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辅导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辅导指南](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2312080.jpg)
- 米祥友,徐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2280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067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1087页
- 主题词:岩土工程-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辅导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岩土工程勘察1
第一章 勘察工作的布置1
第一节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和分类1
第二节 岩土的分类4
第三节 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要求25
第二章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47
第一节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47
第二节 其它规范对工程地质测绘的要求48
第三章 勘察与取样50
第一节 勘察50
第二节 取样52
第三节 地球物理勘探56
第四章 室内试验58
第一节 土工试验58
第二节 岩石试验66
第五章 原位测试68
第一节 载荷试验69
第二节 静力触探试验71
第三节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72
第四节 标准贯入试验73
第五节 十字板剪切试验74
第六节 旁压试验75
第七节 扁铲侧胀试验76
第八节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77
第九节 波速测试78
第十节 岩体原位应力测试79
第六章 地下水80
第一节 地下水的类型及运动规律80
第二节 地下水作用81
第三节 地下水参数的测定82
第四节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84
第七章 特殊性的岩土勘察92
第一节 软土92
第二节 湿陷性土94
第三节 膨胀性岩土95
第四节 红粘土97
第五节 填土99
第六节 盐渍土100
第七节 多年冻土102
第八节 混合土104
第九节 风化岩与残积土104
第八章 现场检验与检测107
第一节 现场检验和检测的内容107
第二节 地基基础的检验和监测107
第三节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监测111
第四节 地下水的监测112
第九章 岩土工程评价114
第一节 场地稳定性分析评价114
第二节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17
第三节 相关工程规范120
第二篇 浅基础123
第一章 各类浅基础的特点和适用条件123
第一节 各类浅基础的受力特性与结构特点123
第二节 浅基础方案的选用和比较125
第二章 地基的评价与验算130
第一节 地基设计的荷载规定130
第二节 不同类型上部结构和地质条件以及特殊岩土对地基设计的要求135
第三节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各种方法138
第四节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142
第五节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43
第六节 沉降计算和各种建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145
第七节 地基稳定验算152
第三章 基础设计154
第一节 基础设计要求154
第二节 基础设计步骤157
第三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刚性角或台阶宽高比要求166
第四节 基础的构造要求166
第五节 扩展基础的内力计算174
第一节 各类机器基础177
第四章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177
第二节 大块式机器基础振动计算理论及地基动力参数178
第五章 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182
第一节 地基变形对于不同建筑物的影响182
第二节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建筑设计措施184
第三节 结构措施187
第四节 施工措施188
第六章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189
第一节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概念189
第二节 共同作用的问题192
第一节 桩的类型196
第一章 桩的类型、选型与布置196
第三篇 深基础196
第二节 桩型与工艺选择198
第三节 桩的布置201
第二章 单桩竖向承载力203
第一节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破坏机理203
第二节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205
第三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215
第四节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关于单桩静压试验的有关规定218
第五节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219
第二节 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22
第三章 群桩竖向承载力222
第一节 基本概念222
第三节 复合基桩或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24
第四节 软弱下卧层验算228
第五节 其它标准关于群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230
第六节 群桩中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例题235
第四章 特殊条件下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237
第一节 考虑负摩阻力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37
第二节 抗拔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40
第三节 其他标准关于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规定242
第一节 桩基沉降变形控制指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43
第五章 桩基沉降计算243
第二节 单桩基础沉降计算244
第三节 多桩基础沉降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44
第四节 疏桩基础沉降计算247
第五节 其他标准桩基础的沉降计算248
第六节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252
第六章 桩基水平承载力254
第一节 《建筑桩基技术规定》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254
第二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260
第三节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关于单桩水平静推试验的有关规定261
第一节 承台及布桩形式263
第七章 承台设计计算263
第二节 承台抗弯计算265
第三节 承台抗冲切计算267
第四节 承台抗剪计算272
第五节 局压验算275
第六节 承台的构造及配筋276
第七节 其他标准的承台计算278
第八节 承台计算例题281
第八章 桩基施工283
第一节 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283
第二节 常用桩设桩工艺选择283
第三节 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趋向286
第四节 常用桩施工方法的优缺点289
第五节 挤土桩292
第六节 非挤土灌注桩339
第七节 部分挤土桩386
第九章 基桩检测与验收393
第一节 动测试桩法393
第二节 桩基工程验收406
第十章 沉井基础408
第一节 概述408
第二节 沉井施工411
第一节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427
第一章 概论427
第四篇 地基处理427
第二节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其适用范围430
第三节 地基处理需用材料与机械435
第四节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436
第五节 地基处理规划程序436
第六节 地基处理监测方法438
第七节 地基处理与环境保护439
第八节 特殊土地基处理440
第九节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展望440
第二节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444
第一节 概述444
第二章 复合地基计算方法444
第三节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449
第四节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450
第三章 浅层处理454
第一节 概述454
第二节 换土垫层法454
第三节 机械碾压法456
第四节 砂桩457
第五节 土桩与灰土桩458
第六节 褥垫法460
第七节 石灰桩法461
第八节 柱锤冲扩法465
第四章 排水固结法468
第一节 概述468
第二节 排水固结法的原理468
第三节 排水固结法的设计与计算469
第四节 稳定性分析478
第五节 沉降计算480
第六节 排水固结法的实施480
第七节 真空预压法481
第五章 振冲法和强夯法486
第一节 振冲挤密法486
第二节 振冲置换法489
第三节 强夯法495
第四节 强夯置换法498
第六章 压力灌浆、高压喷射注浆及水泥土搅拌法500
第一节 灌浆法500
第二节 高压喷射注浆法506
第三节 水泥土搅拌法512
第四节 夯实水泥土桩法517
第七章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519
第一节 概述519
第二节 设计519
第三节 施工520
第四节 质量检验521
第八章 地基的防渗处理522
第一节 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和目标522
第二节 岩石地基的防渗处理523
第三节 砂砾石地基的防渗处理524
第四节 环境工程中的地基防渗处理528
第九章 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和基础托换技术529
第一节 概述529
第二节 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的鉴定530
第三节 坑式托换532
第四节 桩式托换533
第五节 特殊托换536
第五篇 土工结构、边坡与支挡结构、基坑与地下工程538
第一章 土工结构538
第一节 路基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538
第二节 路基防护与加固546
第三节 路基填料的选用及填筑标准552
第四节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553
第五节 特殊土质及特殊条件下路基设计方法556
第六节 土石坝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563
第七节 土石坝防护与加固措施577
第八节 土石坝筑坝材料的选择及填筑标准585
第九节 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587
第二章 边坡与支挡结构591
第一节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591
第二节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593
第三节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600
第四节 岩土边坡坡度的确定607
第五节 岸坡的防护与设计611
第六节 土质和岩石边坡破坏的防治措施614
第三章 基坑支护617
第一节 总论617
第二节 支护结构体系的总体布置型式及选型原则628
第三节 基坑支护结构、地基加固及施工方案的总体设计639
第四节 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652
第五节 排桩665
第六节 地下连续墙681
第七节 水泥土墙685
第八节 土钉墙692
第九节 天然放坡704
第十节 基坑稳定性验算704
第十一节 支护结构质量检验、开挖监测内容及常用监测方法708
第十二节 险情的预防和抢险措施723
第十三节 深基坑工程常见事故727
第一节 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原理及其分析方法740
第四章 地下工程740
第二节 隧道与地下工程围岩分类及支护类型的设计方法765
第三节 洞室围岩压力理论及计算方法778
第四节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787
第五节 传统矿山法800
第六节 盾构法及掘进机法设计与施工802
第七节 岩土体应力、应变原位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820
第八节 弹性波测试825
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概论833
第二节 降水(或排水)工程的设计833
第五章 地下水控制833
第三节 降水(排水)工程的布置方式和施工方法简述843
第四节 渗透变形问题分析845
第五节 截水(或止水)工程设计847
第六节 止水工程施工技术概述851
第六篇 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852
第一章 岩溶和土洞852
第一节 岩溶的发育条件和规律852
第二节 土洞的发育条件和规律853
第三节 岩溶地区的勘察评价方法855
第四节 岩溶和土洞的处理858
第一节 滑坡的形成条件860
第二章 滑坡和崩塌860
第二节 崩塌的形成条件863
第三节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验算864
第四节 滑坡和崩塌的勘察要点867
第五节 滑坡和崩塌的防治原则和方法869
第三章 泥石流871
第一节 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分类871
第二节 泥石流有关指标的测定和计算874
第三节 泥石流的勘察和评价879
第四节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881
第一节 采空区地表移动特征882
第四章 采空区882
第二节 采空区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测方法884
第三节 采空区的勘察和评价原则889
第四节 小窑采空区891
第五章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894
第一节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894
第二节 地面沉降的计算和预测895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评价方法897
第四节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898
第六章 湿陷性土900
第一节 湿陷性土的概念及评价900
第二节 湿陷性黄土的试验方法及评价901
第三节 各类建筑的设计措施和地基处理的原则、方法904
第四节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施工、使用和维护原则907
第七章 膨胀土908
第一节 膨胀土的特性指标、试验方法及评价908
第二节 膨胀土的地基计算、设计原则及地基处理方法909
第八章 冻土914
第一节 冻土的分类、试验项目及勘察要求914
第二节 冻土地基的设计原则和冻土的特性指标917
第七篇 地震工程922
第一章 抗震设防基本知识922
第一节 地震成因与地震类型922
第二节 地震烈度924
第三节 建筑抗震设防与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925
第四节 地震工程中常用的土的动力参数926
第五节 地震地面运动930
第六节 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934
第二章 地震作用与地震反应谱937
第一节 设计地震反应谱的基本概念937
第二节 对勘察的要求941
第三章 抗震设计中的场地问题944
第一节 建筑场地选择时各类地段的划分标准及评价准则944
第二节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意义及其对建筑设计影响944
第三节 建筑场地地基土类型和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945
第一节 土的液化原理及危害947
第四章 土的液化947
第二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948
第三节 地基液化指数计算和液化等级的评价方法954
第四节 地基抗液化措施及选择依据955
第五章 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957
第一节 为什么要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957
第二节 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建筑条件958
第三节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方法959
第四节 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验算要求960
第五节 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土质、荷载和建筑条件960
第六节 考虑地震作用标准荷载组合时桩基础竖向和横向承载力标准值的验算方法960
第二节 抗震计算的主要方法962
第六章 堤坝的抗震验算962
第一节 土石坝抗震计算所必需的参数962
第八篇 工程经济与管理966
第一章 建设工程投资构成966
第一节 建设工程投资构成概述966
第二节 世界银行和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建设工程投资构成968
第二章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及岩土工程各方面技术经济分析971
第一节 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971
第二节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972
第三节 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976
第四节 岩土工程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976
第五节 岩土工程治理(施工)的技术经济分析977
第三章 岩土工程概预算及收费计算原则979
第一节 岩土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步骤与方法979
第二节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监测、检测、监理的收费计算原则980
第三节 岩土工程治理预算费用的组成984
第四节 岩土工程施工图预算的作用及编制方法987
第五节 岩土工程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差异和对比分析988
第四章 工程招标与投标990
第一节 招标投标的主要方式990
第二节 招标投标程序991
第三节 投标993
第四节 工程建设招投标的范围995
第五章 岩土工程监理997
第一节 建设工程监理的一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997
第二节 岩土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及其业务范围997
第三节 岩土工程与建设工程监理及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关系1000
第四节 岩土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1000
第五节 岩土工程监理的基本特点1001
第六节 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的基本原则1002
第七节 岩土工程监理的对象和依据1003
第二节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主要内容1004
第三节 岩土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的主要内容1004
第六章 岩土工程合同1004
第一节 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工程合同1004
第四节 履行合同的原则1005
第五节 违约责任1006
第六节 合同的管理和监督1009
第七章 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相关法规1012
第一节 行政法规1012
第二节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1013
第三节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1015
第八章 2000版ISO9000族标准1044
第一节 ISO9000族标准1044
第三节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理解1045
第二节 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1045
第四节 ISO9000族系列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1047
第九章 工程项目管理1050
第一节 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的特点1050
第二节 建设项目法人的职责及应具有的技能1050
第三节 总承包管理1053
第四节 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经理1055
第五节 信息管理系统与计算机应用1057
第十章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1059
第一节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利和义务1059
第二节 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从业公约1060
第三节 全国勘察设计行业职业道德准则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