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育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育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2247189.jpg)
- 兆赖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871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6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178页
- 主题词:森林抚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育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森林的生境、分类与管理1
第一章 制约森林树种大分布的生态气候2
一、植被类型与温度气候带和湿度气候带的相对关系2
二、利用吉良的双重笼罩方法区划的浙江省森林生态气候区5
三、中国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幅度8
第二章 制约湿润常绿阔叶林带树种小分布的生境类型10
一、山顶现象11
二、中山带水青冈林生境类型12
三、湿润常绿阔叶林带的生境类型12
四、河岸生境类型13
五、海岸生境类型13
第三章 生境的顶极间隔度和树种的顶极度15
一、生境和群落的相互关系15
二、林业用地的生境顶极间隔度17
三、树种的顶极度18
四、适地适树19
第二篇 林木生长的调控21
第四章 林木生长的调控22
一、从育林学的角度看林木的生长22
二、林分的叶量23
三、林分中林木生产物质的分配26
第五章 制约林分中林木质量和产量的学说29
一、成熟材和未成熟材,树干材和树冠材30
二、林木的形状比32
三、林分的生产结构37
四、树形管状模型学说42
五、森林叶簇模型44
六、林分生产结构形成的时期及其动态变化与主要育林决策47
第六章 林分的自然稀疏与培育树干材的机制50
一、林木之间的相互作用50
二、自然稀疏的幂函数式(最大密度曲线)54
三、纯林的密度效果57
四、林木特定部分的密度效果61
第三篇 培育森林的方式、方法67
第七章 育林方式、经营类型、育林技术体系67
一、育林方式67
二、林业的经营类型70
三、育林技术体系的编制73
第八章 森林的天然更新76
一、森林天然更新的机制76
二、埋土种子与地上植被的关系77
三、森林天然更新的作业种类79
四、皆伐天然下种更新81
五、渐伐天然下种更新83
六、典型常绿阔叶林顶极树种的天然更新85
七、择伐天然下种更新87
第九章 萌芽方式培育森林87
一、萌芽更新的意义87
二、薪炭林89
三、影响萌蘖的因子91
四、提高薪炭林质量和产量的途径92
五、萌芽方式的其他用途93
第十章 人工造林93
一、播种造林95
二、栽植造林96
三、分殖造林99
四、造林季节99
五、初植密度101
六、造林地的准备103
第十一章 竹林的培育106
一、竹林的生长特点106
二、留笋育竹107
三、竹林的立木密度和年龄结构108
四、竹林的抚育108
五、竹林的采伐收获109
六、地下茎栽植竹林109
第十二章 混交林、复层林的培育110
一、培育混交林、复层林的意义110
二、典型复层林和非典型复层林112
三、复层林的组合与生产量113
四、混合群落的密度效果114
五、解析混合群落密度效果的纯林换算法115
第十三章 育种中利用根瘤和菌根120
一、利用根瘤、菌根的意义120
二、固氮生物122
三、共生固氮生物123
四、根瘤树木提高林地肥力的机制126
五、菌根127
六、形成菌根的树木127
七、形成菌根的真菌128
八、菌根菌的生态习性128
九、菌根的形成129
十、菌根的作用129
第四篇 森林抚育133
第十四章 林分的生长阶段和抚育作业135
一、单株状态生长阶段的抚育作业135
二、幼林开始郁闭阶段的抚育作业138
三、林分自然稀疏(干材生长)阶段的抚育作业139
第十五章 实现林分管理目标的手段——间伐和修枝140
一、生长模式140
二、林分的管理目标142
三、林分密度管理图143
四、林分密度管理图的作用147
五、间伐的开始时期、间伐率、间伐间隔期148
六、根据树型级的间伐方法148
七、根据收获表(生长过程表)的间伐法150
八、择伐式(摘茄子式)间伐法152
九、修枝153
第十六章 增进林地地力的方法155
一、灌溉、排水、耕耘155
二、林粮间作156
三、林地施肥156
结束语161
主要参考文献163
后记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