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代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代化
  • 张静如主编;秦千里,易豪精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出版社
  • ISBN:7543801159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发生和挫折23

第一节 晚清的封建主义现代化运动23

一 天下观24

二 传统社会秩序及资源的获益者26

三 防御性现代化:晚清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29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运动35

一 力量构成和价值取向35

二 资本主义现代化运动的失败42

第二章 崭新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社会主义47

第一节 中国启蒙运动的走向: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47

一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膜拜47

二 社会主义的皈依55

第二节 崭新的现代化价值取向:平等和发展兼顾64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集团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7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7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品质和特点78

一 现代品质78

二 特点:高度的整合能力83

三 特点: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87

第四章 社会动员:从城市到乡村90

第一节 工人的动员90

第二节 农民的动员100

一 乡村社会中的农民101

二 农民动员的认识过程106

三 农民的动员及动员方式114

四 从保守到革命:农民动员的成功135

第五章 社会动员的延展:统一战线138

第一节 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38

第二节 统一战线的对象和政策141

第三节 统一战线的一般过程147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的初步确立:方式与意义159

第一节 革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初步确立的主要方式159

一 现代化与革命159

二 中国革命的理由161

三 中国革命的特点1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初步确立的意义172

下编179

引言179

第七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的完全确立189

第一节 从革命到和平:中国社会的转轨189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现代化意义189

二 在炮火中诞生的新的社会结构190

第二节 “一边倒”外交方针与仿效苏联模式195

一 中美对峙:寻求苏联的援助195

二 现代化道路与苏联模武198

三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向苏联学习201

第三节 社会动员204

一 农民的动员205

二 手工业者的动员209

三 民族资产阶级的动员210

四 社会结构的急剧嬗变214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曲折2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早期进程216

一 工业化概念及其标志216

二 旧中国的遗产:畸形化的工业218

三 揭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序幕221

第二节 文化变迁226

一 社会动员与反右派斗争226

二 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取向229

第三节 “大跃进”与现代化232

一 社会动员与“大跃进”的发动232

二 全民大炼钢铁?工业化238

三 公有制升级运动242

四 中国现代化主题的偏离246

第四节 调整时期:新希望248

一 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与提高248

二 调整的成就:新的希望之光255

第九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挫折25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259

一 对阶级结构的错误认识259

二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取向的错误把握263

第二节 特殊形式的现代化运动267

一 “政治挂帅”267

二 以战备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270

三 社会动员与农业学大寨运动276

第三节 政治大动乱的代价280

第十章 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285

第一节 历史的伟大转折与发展战略285

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复兴285

二 中国传统发展战略评析288

三 新的发展战略293

第二节 改革大潮冲击下的中国社会299

一 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历程299

二 现代化运动中的政治体制改革308

三 向横向扩展的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315

四 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取向32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探索324

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提出与探索中的曲折325

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探索327

第四节 走向现代化文明334

一 大变革中的农村与城市335

二 社会结构的调整、分化与整合340

三 思想观念的演进343

第十一章 中国与世界:挑战与机会347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国际环境347

一 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348

二 国际环境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52

第二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现代化354

一 二元结构——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355

二 中国二元结构转向现代化的双重轨迹356

结束语:中国现代化运动鸟瞰——追求现代秩序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