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抗体技术实验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抗体技术实验指南
  • (美)E.哈洛(Ed Harlow),(美)D.莱恩(David Lane)编著;沈关心,龚非力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7325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医用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抗体技术实验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理论1

第一章抗体的结构与功能1

一、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以高亲合力结合的有用试剂2

二、血清中含有能与抗原不同表位结合的混合抗体2

第二章抗体-抗原反应2

三、抗体的结构由抗原结合区和细胞结合区组成3

四、IgG由2条相同的多肽重链和2条相同的多肽轻链组成5

五、血清中除IgG分子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抗体分子5

八、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形成抗原结合部位6

七、含有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的重链一级氨基酸序列6

六、含有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的轻链一级氨基酸序列6

九、抗原结合部位多样性的多基因机制7

十、进一步重组产生不同类和亚类的抗体8

十一、可变区提供抗原结合位点和特异性,恒定区决定抗体如何发挥作用8

第一节抗体-抗原复合物的结构18

一、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由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构成18

二、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区称为表位19

三、蛋白质抗原上的表位是由相邻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形成的局部表面结构19

四、某些免疫复合物中抗体或抗原的结构未发生改变,而另一些则出现巨大的构象改变20

五、抗体-抗原复合物通过大量非共价键连接20

一、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可逆的,相互作用的强度可以描述为平衡反应21

二、抗体-抗原之间相互作用的亲和力有很大的差异21

第二节亲和力21

六、抗体能与范围广泛的化学结构发生结合并能区分类似的化合物21

三、在特定的环境中抗体-抗原的亲和力虽然不能改变,但可以控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量22

第三节亲合性22

一、当抗体和抗原形成多价复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强度显著增加22

二、同聚体的抗原存在相同的重复表位,促进双价结合24

三、和抗原上的多个位点结合的抗体能够形成大而稳定的多聚复合物24

四、和抗原上多个位点结合的抗体为第二试剂提供大量极好的靶分子25

五、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的抗原在高浓度时能促进高亲合性的双价结合25

第三章抗体的选择31

第一节免疫化学技术成功的要素31

一、抗体-抗原的亲合性31

二、抗体的特异性32

三、表位破坏33

四、抗体的易接近性34

五、二级试剂36

第二节合适抗体的选择36

一、不同免疫化学方法的比较37

二、最佳抗体选择方法的比较39

三、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或混合单克隆抗体的应用41

第三节最佳二级试剂的选择41

一、二级试剂产生的背景41

二、商业来源试剂的灵敏度41

三、商业来源试剂的滴度42

四、特异性42

第四节索取抗体的环节42

二、储存温度45

一、污染45

第四章抗体的处理45

第一节抗体的储存45

三、储存时间46

第二节抗体的纯化48

一、推荐使用的纯化方法49

二、纯化抗体的定性和定量49

第三节抗体的标记55

一、直接法与间接法55

二、标记物的选择56

第四节经蛋白A或蛋白G纯化抗体的方法(小结)64

第五章细胞染色67

第一节免疫染色法的主要影响因素67

实践67

第二节合适抗体的选择68

一、标本的固定68

二、可能的交叉反应69

三、应用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进行细胞染色71

第三节组织培养细胞免疫染色的方法72

一、免疫染色方法的概述72

二、细胞标本的制备72

三、固定76

四、抗体的结合及检测79

第四节免疫染色技术的特殊问题87

一、双标记染色法88

二、免疫染色技术与放射自显影技术的联合使用88

五、应用免疫染色进行定量检测89

四、应用免疫染色进行细胞分选89

三、细胞表面蛋白的染色89

六、生物素和链霉亲合素90

第五节对盖玻片上生长的细胞进行染色(小结)90

一、特点90

二、操作步骤91

第六章组织免疫染色94

第一节主要影响因素94

第二节合适抗体的选择95

一、抗原特异性95

二、固定96

三、组织灌流96

第三节应用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进行组织免疫染色96

三、应用混合单克隆抗体进行组织免疫染色97

一、应用多克隆抗体进行细胞免疫染色97

二、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组织免疫染色97

第四节组织切片的免疫染色方法98

一、组织切片免疫染色过程98

二、组织标本的制备98

三、结合102

四、检测104

第五节酵母菌免疫染色的特殊性110

第六节美丽线虫免疫染色的特殊性113

一、Bouin固定虫体法114

二、多聚甲醛固定虫体法115

三、虫体的抗体染色和检测116

二、发育早期胚胎的制备118

一、方法概述118

第七节果蝇类免疫染色的特殊性118

三、发育晚期胚胎的制备119

四、在果蝇类标本内加入抗体及酶标试剂染色检测120

第八节抗原修复方案125

一、蛋白酶处理以暴露被掩盖的抗原表位125

二、微波处理以暴露被掩盖的抗原表位126

三、加压蒸煮处理以暴露被掩盖的抗原表位126

第九节冷冻组织切片(小结)127

第七章免疫沉淀131

第一节主要影响因素131

第二节合适抗体的选择132

一、应用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沉淀132

二、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沉淀133

三、应用混合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沉淀134

第三节免疫沉淀技术134

一、免疫沉淀技术概述134

二、裂解细胞136

三、裂解物的预处理142

四、免疫复合物的纯化143

第四节免疫沉淀技术的特殊问题147

一、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148

二、蛋白质的稳态水平149

三、蛋白质抗原半寿期的测定150

四、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测定152

五、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154

七、抗原裂解物的清除156

六、蛋白质内在或相关酶活性的测定156

第五节免疫沉淀(小结)157

第八章免疫印迹161

第一节主要影响因素161

第二节合适抗体的选择161

一、变性蛋白的识别161

二、非特异性条带162

三、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163

四、检测范围164

第三节免疫印迹技术165

一、免疫印迹技术概述165

二、样品的制备165

四、蛋白质从凝胶转印至膜169

三、凝胶电泳169

五、印迹膜上总蛋白的染色175

六、抗原检测177

第四节检测中的特殊问题182

一、特殊问题1——精确定量182

二、特殊问题2——设置对照182

三、特殊问题3——用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检测多种属来源抗体183

第五节免疫印迹技术的特殊问题183

一、免疫印迹检测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183

二、剥离与重复免疫印迹183

三、免疫印迹纯化抗体184

第六节免疫印迹(小结)184

第一节主要影响因素188

第九章免疫亲和纯化技术188

第二节合适抗体的选择189

第三节应用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亲和纯化190

一、应用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亲和纯化190

二、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亲和纯化190

三、应用混合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亲和纯化191

第四节免疫亲和纯化技术191

一、免疫亲和纯化技术概述191

二、抗体亲和层析柱的制备192

三、抗原与抗体-微珠基质的结合197

亲和纯化抗体制备203

第六节免疫亲和纯化(小结)203

第五节免疫亲和纯化的特殊问题203

第十章标记蛋白208

第一节主要影响因素208

第二节为何使用标记蛋白208

第三节蛋白检测的标记物209

一、GFP标记物209

二、表位标记物210

三、其他检测标记物213

第四节蛋白纯化的标记物215

一、GST标记物215

二、His标记物215

三、表位标记物216

四、其他纯化标记物216

一、标记蛋白的细胞和亚细胞定位检测218

第五节合适标记物的选择218

二、蛋白调控和相互作用的检测219

三、蛋白的纯化220

第六节标记物插入的位置221

第七节制备标记蛋白223

一、通过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进行标记223

二、在限制性酶切位点插入合成的标记物224

三、采用PCR技术插入表位标记物225

四、多肽标记物的常见问题227

第十一章表位作图232

第一节确定表位的基本结构232

第二节表位作图方法的选择233

第三节竞争分析作图法234

第四节基因片段表达作图法237

第五节合成肽表位作图法238

第六节系列肽的合成或购买239

第七节生物素标记肽的检测方法240

第八节表位作图的替代方法241

一、噬菌体随机肽库结合位点作图法242

二、噬菌体特异性肽库抗体结合位点作图法242

有用资料245

附录Ⅰ电泳245

附录Ⅱ蛋白质技术260

附录Ⅲ通用资料278

附录Ⅳ注意事项286

附录Ⅴ注册商标294

附录Ⅵ供应商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