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法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国际法 上
  • (韩国)柳炳华著;朴国哲,朴永姬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15260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法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国际法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第一章 国际法的概念3

一、国际法的定义3

二、国际法的名称5

第二章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7

第一节 古代7

第二节 中世纪8

第三节 国家间体制的设立与国际法的形成10

一、国家间体制的设立10

(一)国家间体制的意义10

(二)有关主权国家的理论10

(三)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1

(四)国家间体制的特征12

二、古代国际法理论的形成12

(一)维多利亚和苏兹12

(二)雨果·格劳秀斯14

三、格劳秀斯以后国际法理论的变化15

(一)真提利斯15

(二)普芬道夫15

(三)瓦特尔16

(四)初期实在法的形成17

第四节 国际社会的演变17

一、国际连带性的加强17

二、国际化空间时代18

第五节 国际法的体制变化19

一、世界大战以前19

二、世界大战以后21

第三章 有关国际法的学说24

第一节 国际法学说的分类24

一、实证主义24

二、权力政治学说25

三、马克思主义25

四、汉斯·凯尔逊的规范主义学说26

五、乔治·斯凯利的社会学学说27

六、自然法学说29

第二节 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和效力根据31

一、否定国际法的学说及其批判31

(一)否定国际法的学说31

(二)实在法学派的辩驳33

(三)客观主义的辩驳34

二、有关国际法的强制性和其效力根据的理论34

(一)意志主义35

(二)客观主义37

三、国际法的实在根据40

(一)各国的宪法及实践40

(二)国际条约的规定及国际组织的实践42

四、国际社会的现实结构、发展方向和国际法43

(一)国家间体制的要素43

(二)超国家国际共同体法的要素43

第四章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48

第一节 问题的症结48

第二节 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学说49

一、二元论49

(一)二元论的内容49

(二)对二元论观点的批判50

二、一元论51

(一)国内法优先说与国际法优先说的一元论51

(二)汉斯·凯尔逊的规范法学派观点52

(三)社会连带法学理论52

(四)传统的自然法学说52

第三节 国际法规则与判例53

一、国际法规则53

二、国际判例53

第四节 国内法规则与判例54

一、各国宪法的规定54

二、国内实践54

第五节 国内法的等级与国际法55

第二篇 国际法的渊源59

序论 国际法渊源的一般概念59

一、国际法渊源的含义59

二、国际法渊源的内容60

三、国际法渊源的发展趋势61

第一章 条约63

第一节 条约的一般概念63

一、条约法的法典化63

(一)1969年关于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63

(二)1978年关于条约的国家继承的维也纳公约64

(三)1986年关于国家与国际组织及国际组织相互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65

(四)多边条约缔结程序的重新审议及缔结多边条约指导方针的准备66

二、条约的定义67

(一)条约是国际协议67

(二)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协议67

(三)条约产生法律拘束力68

(四)条约受国际法调整69

(五)条约是书面形式的协议70

(六)条约的名称70

三、条约的形式73

(一)国家元首之间的缔约形式73

(二)政府之间的缔约形式73

(三)国家之间的缔约形式74

(四)国家和国际组织或国际组织相互之间缔结条约的形式74

(五)其他形式74

四、条约的分类74

(一)实质性分类74

(二)形式上的分类75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77

一、缔结条约的一般程序77

(一)约文的磋商、拟定和认证77

(二)接受条约拘束的同意83

(三)条约的生效、登记和公布93

二、多边条约缔结的特点97

(一)概述97

(二)约文起草、拟定程序的制度化99

(三)缔约主体的扩展109

(四)条约法其他制度的发展120

第三节 条约的效力125

一、条约生效的条件125

(一)缔约主体的缔约能力125

(二)无瑕疵的意思表示129

(三)条约内容的合法与妥当139

二、缺乏成立要件的条约的处理145

(一)无效的形态145

(二)无效的程序148

(三)无效条约的效果150

第四节 条约的适用153

一、缔约方对条约的适用153

(一)适用条约的一般原则153

(二)条约义务的不履行及其程序155

(三)条约的国内适用措施158

(四)自动执行条约和非自动执行条约159

(五)条约的适用与国内法官163

二、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163

(一)条约相对性原则163

(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165

(三)超国家主义的出现167

三、条约的解释170

(一)法律解释的一般概念170

(二)解释的主体170

(三)解释的原则173

(四)解释的实施174

四、法律规范的冲突175

(一)条约与国内法的冲突175

(二)国际法规范之间的冲突178

第五节 条约的修正与终止183

一、条约的修正183

(一)修正条约的一般概念183

(二)多边条约的修正185

二、条约的暂停施行188

(一)条约暂停施行的概念188

(二)条约暂停施行的原因189

三、条约的终止191

(一)根据条约规定的终止191

(二)缔约方协商的终止193

(三)根据其他国际规范的终止193

(四)一方违约193

(五)无法预见的事件的发生195

(六)情势变迁原则196

第二章 国际习惯和其他国际法渊源203

第一节 国际习惯203

一、国际习惯的一般概念203

(一)国际习惯的含义203

(二)国际习惯的根据204

二、国际习惯的形成205

(一)形成程序205

(二)物质因素206

(三)心理要素209

三、习惯法的适用210

(一)国际秩序和习惯法的适用210

(二)国内秩序和国际习惯的适用211

四、国际习惯的编纂211

(一)国际法编纂的一般概念211

第二节 其他法律渊源218

一、一般法律原则218

(一)一般法律原则的概念218

(二)一般法律原则的法律渊源性220

(三)一般法律原则的适用221

二、公允222

(一)公允的概念222

(二)无当事国同意的公允223

(三)经当事国同意的公允224

三、国家的单方面法律行为224

(一)单方面法律行为的概念224

(二)国家单方面行为的分类225

(三)国家单方面行为的法律效力226

四、国际组织的立法行为及单方面行为227

(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组织的立法行为及单方面行为227

(二)欧共体的立法行为228

(三)国际组织的单方面行为233

五、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资料236

(一)辅助资料的含义236

(二)公法学家学说236

(三)判例236

第三篇 国际共同体的组成序论 国际社会的结构及其特性241

一、国际社会的现实结构和发展方向241

二、国际法主体问题244

第一章 国家246

第一节 国际法上国家的一般概念246

一、国家的定义246

二、国家的构成要素247

(一)居民247

(二)领土247

(三)政府250

(四)主权与独立250

三、国家的法律人格255

(一)国际法对国家的直接适用性255

(二)国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256

四、不完全的国家实体256

(一)罗马教廷256

(二)国际领土(国际城市)259

(三)微型国家261

(四)民族解放组织262

(五)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262

五、国家的结合形态262

(一)保护关系263

(二)主从关系264

(三)复合国264

(四)邦联265

(五)联邦265

(六)殖民国家与新生国家的结合关系266

第二节 国家的管辖权267

一、内政问题和不干涉原则267

(一)国家的内政问题267

(二)不干涉原则271

二、领土管辖权272

(一)领土管辖权的一般性质272

(二)领土管辖权的边界线279

三、对国家及其财产的豁免282

(一)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概念282

(二)国家豁免的内容285

(三)国家豁免的限制287

四、国家行为理论290

(一)国家行为理论的一般概念290

(二)国家行为理论的起源292

(三)本斯汀例外294

(四)赛伯蒂诺案及对外援助法的修订条款295

五、准领土管辖权299

(一)排他性行使300

(二)共管302

(三)限制性行使303

六、属人管辖权305

(一)属人管辖权的概念305

(二)国籍的确定306

(三)国籍的抵触309

(四)属人管辖权的行使309

七、公共服务管辖权311

(一)公共服务管辖权的概念311

(二)公共服务管辖权的行使312

八、外国军队的地位314

(一)概述314

(二)关于外国军队地位的一般原则317

(三)刑事管辖权318

(四)民事管辖权322

第三节 国家的形成和形式325

一、国家的创立和人民自决权325

(一)国际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创立325

(二)殖民地的解放326

(三)国家分离328

二、领土的变更330

(一)非国家领土的取得330

(二)国家领土的变更333

三、承认336

(一)国家承认336

(二)政府承认343

(三)其他事态的承认347

四、国家继承351

(一)国家继承的概念351

(二)继承国与个人353

(三)继承国与被继承国355

(四)国家继承与国际秩序357

第二章 区域共同体361

第一节 区域共同体的一般概念361

一、区域共同体的意义361

(一)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361

(二)政治上一体化361

(三)保留国家的地位362

(四)实质性联合:区域性共同体和国际组织的区别362

(五)区域共同体的背景363

二、区域共同体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展望364

第二节 欧洲共同体365

一、欧洲共同体的历史365

(一)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与发展概况365

(二)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创立366

(三)1957年罗马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创立367

(四)1965年执行机关合并条约373

(五)欧洲共同体的扩大374

二、单一欧洲法和欧洲联盟378

(一)单一欧洲法的拟定378

(二)欧洲共同体的内容379

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洲共同体384

(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谈判与缔结384

(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核心内容385

四、欧洲联盟制度387

(一)欧洲联盟制度概述387

(二)委员会389

(三)欧洲理事会和部长理事会393

(四)欧洲议会396

(五)欧洲联盟法院401

(六)欧洲联盟的其他机构405

四、欧洲联盟的财政406

(一)欧洲联盟预算的制定406

(二)欧洲联盟财政的内容408

五、欧洲联盟与第三国的合作410

(一)雅温得公约410

(二)洛美协定411

第三节 其他区域共同体的萌芽411

一、其他区域共同体的现状411

二、美洲国家组织412

三、非洲统一组织413

四、阿拉伯国家联盟414

五、东南亚国家联盟414

六、远东地区的前景415

第三章 国际组织417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一般理论417

一、国际共同体的发展和国际组织417

(一)国际组织的定义417

(二)国际组织的发展418

(三)国际组织的分类420

二、国际组织的成立421

(一)设立宪章421

(二)国际组织的构成424

三、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426

(一)国际组织法律人格的概念426

(二)国际组织的国内法律人格427

(三)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人格428

(四)国际组织财政上的自主性430

(五)法律人格的继承432

四、国际组织的管辖权433

(一)决定管辖权的一般原则433

(二)管辖权行使的制约435

(三)国际组织管辖权的内容436

五、国际组织的机构及其活动440

(一)国际组织机构的一般概念440

(二)由政府代表组成的机构441

(三)由国际公务员组成的机构447

(四)由国际社会利益团体代表组成的机构451

第二节 联合国制度454

一、联合国454

(一)国际联盟的经验与联合国的创建454

(二)联合国的结构及活动455

(三)1946年以后联合国结构的变更460

(四)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及其活动463

(五)联合国的辅助机关及其活动468

二、专门机构472

(一)专门机构的一般概念472

(二)专门机构的内容473

三、其他联合国系统机构487

(一)国际原子能机构487

(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488

第三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490

一、西欧地区的组织490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490

(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91

(三)欧洲理事会492

(四)西欧联盟493

(五)欧洲自由贸易区493

二、东欧地区的组织494

(一)华沙条约组织494

(二)经济互助会494

三、亚洲地区的组织495

(一)亚洲地区组织的特点495

(二)澳新美共同防御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496

(三)亚太理事会497

四、其他区域性组织497

(一)中央条约组织497

(二)石油输出国组织498

第四章 个人及私营企业501

一、国际法上的个人地位及个人权利的保护501

(一)概述501

(二)国际刑法上个人的刑事责任502

(三)国际法对个人的保护514

(四)国际司法中个人的地位525

二、引渡527

(一)引渡的概念和历史发展527

(二)引渡制度的法律渊源527

(三)引渡条件528

(四)罪犯的引渡533

三、跨国公司533

(一)跨国公司的含义533

(二)跨国公司的控制534

(三)跨国公司的国际调控动态535

(四)跨国公司和国际法主体537

四、非政府组织539

(一)非政府组织的含义539

(二)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5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