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境界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的一种解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境界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的一种解读](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2449827.jpg)
- 宁新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69993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境界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的一种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境界形而上学1
一、一个哲学命题的分析:实事求是13
(一)实事求是与真善美13
(二)实事求是与人的主体性15
(三)实事求是与工夫19
二、真善美信及其境界24
(一)真的境界24
(二)善的境界25
(三)美的境界27
(四)信仰的境界28
三、中西思维方式之差异及其影响31
(一)学与觉31
(二)对象思维与非对象思维35
(三)上帝与性理38
四、儒家工夫、境界、本体的同一41
(一)学在工夫41
(二)孔颜境界45
(三)性理本体48
五、儒家的“性”与“天道”说53
(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53
(二)“天”“命”的超越性55
(三)“天道”的价值性57
(四)“道不远人”59
(五)“性即天道也”62
六、郭店楚简中的儒家道德“性”“命”66
(一)“凡人情为可悦也”66
(二)“性自命出,命自天降”68
(三)“穷达以时”72
七、道家之“道”76
(一)“道”不可道76
(二)“道”是“上善”78
(三)“道”是“自然”81
(四)“道”是“玄德”84
(五)“道”是“在”87
八、“独与天地精神往来”90
(一)人间即世90
(二)狂狷在此93
(三)齐物所在96
(四)逍遥自在100
(五)真人真知103
九、论魏晋玄学中的“自然”境界106
(一)“道”之“自然”106
(二)“自然”之“无妄然”108
(三)“自然”之“超然”111
(四)“自然”之“必然”115
(五)“自然”之“道”119
十、《肇论》的境界哲学121
(一)不真故空121
(二)物本不迁 动静亦空124
(三)般若无知 无所不知127
十一、“应无所住生其心”132
(一)佛陀机缘132
(二)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136
(三)无念 无相 无住138
(四)顿悟顿修与渐悟渐修141
十二、“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145
(一)“无意为善”145
(二)“性即天道也”147
(三)“诚明”之境151
(四)“兼体不累”153
(五)“变化气质”156
十三、“穷神知化”162
(一)“神化”的意义162
(二)“神化”的境界164
(三)“化”与“成性”166
(四)何以“化”成168
十四、“太虚即气”173
(一)“太虚即气”的缘起173
(二)“太虚即气”的意蕴175
(三)“太虚即气”的不同诠释178
十五、“天人本只一理”192
(一)对朱子的评价192
(二)“理”是实在 亦是境界194
(三)“心统性情”197
(四)“为仁由己”201
(五)“天即人,人即天”204
十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207
(一)“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207
(二)“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210
(三)“切己自反”212
(四)道外无事 事外无道215
十七、“天地我立,万化我出”218
(一)境界形而上学218
(二)“自得”之学220
(三)“主静”工夫223
(四)“自然”之境225
十八、“随处体认天理”229
(一)学承白沙 融冶诸家229
(二)“随处体认天理”234
(三)“勿忘勿助长”236
(四)“宇宙间一我与天地也”240
十九、“重功夫而不重效验”243
(一)生命之学243
(二)工夫之学245
(三)本体、境界与工夫248
二十、“六经责我开生面”253
(一)上承横渠之学253
(二)“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255
(三)“性日生日成”258
(四)“由仁义行”261
二十一、“极高明而道中庸”266
(一)崇尚理性266
(二)觉解人生271
(三)天地境界275
(四)修辞立诚279
二十二、生命的学问282
(一)“形而上学”释义282
(二)中西形而上学之异284
(三)道家境界形而上学286
(四)儒家境界形而上学289
(五)佛家境界形而上学291
(六)智的直觉293
二十三、“直道而行”310
(一)学品即人品310
(二)学兼赅知行312
(三)唯物、理想与解析314
(四)批评唯心主义317
(五)天人合一境界319
二十四、智慧之学与自由个性本体324
(一)学问缘起324
(二)实践唯物之路326
(三)理性直觉331
(四)化理论为德性333
(五)平民化的自由人格336
二十五、死亡是一种境界339
(一)儒家的生死观339
(二)佛家的生死观342
(三)道家的生死观345
(四)存在主义的生死观347
结语:生命的根基350
索引353
后记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