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经济与科技成果转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董朝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754271930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经济与科技成果转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3
一、第四种资源3
第一章 知识经济:四两能够拨千斤3
二、不同凡响的性质4
三、道是无形却有形6
四、知识的进步:开发、利用和扩散9
五、以知识为基础10
六、知识经济社会15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理论探索19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
二、建立新的生产函数20
三、“剩余”的发现22
四、人力资源理论25
五、知识登场 :新资源、新产业、新社会29
六、新增长理论:知识经济的基础?32
第一节 独领风骚:美国新经济的崛起40
一、美国新经济的景象40
第二章 新经济:知识经济的萌芽40
二、美国新经济立生的原因45
第二节 安能雌伏:欧盟瞄准新经济奋起直追48
一、80年代开始落伍48
二、整体推进,奋起直追49
三、各显神通,共同发展52
第三节 痛定思痛:日本的反思和再造55
一、巨大涨落56
二、深刻反思56
三、再图辉煌58
第四节 穷则思变:印度筹划未来的软件王国60
一、潜力巨大61
二、“我们决不可再错过电子革命”62
第三章 新经济的成长机制64
第一节 企业是新经济创新的主体64
一、风险与回报共享64
二、创新工程的实际组织者65
三、创新的灵魂是企业家精神66
四、研究开发投入的持续性66
五、创新的关键是建立现代公司制度68
六、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创新69
第二节新经济的创新机制是市场72
一、 市场对创新的自组织机制72
二、完善投资市场,为创新提供资金支持74
三、风险投资机制77
四、市场的网络化79
第三节 新经济创新环境的建设者是政府80
一、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支持81
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82
三、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互动84
四、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86
第四章 科技成果转与上海经济发展93
第一节 确立地位93
一、大势所趋94
二、必然选择95
三、内在需要97
第二节 明确思路99
一、领导重视,上下一心100
二、 创造环境,营造机制101
三、 加强产学研协作,建设科技基础102
四、健全组织,落实资金103
五、宏观引导,多元发展105
第三节 初见成效106
一、初步建立政策支撑体系106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108
三、信息产品制造业支撑力显著增强109
四、区域经济新热点成为新的增长点110
五、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12
第四节 展望新世纪113
一、进一步改善上海经济发展环境113
二、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114
三、进一步推动上海创新人才高地建设115
四、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117
第五章 明晰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119
第一节 构筑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平台120
一、改革改以深处是产权120
二、认识产权的魔力123
三、让激励机制顺畅运转124
第二节 科技体制改革:研究院所企业化转制的产权跨越126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围城”127
二、研究院所:走向市场弄潮去128
三、向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冲刺131
第三节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与专利权分配134
一、遏止知识运用的“公地”效应135
二、尊重创新规律的专利权分配140
三、专利期权:先小人后君子145
第四节 专利入股与技术入股:推进技术要素参与分配146
一、让专家用脑袋入股147
二、技术入股仍然任重道远151
第六章 主体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153
第一节 认识主体153
一、主体的相对性154
二、主体的时代性155
第二节 主体到位的标志156
三、主体的整体性156
一、主体到位的三个要素157
二、主体到位的三个指标162
第三节 实现上海的主体到位166
一、思路酝酿166
二、主体塑造166
三、对上海主体到位的阶段性判断168
四、促进主体进一步到位的若干措施171
第一节 历史的选择176
第七章 政府职能定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176
一、共同的时代命题177
二、迫切的现实课题180
三、重要的工作主题182
第二节 组织与实施184
一、组织空间184
二、实施时间186
第三节 思路的演变190
一、第一阶段:浮出水面190
二、第二阶段:登上历史舞台191
三、第三阶段:驶上快车道192
第四节 实践与举措193
一、直接干预:能弱则弱194
二、间接调控:当强则强195
第八章 市场竞争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导向204
第一节 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205
一、把握市场竞争力的源泉206
二、培植买不来的“命根子”207
三、研究院所与企业殊途同归209
四、集聚自身的优势资源211
第二节 科技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213
一、高明的创造性毁灭214
二、创意与市场需求对接216
三、强强联合与蚂蚁搬家219
四、酒香也怕巷子深221
第三节 实现科技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223
一、技术市场的择优机制225
二、多元资本市场的支撑226
三、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激励230
四、服务规范化与信息社会化231
第九章 文化创新:凝聚科技创新精神235
第一节 走出观念的沼泽236
一、体制推进与观念滞后236
二、上海文化的传统优势238
三、解放思想,再造创新之魂239
第二节 打好“中华牌”和“世界牌”241
一、走出上海,融入全国,融入世界242
二、关键的问题是人243
三、不拘一格,构筑人才高地245
第三节 营造创业者的乐园248
一、不该抛弃的精神财富248
二、鼓励,更要学会宽容249
第四节 人的现代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251
一、呼唤科学精神252
二、促进文化整体更新254
三、塑造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人256
后记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