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宁夏农林科学院院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宁夏农林科学院院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2196417.jpg)
- 宁夏农林科学院院志编纂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宁夏农林科学院院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大事记1
序言1
编者的话1
第一节 历史沿革50
第一章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50
上篇 院(所)志50
第二节 机构设置51
第一节 办公室57
第二章 行政57
一、历史沿革58
第二节 科研58
二、科研计划59
(二)调整研究方向60
(一)建立完善科研计划管理办法60
(四)建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1
(三)加强综合研究和协作攻关61
三、农村基点62
(五)科研项目检查落实和评估62
(二)成果登记和申奖66
(一)科技成果鉴定66
四、科技成果管理与推广66
(三)成果的推广应用67
(一)试验基地69
六、科研条件69
五、科技档案69
(二)科研设施70
(三)仪器设备71
(四)分析测试72
一、历史沿革73
第三节 科技开发73
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73
二、科技开发管理74
(二)科技开发政策75
(一)科技开发基金75
三、科技开发资金与政策75
(一)科技开发收入76
五、科技开发收入与分配76
四、科技开发经营实体、开发内容与形式76
(一)科技开发经济实体76
(二)科技开发经营内容与形式76
二、机构设置和定员、管理、调配77
一、历史沿革77
(二)科技开发收入分配77
第四节 劳动人事77
三、职称评定78
四、科技人员聘任和分流79
(一)考核80
五、考核与奖惩80
(一)科技人员培养和继续教育81
六、人才培养和培训81
(二)奖惩81
七、工资83
(三)开展工人岗位培训、组织工人参加业务学习和业务考核83
(二)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83
(二)职工队伍的规模84
(一)职工队伍的发展84
八、职工队伍84
(三)科技队伍的结构86
二、经费来源渠道87
一、历史沿革87
第五节 计划财务87
三、计划财务管理88
三、后勤改革91
二、后勤管理91
第六节 后勤91
一、历史沿革91
一、历史沿革92
第七节 监察审计92
三、主要工作93
二、主要任务和职责93
一、宁夏农林科学院党委会9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94
第三章 党群94
三、基层组织95
二、宁夏农林科学院党委职能部门95
(一)干部管理98
四、党务98
(二)宣传教育99
(三)统战100
五、知识分子政策101
(四)老干部101
(四)提高知识分子工资、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102
(三)调整学非所用102
(一)平反冤、假、错案102
(二)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和政治待遇102
(一)社会治安103
六、社会治安和保密103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103
(二)保密105
七、纪律检查106
第二节 民主党派107
六、中国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08
五、中国民主建国会宁夏区委会108
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宁夏区委会108
二、中国民主同盟宁夏区委会108
三、中国农工民主党宁夏区委会108
四、“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108
(二)宁夏农林科学院共青团组织和工作109
(一)宁夏农科所成立后团的组织和工作109
第三节 共青团、妇联109
一、共青团109
二、妇联110
三、农科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111
二、农科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111
第四章 学术组织、学术刊物、学术汇编111
第一节 学术组织111
一、农科所时期的学术组织111
一、学术刊物112
第二节 学术刊物、学术汇编112
四、农科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112
五、所级学术委员会112
二、学术汇编113
第一节 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14
第五章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114
第二节 国外学者来访116
第三节 国外进修学习119
第四节 专业技术考察工作与访问121
第一节 历史沿革及机构设置129
第一章 农作物研究所129
附录:129
一、宁夏农林科学院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代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名录二、宁夏农林科学院出席中共宁夏自治区代表大会代表、区人代会代表、出任区党委委员、区政协委员名录三、宁夏农林科学院获国家荣誉称号人员名录四、宁夏农林科学院获国家级突出贡献129
(一)小麦育种研究131
一、农作物育种研究131
第二节 科学研究131
(三)水稻育种研究133
(二)大麦育种研究133
(四)玉米育种研究135
(五)马铃薯育种研究136
(十)豆类育种研究137
(九)高粱育种研究137
(六)甘薯育种研究137
(七)糜子育种研究137
(八)谷子育种研究137
(十三)向日葵育种研究138
(十二)油菜育种研究138
(十一)胡麻育种研究138
(十七)大麻育种研究139
(十六)花生育种研究139
(十四)苏子育种研究139
(十五)油用红花育种研究139
(二十二)牧草及其它作物育种研究140
(二十一)芦笋育种研究140
(十八)洋麻育种研究140
(十九)棉花育种研究140
(二十)甜菜育种研究140
(一)麦类栽培技术研究141
二、农作物栽培研究141
(二)稻作栽培技术研究143
(六)糜子栽培技术研究146
(五)甘薯栽培技术研究146
(三)玉米栽培技术研究146
(四)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146
(十二)大麻栽培技术研究147
(十一)复种向日葵栽培技术研究147
(七)高粱栽培技术研究147
(八)豆类栽培技术研究147
(九)胡麻栽培技术研究147
(十)油菜栽培技术研究147
(十四)棉花栽培技术研究148
(十三)洋麻栽培技术研究148
(一)宁夏扬黄新灌区合理用水农林牧综合开发研究149
三、综合研究149
(十五)甜菜栽培技术研究149
(十六)芦笋栽培技术研究149
(十七)牧草及其它作物栽培技术研究149
四、农村基点150
(五)引黄灌区春麦改冬麦栽培技术研究150
(二)西吉县火石寨乡主要农作物增产技术示范推广150
(三)固原北川新品种推广及耕作制度改革研究150
(四)植物动力2003叶面肥的引进、试验、示范150
第四节 科技开发151
二、论文、著作151
五、历年种子南繁情况151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著作151
一、科研成果151
一、人才培养155
第五节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155
第六节 基地建设156
二、学术交流156
一、林木育种选育的研究158
第二节 科学研究158
第二章 林业科学研究所158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158
二、治沙造林及防护林研究161
四、森林保护的研究163
三、黄土丘陵水保薪炭林的研究163
五、森林资源调查及次生林改造的研究164
七、经济林研究165
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65
一、科研成果166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著作166
二、论文、著作168
第四节 科技开发169
第五节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170
第六节 基地建设171
(二)兽医系172
(一)畜牧系172
第三章 畜牧兽医研究所172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172
一、建所前172
(一)品种资源与饲料资源173
一、畜牧173
二、建所后173
(一)管理部门173
(二)业务部门173
第二节 科学研究173
(二)畜禽品种选育与杂交改良176
(三)繁育技术178
(四)饲养179
(二)普通病研究180
(一)畜禽疫病调查180
二、兽医180
(三)畜禽传染病研究181
(四)寄生虫病研究185
(三)综合研究188
(二)专业研究188
三、农村基点188
(一)农村基点188
二、论文、著作189
一、科研成果189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著作189
第四节 科技开发192
三、职工人数193
二、学术交流193
第五节 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职工人数193
一、人才培养193
第六节 基地建设194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195
第四章 土壤肥料研究所195
(一)盐碱土改良196
一、土壤改良与中低产田改造196
第二节 科学研究196
二、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研究197
(三)中低产田改造197
(二)白僵土改良197
(二)绿肥198
(一)农家肥198
三、肥料资源开发、植物营养与施肥198
(四)化肥199
(三)腐植酸肥料、细菌肥料与土化肥199
(二)干旱区农业201
(一)半干旱区农业201
四、旱地农业研究201
(一)农业微生物研究202
五、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202
(三)阴湿低温区农业202
(四)扬黄灌溉农业202
(五)干旱区节水农业202
(六)山区能源建设202
(一)降低本底的研究203
六、农业物理研究203
(二)生物技术研究203
(二)小麦套种玉米模式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204
(一)淡灰钙土种植作物试验204
(二)同位素示踪研究204
(三)钴60γ辐射源的建设及液闪仪的安装204
(四)辐照增产试验204
(五)辐照育种204
(六)辐照保藏204
(七)超声波处理小麦种子204
七、作物栽培204
(一)分析仪器及测试方法改进205
九、分析测试205
(三)甜菜优质高产栽培205
八、农业环境保护205
(一)甜菜制糖工业污水农灌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205
(二)宁夏土壤中主要化学元素背景值的研究205
(三)电厂粉煤灰场地农业种植利用研究205
(四)宁夏灌溉回归水的评价及再利用205
(五)城市生活废弃物农肥化研究205
二、论文、著作206
一、科研成果206
(二)计算机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206
十、农村基点206
十一、土壤学会工作206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著作206
二、学术交流209
一、人才培养209
第四节 科技开发209
第五节 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职工人数209
第六节 基地建设210
三、职工人数210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11
第五章 植物保护研究所211
一、《宁夏农业昆虫图志》出版212
第二节 科学研究212
三、虫害及其防治研究213
(四)计算机技术测报应用研究213
二、预测予报研究213
(一)预测技术研究213
(二)估损和防治标准研究213
(三)监测方法研究213
四、病害及其防治研究215
五、新农药及生物化学除草试验研究217
二、论文、著作219
一、科研成果219
六、其它研究219
第三节 科技成果、论文、著作219
一、人才培养220
第五节 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职工人数220
第四节 科技开发220
二、学术交流221
一、资源调查222
第二节 科学研究222
三、职工人数222
第六章 园艺研究所222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22
(三)葡萄224
(二)梨224
二、引种、育种和品种改良224
(一)苹果224
(四)苹果黄叶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研究225
(三)沙荒地苹果幼树适期结果研究225
(四)核果类225
三、栽培管理研究225
(一)苹果幼树安全越冬的研究225
(二)苹果砧木种子播种育苗试验225
(十一)核果类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226
(十)彭阳果树基地开发技术研究226
(五)金冠苹果大小年修剪技术研究226
(六)绿肥对苹果优质高产影响试验226
(七)果树红蜘蛛药剂试验226
(八)辛硫磷微胶囊剂地面处理防治桃小食心虫研究226
(九)彭阳县果树基地建设示范226
(十九)苹果品种选育227
(十八)扬黄新灌区省水高效农业综合开发研究227
(十二)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227
(十三)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推广227
(十四)红富士、乔纳金开发研究227
(十五)宁南山区扬黄新灌区合理用水,农林牧综合开发研究227
(十六)新红星苹果技术开发研究227
(十七)苹果优良品种早果早丰栽培技术研究227
(二十八)彭阳果树基地建设及旱地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228
(二十七)苹果、梨无病毒苗及栽培技术研究228
(二十)梨引种试验228
(二十一)大粒鲜食葡萄引种及巨峰葡萄栽培技术试验研究228
(二十二)果树新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228
(二十三)酿酒鲜食葡萄优良品种示范推广228
(二十四)啤酒杂交育种试验228
(二十五)小杂果引种试验228
(二十六)果树品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228
二、论文、著作229
一、科研成果229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著作229
一、人才培养230
第五节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230
第四节 科技开发230
二、学术交流231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32
第六节 基地建设………………………………………………………(231 )第七章 科技信息研究所232
一、专题情报调查研究233
第二节 科学研究233
四、宏观农业战略研究234
三、农村发展方向研究234
二、宏观综合研究234
七、实用技术研究235
六、计算机在管理及农业上的应用研究235
五、软科学研究235
第四节 科技开发236
二、论文、著作236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著作236
一、科研成果236
一、人才培养238
第五节 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职工人数238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39
第八章 银北盐碱土改良试验站239
二、学术交流239
三、职工人数239
第二节 科学研究240
一、科研成果241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241
一、人才培养242
第五节 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职工人数242
二、论文242
第四节 科技开发242
第六节 基地建设243
三、职工人数243
二、学术交流243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44
第九章 芦花台园林试验场(枸杞研究所)244
第二节 场(所)大事记245
一、枸杞栽培研究252
第三节 试验研究252
(二)富硒枸杞开发研究253
(一)枸杞保健袋泡茶的研制253
二、枸杞育种、引种253
(一)枸杞新品种宁杞1号、2号的选育253
(二)三倍体无籽枸杞新品种的选育253
(三)枸杞品种资源圃建立的研究253
三、枸杞脱水制干工艺的研究253
(一)枸杞鲜果热风制干技术的研究253
(二)枸杞速冻脱水研究253
四、枸杞系列新产品研究253
二、获奖产品254
一、科研成果254
(三)枸杞汁饮料的研究254
五、葡萄引种试验254
六、泰国瓜提纯复壮254
七、啤酒花254
八、甜叶菊254
九、霍霍巴254
十、熏衣草254
第四节 科研成果、获奖产品、论文、著作254
第五节 人员状况及人才培养255
四、论文、著作255
三、协作成果255
第六节 基地建设257
一、基地概况257
二、经营方针259
(三)生产经营责任制260
(二)固定资产260
三、种植结构260
(一)以粮为主的农业生产时期260
(二)以园林为主的林业生产时期260
(三)以果树为主的经济作物栽培时期260
(四)以枸杞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时期260
四、经营管理260
(一)经营效果260
(三)土地开发263
(二)土地规划263
五、基本建设263
(一)建设投资263
六、枸杞264
(五)房屋建筑264
(四)排灌系统264
(二)产量265
(一)面积265
(一)面积265
(二)产量265
(三)经营效果265
(四)主栽品种265
(五)栽培管理265
七、果树265
(三)苗木繁育266
(二)林木抚育266
(三)经济收入266
八、林业266
(一)植树造林266
(二)作物267
(一)概况267
九、农业267
(一)农业机械268
十二、农业机械、农业机具268
十、畜牧业268
(一)生产概况268
(二)经营效益268
十一、啤酒花生产268
(一)面积268
(二)产量268
(三)品种268
(四)经济效益268
一、原子能应用研究室26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69
(二)农业机具269
(三)机构建制269
(四)经营效果269
第十章 农副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269
三、农副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270
二、综合实验室270
三、辐照增产271
二、同位素示踪271
第二节 科学研究271
一、辐照杀虫、灭菌271
八、保鲜加工研究272
七、检测272
四、辐照育种272
五、电离辐射降解农药272
六、钴源建设272
二、论文、著作273
一、科研成果273
九、其它研究273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著作273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74
第十一章 蔬菜花卉研究所274
第四节 科技开发274
第五节 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职工人数274
一、人才培养274
二、学术交流274
三、职工人数274
(一)蔬菜资源研究275
一、蔬菜研究275
第二节 科学研究275
(三)主要蔬菜品种选育276
(二)蔬菜区划276
(五)主要蔬菜栽培技术研究277
(四)蔬菜采种277
(六)蔬菜基地建设278
(三)杂种优势利用279
(二)引种选育279
(七)蔬菜贮藏保鲜279
(八)蔬菜病虫害防治279
二、瓜类研究279
(一)品种资源研究279
一、科研成果280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著作280
(四)栽培研究280
三、花卉研究280
第五节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281
第四节 科技开发281
二、论文、著作281
一、生物技术育种及抗性生理研究282
第二节 科学研究282
第六节 基地建设282
第十二章 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82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82
(三)枸杞283
(二)林木283
(一)小麦283
二、论文、著作284
一、科研成果284
(四)麻黄284
二、微生物及螺旋藻研究284
三、其它研究284
(一)无公害农药研究284
(二)酸模284
(三)肉苁蓉284
第三节 科研成果、论文、著作284
第六节 基地建设285
三、职工人教285
第四节 科技开发285
第五节 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职工人数285
一、人才培养285
二、学术交流285
第二节 主要任务286
第一节 机构建立286
第十三章 沙漠治理研究所286
第二节 主要工作任务287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87
第十四章 服务中心287
第五节 开发创收288
第四节 后勤服务单位及经济实体288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288
第二节 主要业务28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289
第十五章 科技开发公司289
第四节 开发创收290
第三节 管理体制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