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灵与祭祀 中国传统宗教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神灵与祭祀 中国传统宗教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2306349.jpg)
- 詹鄞鑫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ISBN:780519377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宗教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灵与祭祀 中国传统宗教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传统诸神25
第一章 天地神祗25
第一节 日月神25
一 三足乌与蟾蜍玉兔25
二 东王公与西王母30
第二节 星辰诸神32
一 自发的星辰崇拜32
二 人为的星辰崇拜36
第三节 五方神40
第四节 昊天上帝44
一 原始天神崇拜44
二 帝观念的形成和殷代的“上帝”45
三 西周春秋时代的上帝观47
四 战国时代的上帝观49
五 秦汉时代的上帝观50
第五节 气象诸神53
一 风神53
二 雨神55
三 雷电神56
四 云神57
五 虹神58
第六节 土地五谷神60
一 农业古国的衣食之本60
二 商代的土神崇拜61
三 后土句龙与后稷柱或弃62
四 社稷——国家的保护神64
五 赤县神州65
第七节 山川神66
一 山川崇拜的起源66
二 殷代的山川神67
三 周代的山川神68
四 昆仑崇拜70
五 山川神的威力71
六 山川神的人格化73
第八节 “五祀”神74
一 起居炊食诸小神74
二 门户神75
三 灶神与?神76
四 中霤神与行神76
第九节 火神77
第十节 灵物崇拜79
一 宝鼎79
二 宝龟81
第二章 生物神灵82
第一节 动物神灵82
一 原始动物崇拜82
二 妖鸟怪兽83
三 祥禽瑞兽85
四 扁鹊传说87
第二节 四灵88
一 龙89
二 凤与朱鸟97
三 白虎与麒麟102
四 龟与玄武105
第三节 十二生肖107
一 十二兽与十二辰107
二 十二神兽传说的来源108
三 十二生肖的崇拜110
第四节 植物神灵111
一 古木成精111
二 妖木成怪112
三 不死药木112
四 桃木崇拜113
第五节 图腾113
一 感生传说与原始姓氏113
二 图腾的层次116
三 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117
第六节 生殖神灵120
一 生殖女神崇拜120
二 男性生殖崇拜121
三 高禖神崇拜122
第三章 人鬼125
第一节 鬼魂观念125
一 原始灵魂观念遗迹125
二 精、神、魂、魄126
三 鬼与厉鬼127
第二节 祖宗崇拜128
一 原始祖先崇拜遗迹128
二 “祖”的来源130
三 祖神与氏族、宗法制度132
四 祖先崇拜的深远影响135
第三节 功臣圣贤崇拜136
第四节 创始人崇拜139
第四章 人神143
第一节 伏羲与女娲144
一 伏羲、女娲事迹144
二 龙的传人146
第二节 盘古148
第三节 黄帝与炎帝151
一 黄帝族151
二 炎帝族153
三 炎黄的融合155
第四节 太皞与少皞156
一 太皞与少皞的关系156
二 百鸟部落157
三 龙凤裔胄159
第五节 颛顼与帝喾160
一 颛项族160
二 帝喾族161
第六节 蚩尤、共工和鲧162
一 蚩尤163
二 共工163
三 鲧164
四 共工和鲧后继有人165
第七节 五帝与五臣165
中编 宗教制度172
第一章 祭祀172
第一节 什么叫祭祀172
第二节 祭祀分类175
一 祈福祭、弭灾祭、报谢祭175
二 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177
三 大祀、中祀、小祀177
四 内祀、外祀177
五 祭祀、祷祠178
六 阴祀、阳祀178
七 祭、奠178
第三节 祭祀范围179
第四节 祭礼的重要地位181
一 从自然力崇拜到权力的象征181
二 惊人的宗教开支184
第二章 宗庙社郊制度186
第一节 祭坛形式186
一 ?186
二 坛187
三 坎187
四 兆域187
五 宫庙188
六 冢墓188
第二节 宗庙制度189
一 宗与庙189
二 宗庙形制190
三 迁主毁庙制193
四 坛?制195
第三节 神主制度196
一 神主的起源和形制196
二 盛主方式——?与□198
三 藏主方式——石室199
四 昭穆制200
第四节 主号与庙号203
一 谥号203
二 神主序号206
三 庙号210
第五节 社制度212
一 社主和社212
二 丧国之社215
三 军社215
四 公社与私社216
第六节 郊区坛壝制度217
一 法天象地的圆丘方丘218
二 汉代的天地坛219
三 日月坛220
第七节 辟雍与明堂221
一 辟雍221
二 明堂223
第三章 供献制度226
第一节 牺牲制度227
一 牺牲选择228
二 用牲法233
第二节 粢盛制度239
第三节 酒鬯制度240
一 酒鬯品类240
二 祭祀用酒制度242
第四节 笾豆盛品制度243
第五节 鼎簋壶豆制度245
一 礼器的名称及其作用245
二 鼎簋陈供制度247
第六节 玉帛制度248
一 玉礼器的起源248
二 周代用玉制度249
三 玉礼器的形制及其来源250
四 皮帛制度256
第七节 人牲257
第四章 宗教神职、乐舞制度265
第一节 神职制度265
一 原始神职265
二 殷代神267
三 周代神职系统269
四 秦汉以降的神职系统271
第二节 乐舞与宗教272
一 乐舞的宗教地位272
二 乐舞的宗教功能273
第三节 乐舞制度277
一 乐制277
二 歌制280
三 舞制282
第五章 宗教仪式285
第一节 祭祀之准备285
一 卜牲系养285
二 卜日286
三 斋戒286
四 筹备用288
五 修缮宗庙社郊祭坛290
六 肄习礼乐290
七 大射选士291
八 废祀291
第二节 通神、降神法293
一 偶像与神293
二 设尸制度294
三 祝祷与号呼296
四 索神297
五 以茅招神297
六 烟燎298
七 灌鬯298
八 焚香298
九 荐血腥300
十 乐舞降神301
第三节 祭祀礼仪301
一 预备礼302
二 入场礼302
三 降神礼302
四 朝践礼303
五 馈献礼304
六 加事礼305
七 加爵礼306
八 绎祭306
下编 宗教礼俗312
第一章 天神地祗祭祀312
第一节 郊祀312
一 “圆丘”与“郊”的关系313
二 郊天礼仪315
三 祭地礼仪316
第二节 朝日夕月317
一 殷代的日月祭祀317
二 周代的朝日夕月318
三 秦汉的日月祭祀319
第三节 社稷祭祀320
一 春祈秋报320
二 “公社”大祭及“社会”活动321
第四节 山川祭祀322
一 就祭与望祭322
二 殷代山川祭祀323
三 领土的象征325
四 常规山川祭祀法326
五 山川非常诸祭327
第二章 宗庙祭祀330
第一节 殷代周祀330
一 周祀原则及周期331
二 周祀祭名的意义335
三 周祀的性质336
第二节 祫祭337
第三节 时享339
第四节 禘祭341
一 殷代的“帝”祭342
二 禘与郊天345
三 禘与祫348
四 禘与时享350
第三章 农业礼俗354
第一节 祈年354
第二节 雩与求雨356
一 舞雩356
二 焚巫尪357
三 作龙与舞龙359
四 闭阳纵阴的厌胜术360
五 殷代求雨活动362
六 周代求雨活动366
七 汉代求雨活动367
第三节 ?与祈晴369
第四节 大蜡371
一 大索百神的报谢祭371
二 古朴的大蜡礼仪373
三 举国若狂的节 日376
第四章 时令礼俗377
第一节 四时迎气377
一 四时与四气377
二 四时迎气礼378
第二节 时傩送气381
一 送旧气与除疫381
二 作土牛383
三 疫气与星相384
第三节 告朔与大飨帝385
一 告朔385
二 大飨帝387
第四节 藏冰开冰礼387
第五节 改水火与送火鬼390
一 更火与浚井390
二 改火与寒食392
三 送火鬼393
第五章 避疫驱邪礼俗395
第一节 傩疫395
一 疾疫与厉鬼395
二 商代的“究寝”396
三 方相氏、倛头与傩舞397
四 东汉的大傩401
五 阴宅驱野鬼403
第二节 神荼、郁儡与钟馗404
一 神荼与郁儡404
二 钟馗406
第三节 辟邪神兽407
第四节 厌胜避邪术409
一 磔狗与衅410
二 桃木避邪410
三 五行厌胜411
四 王莽的厌胜法412
第五节 救日月413
第六节 奠基与奠圹414
一 奠基415
二 奠竁416
第七节 落成礼416
一 衅血与考成417
二 解土420
第六章 政治军事外交礼421
第一节 巡守与封禅421
一 关于封禅的起源421
二 巡守制度422
三 封禅427
第二节 凯旋与献捷431
第三节 田猎与献获434
一 军事演习与献获434
二 殷代的?祭436
第四节 祖道与饯送438
第五节 盟誓441
一 盟与誓441
二 盟誓礼仪443
第六节 神判与解廌445
一 神判法445
二 解?传说及遗俗446
第七章 巫蛊术450
第一节 咒诅术450
第二节 偶像伤害术452
第三节 毒蛊术455
结语461
后记465
附录本书所引甲骨文著录书目及其简称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