 产科的X线诊断574
第一节 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574
胎头测量578
胎盘X线检查580
第二节 正常胎儿581
第四节 胎儿畸形582
第三节 多胎妊娠582
第五节 死胎583
第六节 异位妊娠584
第八节 前置胎盘586
第七节 羊水过多586
第三章 节育器的X线检查588
节育器的位置589
第二节 子宫内节育器的正常X线表现589
第一节 检查方法589
节育器进入腹腔的X线诊断590
节育器的位置与形态异常590
节育器的形态590
第三节 节育器异常的X线诊断590
节育器进入宫颈管内的X线诊断591
带节育器妊娠的X线诊断591
第一节 眼眶和眼球的X线解剖592
第一章 眼592
第八篇 五官592
第二节 检查方法594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眶骨平片分析596
眶内异物598
慢性泪囊炎598
第四节 眼部常见疾病598
第一节 颞骨及耳的X线解剖601
第二章 耳及乳突601
眶骨骨折601
第二节 检查方法603
第三节 解剖变异606
急性中耳炎及乳突炎607
耳道畸形607
第四节 耳及乳突疾病607
胆脂瘤608
慢性中耳炎及乳突炎608
乳突结核609
第一节 鼻窦的发育及X线解剖610
第三章 鼻与鼻窦610
耳部肿瘤610
第二节 检查方法612
鼻窦炎613
颜面骨骨折613
第三节 鼻与鼻窦常见疾病613
鼻和鼻窦肿瘤616
鼻窦囊肿616
鼻腔其他疾病617
鼻窦术后改变617
第一节 咽喉部X线解剖618
第四章 咽喉618
第二节 检查方法619
鼻咽纤维血管瘤622
咽后壁脓肿622
第三节 咽喉疾病622
喉部恶性肿瘤623
鼻咽恶性肿瘤623
牙的萌出、解剖及其胚胎发育624
第一节 牙齿624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624
检查方法630
正常X线表现632
龋齿633
牙折633
常见疾患633
阻生牙633
牙周膜炎634
根尖病634
牙髓病634
牙髓炎634
髓石634
根尖致密性骨炎635
牙骨质增生635
根尖脓肿635
根尖肉芽肿635
根尖囊肿635
牙周病636
颌骨的解剖和正常X线表现637
第二节 颌骨637
检查方法638
根端囊肿639
牙源性囊肿639
常见疾患639
颌骨骨折639
颌骨化脓性骨髓炎639
颌骨囊肿639
含牙囊肿640
始基囊肿640
滤泡囊肿640
造釉细胞瘤641
牙源性肿瘤641
多房性滤泡囊肿641
非牙源性囊肿641
颌骨肿瘤641
牙骨质瘤643
牙瘤643
解剖644
第三节 颞颌关节644
非牙源性肿瘤644
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644
恶性肿瘤644
正常X线表现645
检查方法645
颞颌关节脱位646
常见疾患646
髁状突良性肥大647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647
颞颌关节炎647
颞颌关节强直647
检查方法648
解剖648
第四节 涎腺648
正常X线表现649
涎石650
常见疾患650
涎腺肿瘤651
涎腺结核651
慢性化脓性涎腺炎651
涎瘘652
四肢动脉造影653
第二节 造影检查653
第九篇 软组织653
第一章 检查方法653
第一节 普通检查653
四肢静脉造影655
淋巴系造影656
窦道及瘘管造影657
软组织异物658
第一节 软组织损伤658
乳腺管造影658
第二章 软组织疾病658
皮下气肿661
气性坏疽662
软组织水肿662
第二节 软组织炎症662
化学感受器瘤663
血管瘤663
第三节 软组织肿瘤663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664
骨化性肌炎665
第四节 钙化与骨化665
肌腱及韧带之骨化666
寄生虫钙化667
关节周围钙化667
阴茎硬结病668
钙质沉着症668
第五节 乳腺疾病669
乳腺结核670
乳腺炎670
乳腺小叶增生670
乳癌671
乳头状瘤671
乳腺纤维腺瘤671
动脉瘤672
第六节 脉管疾病672
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673
雷诺氏病673
动静脉瘘673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67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73
静脉曲张674
淋巴系疾病675
一、颅顶676
第二节 正常颅骨X线表现676
第十篇 中枢神经系统676
第一章 颅骨平片676
第一节 检查方法676
二、颅底678
三、蝶鞍679
五、颅内生理性钙化680
四、颅骨在发育过程中的特点680
第三节 颅骨病变681
颅窄畸形682
颅底陷入症683
脑积水684
第四节 颅内病变684
脑膜膨出与脑膜脑膨出684
颅骨胆脂瘤684
颅内压增高685
脑发育不全685
颅内肿瘤686
颅内血管性疾病690
颅内炎症与寄生虫病691
二、脑室造影692
一、气脑造影692
第二章 气脑与脑室造影692
第一节 检查方法692
一、脑室693
第二节 正常造影表现693
二、蛛网膜下腔695
颅内占位性病变696
第三节 颅内病变的基本表现696
粘连性病变700
萎缩性病变700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701
第一节 检查方法701
第三章 脑血管造影701
脑动脉硬化706
海绵窦动静脉瘘706
第三节 脑血管性疾病706
动脉瘤706
颅内血管畸形706
脑动脉闭塞706
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707
第四节 颅内占位性病变707
颅内血肿707
胶质瘤711
脑膜瘤711
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711
转移瘤712
第二节 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713
第一节 椎管和脊髓的解剖713
第四章 椎管和脊髓713
环枕融合715
第三节 椎管和脊髓病变715
椎管内肿瘤716
环枢椎脱位716
枢椎齿状突缺如716
椎管狭窄症719
椎间盘脱出719
慢性蛛网膜粘连720
第一节 放射治疗设备721
第一章 概述721
第十一篇 放射治疗学721
第二节 恶性肿瘤分期及放射治疗目的722
第四节 放射治疗的方式与方法723
第三节 放射治疗基础知识723
第二节 镭的物理性质725
第一节 X线的物理性质725
第二章 放射物理学基础725
第五节 线量单位726
第四节 高能电子束的临床特点726
第三节 放射性同位素的物理性质726
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作用727
第三章 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727
第六节 放射治疗常用术语727
第二节 照射后细胞的变化728
第三节 放射反应及其处理729
第一节 良性病的放射治疗730
第四章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730
手足皮肤癣菌病731
头癣731
第二节 常见皮肤病的放射治疗731
痈732
疖肿732
多汗症732
第三节 细菌性炎性疾病732
甲状腺机能亢进733
第四节 内分泌疾病733
第六节 类风湿性脊椎炎734
第五节 瘢痕疙瘩734
闭经或月经稀少734
鼻咽癌735
第八节 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735
第七节 皮肤及粘膜的血管瘤735
子宫颈癌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