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津航道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天津航道局史
  • 周星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3121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津航道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海河工程局的建立及其发展(1897年~1936年)1

第一节 开埠前后的海河简况1

一、海河水系的形成及古代对海河的整治1

二、近代航运的发展要求治理海河2

三、海河的淤积影响泄洪4

第二节 海河工程局的建立5

一、海河工程局的成立5

二、海河工程局的组织6

三、海河工程局的经费9

第三节 挖泥船的购置与船厂的兴建13

一、挖泥船的建造与购置13

二、船厂的兴建15

第四节 海河航道整治及万国桥的管理17

一、闭塞支渠、建造导流坝及护岸工程17

二、裁弯取直工程19

三、万国桥(今解放桥)的管理23

第五节 海河及大沽沙航道疏浚工程25

一、海河疏浚25

二、转头地的疏浚与管理27

三、大沽沙航道疏浚29

四、吹填工程35

第六节 破冰与冬季通航37

参考文献42

第二章 日伪及国民政府时期(1937年~1948年)44

第一节 日伪霸占和国民政府接收44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海河工程局的霸占44

二、战后国民政府接收海河工程局46

第二节 航道疏浚与破冰48

一、海河航道疏浚48

二、大沽沙航道疏浚51

三、破冰54

第三节 裁弯与放淤57

一、葛沽裁弯57

二、放淤工程58

第四节 海河工程局工人的斗争63

一、怠工斗争63

二、请愿斗争67

第五节 中共地下党的活动72

一、建立组织72

二、护局护厂,保护海河工程局的财产73

三、拒绝破冰,粉碎敌人的阴谋74

参考文献75

第三章 生产恢复与发展时期(1949年~1957年)76

第一节 疏浚公司的建立与改组76

一、海河工程局的名称、隶属关系的变更76

二、疏浚公司的建立81

三、疏浚公司的改组85

第二节 职工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86

一、提高政治觉悟,树立主人翁思想86

二、增加工资,实行劳动保险88

三、劳动热情高涨,努力搞好生产91

第三节 生产的恢复与发展94

一、新河机械修理厂的修复与解放桥的移交94

二、大沽沙航道疏浚95

三、海河航道疏浚97

四、解放后最大的放淤工程98

第四节 塘沽新港及其他港口的疏浚99

一、塘沽新港的疏浚99

二、烟台港疏浚103

三、连云港新港油船码头疏浚105

四、108工程基槽疏浚106

五、长江航道疏浚107

第五节 船舶改造与技术进步108

一、改造“塘沽五号”挖泥船108

二、“北京”号挖泥船的设计与制造109

三、测量工具的改进111

四、施工方法和操作技术的革新113

第六节 疏浚公司的管理工作116

一、行政管理116

二、计划管理118

三、财务与物资管理120

四、安全与技术管理120

第四章 艰苦奋斗,曲折发展时期(1958年~1972年)124

第一节 体制归属与机构变化124

一、体制归属的变更124

二、内部机构设置的变动127

第二节 船舶设备增加与技术改造130

一、主要施工船舶的增减与船名的变更130

二、重点设备的检修与改造135

第三节 整顿企业秩序,加强企业管理139

一、党员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139

二、“大跃进”对各项工作的影响141

三、1962年航道工作会议142

四、整顿企业秩序143

五、开展文化技术教育和组建学校148

六、抓好群众生活,度过困难时期149

第四节 历尽艰辛,疏浚港口和航道152

一、艰苦奋斗,忠于职守152

二、港口疏浚工程153

三、江河航道工程155

四、军事工程158

第五节 支援工农业和城市建设159

一、支援工业建设159

二、支援农业、渔业生产162

三、开封自来水厂清淤工程165

四、海河防潮闸引河疏浚166

五、战胜冰灾166

第六节 改进航标管理,拓宽测量范围167

一、航标测量组织机构的建立167

二、海河防潮闸建立后,航道和航标的调整168

三、曹妃甸灯桩的重建169

四、航标光源和控制技术的发展172

五、帮助北方各港管理航标174

六、测量范围拓宽,绘制河海新图175

第五章 大建港时期(1973年~1978年)178

第一节 三年改变港口面貌中的贡献178

一、贯彻周恩来总理指示,努力承担建港任务178

二、秦皇岛港的疏浚与吹填180

三、天津港第三期建设工程185

四、参加青岛地区港口和船坞建设188

五、连云港二号码头基槽疏浚与紧急清淤190

六、大连鲇鱼湾油码头疏浚191

第二节 “五五”期间的疏浚任务191

一、北方主要港口建设的规划与布局191

二、几项主要工程192

第三节 引进挖泥船,招收新职工201

一、大建港前夕挖泥船的状况201

二、挖泥船的引进与“消化”吸收203

三、新职工的招收与培训205

第四节 召开党代会、调整机构与基地建设207

一、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和工会、团组织的恢复207

二、组织机构的调整208

三、秦皇岛办事处、第二航道工程处的建立213

四、船舶检修厂的船坞建设214

五、其他基地建设216

第五节 建设大沽灯塔,应用硅太阳能电池217

一、大沽灯塔建设217

二、天津港双航道的航标建设220

三、硅太阳能电池的应用220

第六节 管理工作的恢复,职工生活的改善221

一、批判极“左”思潮,整顿企业管理221

二、厉行增产节约,减少差额补贴223

三、参与交通部几项重要法规和制度的编制224

四、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劳动条件的改善225

第七节 抗震救灾,坚持生产226

一、地震造成的破坏与损失226

二、抗震救灾,坚持和恢复生产227

第六章 改革初期(1979年~1985年)231

第一节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工作重点转移231

一、实现工作重点转移231

二、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233

三、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235

四、整党工作237

第二节 实行企业化管理,进行全面企业整顿239

一、财务体制的改变和内部管理的加强239

二、全面进行企业整顿246

三、领导体制的改革248

四、实行经济责任承包,改进奖金分配办法251

第三节 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科研技术富有成果254

一、大量购进各类船舶,挖泥设备基本更新换代254

二、科研技术成果259

第四节 计划经济后期的疏浚生产262

一、疏浚生产的基本形势262

二、计划内的几项工程264

三、计划外的几项工程270

第五节 接管北方公用航标以及航标测量处的划出274

一、交接准备与正式接管274

二、接标后的建设277

三、航标测量处的划出281

第六节 加强职工教育,提高队伍素质282

一、党委重视,全局大办教育282

二、教育基地建设283

三、青年职工的“双补”工作285

四、有计划地进行全员培训286

五、其他教育活动289

第七节 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290

一、改革工资制度,提高职工收入290

二、改善职工住房条件291

三、改善生活福利待遇292

四、解决职工两地分居问题293

五、丰富职工文化生活293

第七章 改企后的天津航道局(1986年~1997年)296

第一节 适应市场经济,深化内部改革296

一、深化企业领导体制改革296

二、改革人事劳动用工制度300

三、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305

四、机构改革与调整307

第二节 加强经营工作,开拓疏浚市场309

一、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309

二、站稳北方疏浚市场311

三、进入南方疏浚市场317

四、开拓国际疏浚市场320

第三节 推进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326

一、挖泥船引进、更新和改造326

二、改进疏浚技术与工艺329

三、测量与导航自动化331

四、通信现代化332

五、计算机应用333

六、科技成果334

七、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335

第四节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337

一、起步探索337

二、结构调整339

三、规范发展341

四、主要多种经营企业343

第五节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346

一、改企后面临的困难346

二、开展企业升级工作348

三、全面质量管理向纵深发展349

四、加强工程管理351

五、强化安全生产353

六、严格船机管理356

七、改进财务会计管理357

第六节 改善职工劳动和生活条件358

一、改善劳动条件358

二、提高职工收入359

三、改善住房条件361

四、改善医疗保障条件362

第七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63

一、企业文化建设363

二、劳动竞赛和“三学一创”368

三、开展普法教育,维护安定团结371

附录一 大事记略373

附录二 历届领导人名录401

(一)1897年~1902年401

(二)1902年~1945年8月401

(三)1945年8月~1948年12月404

(四)1949年1月~1961年7月405

(五)1961年7月~1997年405

附录三 隶属关系沿革表407

附录四 主要经济指标年表408

(一)1900年~1948年疏浚工程量统计表408

(二)1949年~1999年主要经济指标年表410

附录五 历年主要疏浚工程概况表413

附录六 百年挖泥船及主要配套船舶一览表422

附录七 历届省、部级先进人物、集体名录432

编后记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