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侦查权原理 侦查前沿问题的理性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德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270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刑事侦察-权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侦查权原理 侦查前沿问题的理性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1
前言1
第一章 侦查权的本质1
第一节 侦查权的概念1
一、侦查权的概念1
二、侦查权的基本内容5
三、侦查权的来源7
四、宪政视野之下侦查权的特点和原则17
五、侦查权与几个相关权力的关系31
第二节 侦查权的功能与作用54
一、侦查权的功能54
二、侦查权的作用61
三、与侦查权功能相关的几个问题69
第三节 宪政之下的侦查权75
一、宪政在中国75
二、宪政与侦查权的内在关系77
第二章 侦查权的配置80
第一节 侦查权配置的意义80
一、侦查权配置的内容80
二、侦查权配置的意义80
第二节 侦查权配置的基本原则85
一、侦查权必须由权力部门依法授予原则85
二、侦查权主体职能应覆盖所有犯罪原则85
三、侦查权的实施受制约的原则86
第三节 侦查权配置的具体要求86
一、侦查与控诉一体化及侦查一体化86
二、根据案件侦查难度和特点配置侦查权88
三、侦查主体不可泛化但也不宜过分集中88
四、发挥社会调查资源88
第四节 各国侦查权配置的比较89
一、有关国家和地区侦查主体的比较89
二、关于国外侦查权配置的简要评析103
第五节 中国内地侦查权的配置106
一、中国内地侦查权配置的现状106
二、中国内地侦查权配置存在的不足107
三、中国内地侦查权配置的改进建议109
第三章 侦查权的客体123
第一节 侦查客体的概念123
一、侦查客体与侦查对象123
二、把握宪政之下的侦查客体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25
第二节 侦查权的对象127
一、案件发生的时间127
二、案件发生的空间127
三、作案主体128
四、作案行为人的动机、原因、目的128
五、作案行为人的行为目标128
六、作案行为128
七、作案行为产生的后果129
第三节 与实践相关的几个问题129
一、线索129
二、侦查的依据129
三、立案的依据辨析130
四、关于检察机关以人立案和以事立案的评价130
第四章 侦查管辖权132
第一节 侦查管辖权概述132
一、侦查管辖权的意义132
二、侦查管辖权的概念辨析132
第二节 当前我国侦查管辖权存在的问题135
一、没有建立独立的侦查管辖制度135
二、侦查管辖套用审判管辖的规定明显不合理136
三、不同侦查机关之间管辖分工不合理,特别是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内容不全面138
第三节 完善侦查管辖权制度的立法建议144
一、建立完善的侦查管辖权制度,刑事诉讼法应设立专章对侦查管辖进行规定144
二、完善检察机关的侦查管辖权144
三、完善异地侦查管辖制度146
四、增加管辖不当证据有效制度146
五、确立侦查管辖的普遍性原则,建立侦查一体化制度147
六、完善侦查管辖权的监督与救济制度147
第五章 侦查的启动149
第一节 侦查启动的意义149
一、侦查启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49
二、对侦查启动进行研究的迫切性151
第二节 我国侦查启动方式分析153
一、我国关于侦查启动的法律规定153
二、我国启动侦查的条文解析153
三、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具体的侦查启动程序155
第三节 侦查启动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157
一、从案件启动的实证角度看,立即开展侦查非常重要,烦琐的立案手续不应该阻止侦查的及时进行157
二、从侦查目的分析,侦查应该及时进行,侦查启动应当开放,不能过多限制159
三、从侦查启动与人权保护来看,积极启动侦查并不损害人权,有可能损害人权的是一些强制侦查行为160
四、从各国侦查启动的比较考察看,主动积极型是常态161
五、从侦查的合法性角度分析,侦查启动的合法性有多种实现形式163
第四节 中国侦查启动程序存在问题和原因165
一、中国侦查启动程序存在的问题165
二、中国侦查启动程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69
第五节 检察机关初查制度分析181
一、初查制度的提出和形成181
二、初查制度产生的原因分析183
三、初查存在很多问题186
四、初查的两种出路187
第六节 对中国侦查启动程序的立法完善188
一、取消立案程序,回归侦查本来面目189
二、分权制衡,加强监督,设立启动救济程序189
三、科学确定考核指标189
四、侦查启动程序,要对案件的情况区别对待,并精细化设计189
五、侦查启动后的分流190
第六章 侦查行为191
第一节 侦查行为概述191
一、侦查行为的概念和特点191
二、侦查行为的分类193
三、设立和实施侦查行为的原则194
第二节 中国大陆目前所使用的侦查行为203
一、刑事诉讼法“侦查”一章中规定的侦查行为203
二、刑事诉讼法进行了规定,但没有在侦查一章规定的措施或者没有单列为一种侦查措施的侦查行为207
三、刑事诉讼法律没有规定,但在实际侦查工作中应用的侦查行为208
第三节 国外侦查行为的考察213
一、英国的侦查行为213
二、美国的侦查行为214
三、德国的侦查行为214
四、日本的侦查行为216
五、法国的侦查行为217
六、意大利的侦查行为217
七、俄罗斯的侦查行为219
八、比较各国侦查行为的几点启示220
第四节 我国侦查行为立法存在的问题223
一、法律规定不全面,特别是对强制性的侦查行为的规定更是如此223
二、法律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223
三、侦查行为监督机制不完善224
四、秘密侦查手段缺乏规范225
五、强制措施不能适应实践需要,羁押与到案不分228
六、一次性审批的思维模式不符合宪政要求229
七、没有对特殊案件的侦查提供特殊的手段229
八、侵权的救济手段缺乏230
第五节 中国侦查行为改进的建议230
一、全面细致规定侦查行为230
二、加强监督、制约231
三、完善强制措施232
四、完善羁押措施233
五、秘密侦查法治化236
六、对特殊案件设置特殊侦查措施237
七、救济手段的完善,设立司法救济制度240
八、完善诱惑侦查制度241
九、特别强调对涉及财产的侦查强制措施的规范化和救济249
第六节 侦查策略与侦查行为的关系249
一、侦查策略的概念249
二、侦查策略的内容和特点252
三、侦查策略与侦查权、侦查行为的关系254
第七章 侦查模式256
第一节 侦查模式概述256
一、一步式和二步式257
二、对抗制侦查和单极制侦查260
三、司法机关介入的侦查模式和没有介入的侦查模式263
四、敌我斗争式的侦查模式、实事求是的侦查模式、正当程序的侦查模式264
五、被动型侦查模式和主动型侦查模式266
六、从案到人与从人到案的模式267
七、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与由证到供的侦查模式267
第二节 中国的侦查模式268
一、公安机关的侦查模式268
二、检察机关的侦查模式270
第八章 侦查终结制度272
第一节 中国侦查结束的模式272
一、公安机关侦查案件的结束模式272
二、检察机关案件侦查的结束模式273
三、现行法律规定的对侦查终结处理的监督机制275
第二节 我国侦查结束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276
一、我国侦查结束模式的特点276
二、我国侦查结束模式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277
第三节 国外侦查结束模式的考察282
一、英美法系国家侦查结束模式282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侦查结束模式284
三、综合分析与比较288
第四节 中国侦查结束模式的改进意见291
一、侦查结束制度设计的原则291
二、中国侦查结束模式的改进建议292
第九章 对侦查权的控制304
第一节 对侦查权监督控制的必要性304
一、对侦查权进行控制是建立宪政社会的必然要求304
二、我国存在对侦查权滥用的问题,需要强化侦查权的控制305
三、对侦查权进行监督控制是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方向309
第二节 侦查权控制的比较研究311
一、古代中国对侦查权的监督与控制312
二、世界各国及地区的侦查权控制考察314
三、控制侦查权的方法分析328
第三节 我国大陆侦查权控制的现状341
一、我国大陆侦查监督制约的现实情况341
二、我国侦查权控制的优势和不足349
第四节 对侦查权控制的改进建议353
一、树立依靠制度监督观念353
二、强化检察机关对公安和其他侦查部门的监督353
三、加强对检察机关侦查权的监督控制355
四、当事人及其律师对侦查权的制约358
五、完善惩罚性监督措施361
六、实行侦查与羁押分离和侦查与鉴定分离制度362
七、强化其他诉讼外的监督机制363
第五节 对侦查不作为的监督365
一、当前我国侦查不作为的种种表现形式365
二、对侦查不作为的监督367
第六节 对侦查侵权的救济和违法侦查的制裁375
一、建立救济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75
二、建立救济机制的建议379
结束语391
主要参考书目398
后记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