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家文库 中国近现代作家的编辑历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百家文库 中国近现代作家的编辑历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2420180.jpg)
- 蒋成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71471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编辑工作-研究-中国-近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百家文库 中国近现代作家的编辑历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章炳麟:从排满革命“退居于宁静的学者”1
第一节 从《时务报》到《民报》(1897.1 —1910.3 )1
一、一年四报,相继编撰1
二、今为报章,以开新政6
三、发刊《民报》,成功最著8
第二节 《国学商兑》等学术刊物(1912.1 —1936.6 )12
一、辛亥革命的余响:创办《大共和日报》12
二、创办学术刊物,弘扬国学13
第二章 梁启超:“独任”维新派的“编辑大业”16
第一节 “万木草堂”的编书活动(1891—1893)17
第二节 从《中外纪闻》到《时务报》(1895.8 —1898.9 )18
一、“报馆之议论,浸渍于人心”18
二、创办书局,介绍“新学”,“转移风气”25
第三节 从《清议报》到《新民丛报》(1898.1 1—1907.7 )27
一、“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的《清议报》27
二、“丛报界魁首”的《新民丛报》29
三、办小说杂志“鼓吹革命”32
四、其他编辑活动34
第四节 创办《政论》与主编《中国图书大辞典》(1907.1 0—1929.1 )36
一、“全然退伍”后的几个刊物36
二、编辑丛书与主持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40
第三章 陈独秀:“以编辑为生”志在“改观思想”43
第一节 《国民日日报》与《安徽俗话报》43
一、“《国民》既风偃,字字挟严霜”44
二、“家鬼害家神”,“《俗话》演出来”47
三、“以编辑为生”思想的萌生49
第二节 《新青年》与《新青年丛书》50
一、《新青年》编辑的三个时期50
二、新青年社与《新青年丛书》56
第三节 《每周评论》《劳动界》《向导》及其他58
一、“主张公理,反对强权”的《每周评论》58
二、“做我们工人的喉舌”的《劳动界》59
三、“呼号于国民之前”的《向导》60
四、对其他刊物的指导与帮助61
第四章 鲁迅:以“思想革命”来办刊物64
第一节 提倡文艺,“唤起我国人之精神”(1902—1909)64
一、提倡文艺运动的先声(1902—1905)64
二、弃医从文,“改变精神”乃“第一要著”(1906—1909)67
第二节 辑录古籍,从现实转向历史(1910—1917)72
一、辛亥革命的回响72
二、转向古籍的沉默75
第三节 “撕去假面”,文坛需要“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1918—1927)91
一、以“思想革命”来办刊物91
二、“撕去旧社会的假面”(1925—1927)104
第四节 上海十年,全面推动革命文艺运动(1927.1 0—1936.1 0)123
一、新文艺运动的一束《朝花》(1927—1929)123
二、冲破黑暗的《海燕》(1930—1936)136
第五节 结束语176
第五章 李大钊:用铁肩担起“再造神州之大任”179
第一节 代民立言的《言治》179
第二节 “民宪之基础”的《民彝》181
第三节 “青春中华之创造”的《晨钟》182
第四节 赋予“新生命”的《甲寅日刊》184
第六章 郭沫若:“要重新创造我们的自我”187
第一节 创造十年187
一、弃医从文,成立创造社187
二、编辑创造社刊物与出版《创造社丛书》188
三、组建创造社出版部191
四、创造社之外的编辑活动193
第二节 抗战以后194
一、“我是社长”的《救亡日报》194
二、担任主编的《中原》杂志196
三、医治“时代疟疾”的“社外总编”197
第七章 郁达夫:“以汗水来作天才的养乳”200
第一节 “八高”的校刊编辑200
第二节 从发起到脱离202
一、发起成立创造社202
二、编辑创造社刊物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203
三、脱离创造社206
第三节 “和鲁迅握手”208
一、主编《民众》旬刊,提倡农民文艺208
二、与鲁迅合编《奔流》及其他208
三、鲁迅的影响210
第四节 抗战在南洋211
一、星洲三年,编刊十一种211
二、在星洲建树文化站212
第八章 徐志摩:“毕生行迳都是诗”214
第一节 流产的《理想》与英文杂志214
第二节 《诗镌》与《剧刊》215
一、创刊《诗镌》,倡导新诗格律化215
二、创办《剧刊》,振兴中国戏剧218
三、主编《晨报副刊》的转向219
第三节 《新月》与《诗刊》221
一、负责《新月》的“总编辑”221
二、“开拓”新诗的《诗刊》223
第四节 徐志摩的编辑特点226
第九章 朱自清:造一个《诗》做“歌舞养育之场”227
第一节 从《诗》到《诗集》227
一、“共同讨论”《新潮》227
二、创办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228
三、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229
四、其他编辑活动230
第二节 编辑国文书刊和《闻一多全集》232
一、“以服务为目的”编辑国文书刊232
二、主持整理《闻一多全集》233
第十章 闻一多:“把民主的声音喊得更响一些!”235
第一节 《清华周刊》的总编辑235
第二节 发起创办《诗镌》237
一、流产的《河图》237
二、“为新诗辟一第二纪元”的《诗镌》238
第三节 《民主周刊》的社长241
一、仅出一期的《语言与文学》241
二、“以民主为准绳”主编《民主周刊》242
三、“把民主的声音喊得更响一些!”243
第十一章 瞿秋白:“忠实的共产党员编辑”245
第一节 创办《新社会》与《人道》245
第二节 “忠实的共产党员编辑”248
一、接编《新青年》248
二、主编《新青年社丛书》250
三、创办党报党刊251
四、其他编辑活动254
第三节 领导“左联”时的编译成就256
一、对“左联”的政治领导256
二、“左联”时期编译的特殊贡献257
第四节 主编《红色中华》261
一、接编《红色中华》与《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261
二、对《红色中华》报的改进262
第十二章 夏衍:“去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264
第一节 “五四”时代的《浙江新潮》264
第二节 “左联”时期的几个刊物267
第三节 从《救亡日报》到《华商报》268
一、受命总编《救亡日报》268
二、《救亡日报》的灵魂271
三、创办《华商报》及其他273
第十三章 丁玲:“我一生当过编辑”276
第一节 “象征光明与黑暗”的《红黑》276
第二节 在“鲁迅领导下”主编《北斗》278
一、由“灰色”变“红色”的《北斗》278
二、转向大众的编辑导向279
三、团结成名作家,发现培养新人281
四、鲁迅、瞿秋白对《北斗》的支持282
第三节 “把副刊办成人民的朋友”283
一、创办《红中副刊》283
二、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284
三、为《晋察冀日报》创办《文艺副刊》286
四、在解放区的其他编辑活动288
第十四章 巴金:人生追求与历史使命的理想契合291
第一节 社会理想与政治刊物的编辑292
一、“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与编辑《半月》292
二、宣传无政府主义与《平民之声》《民众》的创办293
第二节 文学活动与文学刊物的编辑294
一、主编文学刊物,推动新文学发展295
二、抗战的《呐喊》与《烽火》300
第三节 “文化的先觉者”与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302
一、文生社成立的意义302
二、巴金主持文生社的三个阶段303
三、巴金主持文生社的劳绩305
四、巴金的编辑思想、编辑作风与奉献精神306
主要参考文献310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