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证据立法前沿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民事证据立法前沿问题研究
  • 李浩著(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7745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证据-立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事证据立法前沿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与证据制度的完善1

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轨迹2

(一)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到当事人主义2

(二)审理的方式:从审问式到诉辩式4

(三)调解与审判的关系:从重调轻判到调、判并重5

(四)程序的地位:从边缘化到突出程序公正6

(五)庭审的作用:从形式化到实质化8

(六)诉讼的价值观:从只讲公正到公正与效率并重10

(七)诉讼的事实观:从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10

二、新审判方式与证据制度12

(一)举证责任制度显现其重要性12

(二)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的制度得到改进14

(三)证据交换成为审前准备程序的核心内容18

(四)质证作为证据调查的重要环节20

(五)证明标准受到重视23

(六)举证时限制度得到确立25

第二章 民事证据法的目的26

一、研究民事证据法目的的必要性26

二、民事证据法的根本目的——发现真实28

三、民事证据法的其他目的36

(一)程序公正36

(二)诉讼效率40

(三)解决纠纷42

(四)保护其他权益43

四、发现真实与证据规则的制定45

(一)发现真实与证据的收集45

(二)发现真实与举证期限49

(三)发现真实与非法证据的排除51

(四)发现真实与法官对举证的释明56

(五)发现真实与依据新证据再审58

五、结语59

第三章 民事诉讼中的真实61

一、客观真实说62

二、法律真实说65

(一)法院调查事实的范围原则上由当事人决定65

(二)人们的认识能力具有相对性66

(三)诉讼证明具有特殊性66

三、值得当事人信赖的真实说68

(一)当事人主义的诉讼制度69

(二)防止突袭性裁判69

(三)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71

四、对各种真实说的评析71

第四章 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选择78

一、问题的提出78

二、对两种证据制度的分析80

三、我国现阶段对证据制度的选择88

四、对两结合证据制度的初步分析93

第五章 司法解释中的民事证据问题——兼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98

一、证明责任的本质99

二、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104

三、证明责任倒置112

四、疑难案件证明责任处理规则115

五、证明标准117

六、预决的事实121

第六章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126

一、证据的合法性与非法证据的排除126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与演变128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法考查135

四、关于适用新排除规则的几点思考142

(一)重大违法的标准与利益考量的方法142

(二)排除规则的适用与我国的现实国情147

(三)对合法性宜作相对宽松的解释148

第七章 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构建151

一、引言151

二、合法性审查程序的启动153

三、证明责任的承担158

四、做出排除决定的时间164

五、规则重构:一般性排除规则还是权衡排除规则170

第八章 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174

一、引言174

二、追问失权的正义性176

三、证据失权与实体公正180

四、证据失权与程序公正182

(一)证据失权与答辩失权183

(二)证据失权与准备程序183

(三)证据失权与法官释明185

五、西方国家是否实行严格的失权187

六、举证时限制度的出路192

第九章 举证时限与诉讼效率197

一、实行举证时限的真正理由在于效率197

(一)举证时限与防止证据突袭198

(二)举证时限与举证责任200

二、我国民事诉讼是否有必要提速201

三、举证时限能否提高诉讼效率206

四、结语212

第十章 事实真伪不明处置办法之比较213

一、引言213

二、拒绝裁判215

三、驳回起诉216

四、不予受理217

五、调解解决218

六、按心证比例作出裁判220

七、推迟作出裁判223

八、降低证明标准224

九、运用证明责任作出裁判225

第十一章 证明责任倒置227

一、证明责任倒置含义的分析227

(一)倒置是主要事实的败诉风险227

(二)倒置是对正置结果的局部修正228

(三)证明责任倒置会产生程序和实体双重效果229

二、证明责任倒置的目的与依据230

三、证明责任倒置的途径233

(一)在民事实体法中对证明责任实行倒置233

(二)由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规定证明责任倒置233

(三)由法官在针对个案的裁判中倒置证明责任234

(四)当事人在证据契约中倒置证明责任234

四、今后值得研究的问题235

(一)如何保证法官妥当倒置证明责任235

(二)医疗纠纷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双重倒置236

第十二章 证明责任与不适用规范说——罗森贝克的学说及其意义240

一、罗森贝克的不适用规范说241

二、拟制说对不适用规范说的批判244

三、为不适用规范说辩解246

(一)事实真伪不明与实体法规范的适用246

(二)事实真伪不明与权利妨碍规范250

(三)法律上的事实推定与不适用规范说252

第十三章 证明标准的若干问题254

一、证明标准的特征255

(一)无形性255

(二)统一性256

(三)主观性与客观性257

(四)法律性258

(五)模糊性260

(六)最低性262

(七)多元性263

(八)阶段性265

二、确定证明标准的依据266

(一)诉讼中认定事实的特殊性266

(二)案件的性质267

(三)事实的重要程度268

(四)证明的困难程度269

(五)保障行使诉权和防止滥诉270

(六)诉讼效率271

三、如何判断是否正确适用证明标准272

第十四章 检察监督与依据新证据提出抗诉275

一、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275

二、对原裁判认定事实主要证据不足的分析275

三、检察机关调查取证具有正当性的两种情形277

(一)检察机关为证明原裁判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存在重大瑕疵而对证据及相关的事实进行调查277

(二)法院对依法应当由其调查收集的证据未调查收集时,检察机关可以针对这类证据调查取证279

第十五章 当事人陈述的比较研究282

一、各国关于当事人陈述的规定283

(一)英美法283

(二)大陆法284

(三)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287

(四)中国内地与澳门、台湾地区290

二、当事人陈述的比较研究291

(一)证据性当事人陈述的界定291

(二)当事人陈述在证据中的地位294

(三)宣誓或具结297

(四)拒绝陈述的后果298

(五)当事人陈述的证明价值299

(六)对虚假陈述的制裁301

三、对我国立法的启示301

四、关于当事人陈述的立法建议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