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邓小平理论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2352379.jpg)
- 陈路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140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1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9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1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3
一、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3
二、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14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4
四、“三个代表”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16
五、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17
附录18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24
一、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24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26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0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0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32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34
附录3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1
第一节 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4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形成4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4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45
第二节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7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47
二、准确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9
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49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51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52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53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53
附录5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62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62
一、选择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62
二、“三步走”台阶式发展战略的内容64
三、“三步走”台阶式发展战略是制定现代化建设战略蓝图的指导方针66
第二节 抓住时机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67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7
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70
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71
四、新世纪的建设蓝图——“十五计划纲要”73
第三节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75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75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76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77
附录8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88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88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88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90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92
一、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和主体地位92
二、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93
三、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4
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95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97
一、个体经济97
二、私营经济98
三、外资经济99
附录10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07
第一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07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0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109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110
四、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111
第二节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13
一、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113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115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16
一、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作用116
二、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117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途径118
附录11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7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127
一、计划经济的弊端127
二、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原因129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130
第二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及目标模式132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132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3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与特殊性134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36
附录139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148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48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49
二、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51
第二节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53
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53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55
第三节 我国加入WTO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58
一、WTO的含义和规则158
二、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61
附录163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1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71
一、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关系171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及其特点172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75
一、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175
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容176
三、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大意义178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179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181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81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82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184
附录185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19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9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201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20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20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205
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05
二、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08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210
附录211
第十一章 科教兴国与教育改革219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219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9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221
第二节 教育的基础地位与教育改革224
一、教育是发展科技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225
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26
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发展战略229
附录236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242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4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42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及其历史意义246
第二节 把握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51
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251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252
附录25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26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62
一、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262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63
第二节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265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266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全党建设成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267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269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反对腐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270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272
第四节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团结274
第五节 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276
附录278
后 记283
修订版后记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