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Fedora 8 Linux从入门到精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邢国庆,任永杰,张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6865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95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708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Fedora 8 Linux从入门到精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系统概述与安装1
1.1 Linux的兴起与发展1
1.2 Linux的层次组织结构2
1.2.1系统内核3
1.2.2系统调用3
1.2.3 Shell与实用程序3
1.2.4应用程序3
1.3随时查询随机文档4
1.3.1使用“--help”选项查询命令的简单说明4
1.3.2使用man命令联机查询系统参考手册4
1.3.3使用info命令查询命令的相关信息6
1.4充分利用网上资源7
1.4.1 GNU网站7
1.4.2 Linux文档项目网站8
1.4.3网上求助8
1.5安装Fedora Linux系统9
1.5.1安装前的准备9
1.5.2安装Fedora Linux系统11
1.5.3其他安装方式25
1.5.4安装后的系统定制28
第2章GNOME桌面环境32
2.1 GNOME桌面环境概述32
2.1.1 GNOME注册界面32
2.1.2 GNOME桌面环境33
2.2 GNOME桌面环境浏览34
2.2.1 GNOME菜单面板34
2.2.2 GNOME桌面区37
2.2.3 GNOME窗口面板39
2.3应用程序菜单40
2.3.1 Internet40
2.3.2办公42
2.3.3图像43
2.3.4系统工具45
2.3.5附件47
2.3.6影音49
2.3.7添加/删除软件50
2.3.8游戏50
2.4位置菜单50
2.5系统菜单50
2.5.1首选项50
2.5.2管理53
2.5.3注销54
2.5.4关机55
2.6使用移动存储介质55
2.6.1浏览移动存储介质55
2.6.2写入移动存储介质56
2.7定制GNOME桌面环境57
2.7.1定制面板57
2.7.2定制桌面背景58
2.7.3定制菜单面板58
第3章 命令行基础知识60
3.1命令行结构61
3.2后台进程64
3.3标准输入、标准输出与标准错误输出65
3.4输入输出重定向66
3.5管道70
3.6元字符与文件名生成72
3.7转义与引用75
3.8命令历史78
3.8.1 fc命令78
3.8.2 history命令80
3.8.3重复执行先前的命令81
3.8.4编辑并执行校正后的命令83
3.8.5命令行补充84
3.9命令别名86
3.10作业控制89
3.11会话记录与命令确认92
3.11.1保存会话记录92
3.11.2确保使用的命令是正确的93
第4章文件系统基础知识96
4.1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96
4.1.1树形层次结构96
4.1.2路径名97
4.2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98
4.3文件的类型103
4.3.1普通文件104
4.3.2目录文件105
4.3.3特殊文件107
4.3.4链接文件110
4.3.5符号链接文件111
4.3.6管道文件112
4.4文件的安全保护机制113
4.4.1显示文件的访问权限113
4.4.2修改文件目录的访问权限114
4.4.3设置文件目录的访问权限116
4.4.4其他访问权限设置118
第5章 文件和目录操作120
5.1创建文件120
5.2显示文件列表121
5.2.1使用is命令显示文件列表121
5.2.2利用通配符显示文件123
5.2.3列出隐藏文件124
5.2.4递归地列出文件126
5.3显示文件的内容126
5.3.1使用cat命令显示文件126
5.3.2使用more命令分页显示文件127
5.3.3使用less命令分页显示文件128
5.3.4使用head命令显示文件前几行内容130
5.3.5使用tail命令显示文件最后几行内容130
5.4复制文件131
5.5移动文件131
5.6删除文件133
5.7确定文件内容的类型134
5.8建立链接和符号链接文件134
5.9显示当前工作目录135
5.10改换目录136
5.11创建目录137
5.12移动目录137
5.13复制目录138
5.14删除目录139
5.15 比较文件之间的差别139
5.15.1使用diff命令比较两个文件139
5.15.2使用diff3命令比较三个义件140
5.16检索文件141
5.16.1简单检索143
5.16.2使用逻辑运算符144
5.16.3利用find命令本身实现其他处理功能144
5.16.4利用管道实现其他处理功能145
5.17文件内容检索145
5.17.1利用grep检索文件内容145
5.17.2使用grep进行过滤146
5.17.3使用grep检索多个文件146
5.17.4检索不包含特定字符串的文本行147
5.17.5在grep中使用正则表达式147
5.17.6检索元字符本身150
5.17.7在命令行中使用引号150
5.18排序150
第6章 编辑文件152
6.1启动vim编辑器152
6.1.1创建文件152
6.1.2状态行154
6.2 vim编辑器的两种工作模式154
6.2.1输入模式154
6.2.2命令模式154
6.3保存编辑的文件并退出vim155
6.4 vim编辑器的基本命令156
6.4.1移动光标位置156
6.4.2输入文本157
6.4.3修改与替换文本158
6.4.4撤销先前的修改159
6.4.5删除文本159
6.4.6复制、删除与粘贴文本159
6.4.7按指定的数量重复执行命令160
6.5使用ex命令160
6.5.1显示行号161
6.5.2多行复制161
6.5.3移动文本行162
6.5.4删除文本行162
6.6检索与替换162
6.6.1检索字符串162
6.6.2模式检索163
6.6.3替换字符串163
6.7编辑多个文件165
6.7.1编辑多个文件165
6.7.2合并文件与合并文本行165
6.8定制vim编辑器的运行环境165
6.8.1临时设定vim的运行环境165
6.8.2永久性地定制vim的运行环境168
6.9其他特殊说明169
6.9.1删除或替换特殊字符169
6.9.2在编辑期间运行Linux命令170
6.10 vim编辑器命令总结170
第7章Shell基础知识174
7.1引言174
7.1.1为什么需要Shell编程176
7.1.2什么是Shell脚本177
7.1.3运行Shell脚本177
7.1.4退出与出口状态178
7.1.5调用适当的Shell解释程序180
7.1.6位置参数181
7.2变量与变量替换184
7.2.1变量分类184
7.2.2变量的赋值184
7.2.3内部变at185
7.2.4变量的引用与替换188
7.2.5变量的间接引用190
7.2.6特殊的变量替换190
7.2.7变量声明与类型定义194
7.3命令与命令替换195
7.3.1 Shell内部命令195
7.3.2部分命令介绍199
7.3.3命令替换208
7.4进程替换210
7.5 test语句211
7.5.1文件测试运算符212
7.5.2字符串测试运算符214
7.5.3整数值测试运算符215
7.5.4逻辑运算符216
7.6命令行的解释执行过程217
7.6.1读取命令行218
7.6.2命令历史替换219
7.6.3别名替换219
7.6.4花括号扩展219
7.6.5波浪号替换220
7.6.6I/O重定向221
7.6.7变量替换222
7.6.8算术运算结果替换222
7.6.9命令替换222
7.6.10单词解析223
7.6.11文件名生成224
7.6.12引用字符处理225
7.6.13进程替换225
7.6.14环境处理225
7.6.15执行命令226
7.6.16跟踪执行过程226
第8章Shell高级编程227
8.1 if条件语句227
8.1.1 if语句的表现形式228
8.1.2嵌套的if-then条件测试229
8.1.3 if-then结构参考231
8.2 case分支语句232
8.3 for循环结构235
8.4 while循环结构238
8.5 until循环结构240
8.6 select循环结构241
8.7嵌套的循环243
8.8循环控制与辅助编程命令244
8.8.1 break和continue命令244
8.8.2 true命令246
8.8.3 sleep命令246
8.8.4 shift命令247
8.8.5 getopt命令248
8.8.6 getopts命令249
8.9循环结构语句的I/O重定向251
8.9.1 while循环的I/O重定向251
8.9.2 until循环的I/O重定向252
8.9.3 for循环的I/O重定向253
8.10 here文档253
8.11 Shell函数258
8.12逻辑与和逻辑或并列结构265
8.12.1逻辑与命令并列结构265
8.12.2逻辑或命令并列结构265
8.13 Shell数组266
8.14信号的捕捉与处理271
8.15 其他Shell课题275
8.15.1子Shell275
8.15.2脚本的调试276
8.15.3系统性能考虑281
第9章 进程管理283
9.1 ps命令概述283
9.2查询进程及其状态信息286
查询当前活动的进程286
查询系统中的所有进程286
列出进程的重要状态信息287
列出进程的详细状态信息288
列出进程间的调用关系288
pstree命令289
利用ps命令监控异常进程290
9.3监控进程及系统资源290
9.4强行终止进程的运行295
9.5调整分时进程的优先级298
9.5.1 nice命令298
9.5.2 renice命令300
9.5.3调整进程优先级的作用300
第10章proc文件系统302
10.1进程内存映像文件302
10.2系统配置信息306
10.3系统运行状态信息309
10.4若干重要子目录312
10.5系统内核可调参数313
文件系统可调参数314
系统内核可调参数315
sysctl命令319
第11章 磁盘空间管理321
11.1查询磁盘空间信息321
常用的磁盘空间管理工具321
使用df命令检查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322
使用du命令检查目录占用的存储空间324
使用find命令找出超过一定容量限制的文件326
使用find命令找出并删除长期闲置不用的文件327
使用find命令找出并删除core文件328
11.1.7使用is命令检测文件的大小329
11.1.8清除临时目录或文件329
11.2采用标准工具备份与恢复数据330
11.2.1利用cpio实现备份和恢复330
11.2.2利用tar实现备份和恢复337
11.2.3利用dd实现文件系统的原样复制343
11.3采用专用工具备份与恢复数据345
11.3.1利用dump命令实现数据的备份346
11.3.2利用restore命令实现数据的恢复348
11.4限额控制351
11.4.1限额概述351
11.4.2设置限额353
11.4.3限额的维护356
第12章 软件管理359
12.1软件管理概述359
12.1.1软件维护工具359
12.1.2软件管理基本概念360
12.2使用yum管理软件包362
12.2.1利用yum安装新的软件包364
12.2.2利用yum更新软件包366
12.2.3利用yum删除软件包366
12.2.4利用yum检索软件包367
12.2.5 yum的高级检索功能369
12.2.6利用yum升级Fedora Linux系统370
12.2.7利用yum安装本地存储介质上的软件包370
12.2.8设置yum.conf配置文件371
11.2.9启用yum的缓存功能375
12.3使用rpm管理软件包376
12.3.1安装软件包377
12.3.2升级软件包378
12.3.3更新软件包378
12.3.4查询软件包379
12.3.5删除软件包381
第13章 用户管理382
13.1增加与删除用户382
13.1.1 /etc/passwd文件383
13.1.2 /etc/shadow文件384
13.1.3用户管理实例385
13.2定制用户的工作环境389
13.2.1选择命令解释程序389
13.2.2设置用户初始化文件392
13.2.3定制Shell工作环境393
13.3增加与删除用户组400
13.4监控用户402
13.4.1利用who命令查询系统中的用户402
13.4.2利用finger命令查询系统中的用户403
13.4.3利用w命令查询系统中的用户活动404
13.4.4向注册用户发送消息404
第14章 系统启动与关机406
14.1磁盘分区与GRUB406
14.1.1磁盘分区407
14.1.2 GRUB408
14.1.3 GRUB配置文件409
14.1.4安装GRUB410
14.1.5修复GRUB411
14.2初始引导过程413
14.2.1 GRUB引导过程概述413
14.2.2.引导过程详述415
14.3 init进程与系统生成418
14.3.1运行级418
14.3.2改变运行级420
14.3.3 /etc/inittab文件421
14.3.4处理方式422
14.3.5 /etc/inittab文件举例423
14.3.6启动用户定义的应用程序428
14.4 login进程429
14.4.1 login进程与passwd文件429
14.4.2 Shell进程与profile文件429
14.4.3 utmp与wtmp文件431
14.5系统关机过程431
14.5.1使用shutdown命令关闭系统431
14.5.2使用init命令关闭系统432
14.5.3使用其他命令关机434
14.6应用实例434
第15章 系统服务管理437
15.1系统服务进程437
15.2 Fedora Linux支持的系统服务443
15.3网络服务与管理448
15.3.1 xinetd与网络服务448
15.3.2配置网络服务452
15.4 sysconfig目录454
15.4.1部分重要的配置文件454
15.4.2部分重要的子目录457
第16章 后台作业调度459
16.1定时运行后台作业459
16.1.1 crond服务进程的调度过程460
16.1.2at作业与atd服务进程461
16.1.3调度错失执行时间的任务462
16.2调度定时重复执行的任务463
16.2.1 crontab文件的工作原理463
16.2.2 crontab文件的语法格式464
16.2.3创建和编辑crontab文件465
16.2.4显示crontab文件466
16.2.5删除crontab文件467
16.2.6 crontab命令的访问控制467
16.2.7应用实例——数据库定时备份468
16.3调度一次性执行的作业469
16.3.1创建at作业470
16.3.2显示at作业及作业队列470
16.3.3删除at作业471
16.3.4 at命令的访问控制471
16.3.5应用实例——系统定时关机472
第17章TCP/IP网络管理474
17.1 TCP/IP简介474
17.1.1 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474
17.1.2 TCP/IP协议如何处理数据通信476
17.2网络接口设置479
17.2.1以太网479
17.2.2 ADSL网络连接484
17.3主机名字解析487
17.4网络路由设置487
17.4.1静态路由488
17.4.2动态路由489
17.5 TCP/IP网络管理与维护495
17.5.1使用ifconfig命令维护网络接口495
17.5.2使用netstat命令监控网络状态497
17.5.3使用ping命令测试远程主机的连通性503
17.5.4使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主机的性能504
17.5.5使用ftp命令检测网络主机的传输性能505
17.5.6使用traceroute命令跟踪路由信息505
17.5.7利用tcpdump捕捉、分析网络分组数据506
第18章TCP/IP网络应用511
18.1 OpenSSH511
18.1.1启动OpenSSH服务进程511
18.1.2 /etc/ssh/sshd_config配置文件512
18.1.3使用SSH注册到远程系统513
18.1.4使用ssh注册到远程系统513
18.1.5使用SSH执行远程系统中的命令514
18.1.6使用SCP替代FTP514
18.1.7使用SFTP替代FTP516
18.1.8 SSH与SCP的无密码注册516
18.2网络应用——Telnet518
18.2.1设置Telnet服务器519
18.2.2 Telnet服务器的安全考虑521
18.3网络应用——FTP523
18.3.1设置vsftpd523
18.3.2 vsftpd.conf配置文件524
18.3.3 FTP安全考虑528
18.3.4 FTP应用529
18.3.5 FTP自动注册531
第19章NFS网络文件系统532
19.1 NFS的体系结构532
19.2配置NFS服务器533
19.2.1启动NFS服务器533
19.2.2/etc/exports文件535
19.2.3/etc/exports文件536
19.3配置NFS客户机538
19.3.1检查NFS客户机的运行状态538
19.3.2安装远程文件系统538
19.3.3设置/etc/fstab文件540
19.4 NFS自动安装541
19.4.1主映射文件541
19.4.2直接映射文件542
19.4.3间接映射文件542
19.5 NFS故障修复544
19.5.1基本工具544
19.5.2其他注意事项547
第20章DNS域名服务器548
20.1基本概念548
20.1.1域与区548
20.1.2 DNS域名服务器549
20.1.3 DNS域名与地址解析551
20.2 DNS配置文件554
20.2.1 resolv.conf文件555
20.2.2 named.conf配置文件556
20.2.3区配置文件561
20.2.4 DNS资源记录563
20.3 DNS服务器配置过程567
20.3.1设置resolv.conf配置文件567
20.3.2设置named.conf配置文件568
20.3.3设置正向区配置文件570
20.3.4设置反向区配置文件570
20.3.5 DNS视图571
20.3.6设置缓冲服务器575
20.3.7区配置文件的保护575
20.3.8设置配置文件的属主和访问权限579
20.4启动DNS域名服务器580
20.5测试DNS服务器581
第21章Apache服务器582
21.1 Apache服务器概述582
21.2启动Apache服务器583
21.2.1 Apache软件包的目录结构583
21.2.2 http守护进程584
21.2.3设置Apache启动脚本584
21.2.4 Apache模块585
21.3配置Apache服务器586
21.3.1 Apache主配置文件586
21.3.2 .htaccess文件587
21.3.3配置指令587
21.4用户目录593
21.4.1利用UserDir设定目录路径594
21.4.2限定用户目录的使用594
21.4.3开放用户CGI目录595
21.5虚拟主机595
21.5.1配置基于主机名的虚拟主机596
21.5.2配置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598
21.5.3利用不同的IP地址提供相同的网站服务599
21.5.4利用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网站服务599
21.6利用CGI提供动态内容服务599
21.6.1启用CGI程序600
21.6.2编写CGI程序601
21.6.3 CGI的安全考虑与suexec603
21.6.4 Apache与LAMP604
21.7用户认证606
21.7.1用户认证的实现606
21.7.2用户认证方法的补充说明608
21.8日志文件609
21.8.1错误日志文件609
21.8.2访问日志文件611
21.8.3虚拟主机日志612
21.9利用GNOME桌面配置Apache服务器614
第22章 文件系统内部组织615
22.1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615
22.1.1引导块617
22.1.2数据块组617
22.2超级块620
22.3信息节点623
22.3.1文件的类型与访问权限624
22.3.2数据块地址数组624
22.3.3符号链接文件626
22.3.4特权标志位626
22.4信息节点与目录及文件的关系627
22.4.1目录文件627
22.4.2目录、文件和信息节点三者之间的关系628
第23章 文件系统管理630
23.1划分磁盘分区630
23.2创建文件系统633
23.2.1 mkfs或mke2fs命令介绍633
23.2.2创建Ext2/Ext3文件系统635
23.3调整文件系统636
23.4安装、卸载文件系统639
23.4.1安装文件系统概述639
23.4.2 mount命令640
23.4.3 /etc/fstab文件641
23.4.4安装文件系统642
23.4.5卸载文件系统648
23.5检测与修复文件系统651
23.5.1何时需要检测文件系统652
23.5.2文件系统检测的内容653
23.5.3交互地检测与修复文件系统657
23.5.4自动地检测与修复文件系统658
23.5.5恢复严重受损的超级块658
23.5.6解决fsck命令无法修复的文件系统问题659
23.5.7 fsck的阶段处理方式660
23.6调试文件系统663
23.6.1概述663
23.6.2交互式调试子命令664
23.6.3应用举例——恢复误删的文件668
23.7其他文件系统维护工具670
23.7.1 dumpe2fs命令670
23.7.2 e2image命令671
第24章iptables防火墙674
24.1基本概念674
24.1.1过滤分组数据675
24.1.2网络地址转换676
24.1.3改造分组数据677
24.1.4分组数据的处理过程677
24.1.5目标与跳转679
24.2设置iptables防火墙683
24.2.1 iptables命令与选项683
24.2.2怎样设置iptables防火墙685
24.2.3 iptables防火墙设置实例688
24.2.4网络地址转换689
24.3启动 iptables防火墙691
24.3.1启动iptables服务进程691
24.3.2 iptables规则配置文件691
参考文献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