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
  • 陆俭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言的新认识1

0.2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4

0.3语法到底是指什么?13

0.4语法和语音、语义14

0.5关于语法单位18

0.6为什么需要研究汉语语法?22

0.7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2

0.8汉语语言学工作者应有的语法分析能力26

0.9关于结构关系的多重性27

第一节 汉语词类研究33

1.1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34

1.2词类是概括词的分类——兼说词的同一性35

1.3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37

1.4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43

1.5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49

1.6对高名凯先生“汉语无词类”论的再认识51

1.7关于词的兼类问题53

1.8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59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62

2.1关于汉语句法分析62

2.2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63

2.3句法构造的层次性66

2.4关于层次分析法68

2.5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70

2.6层次分析法的作用74

2.7层次分析法的局限79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82

3.1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82

3.2关于“变换”这个概念88

3.3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89

3.4变换分析法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92

3.5变换分析法的作用97

3.6变换分析法的局限106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107

4.1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法的产生107

4.2关于语义特征109

4.3关于“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 ]+给+名词[与事]”歧义句式111

4.4关于“动词十了+时量+了”歧义句式113

4.5关于“动词+有……”句法格式116

4.6关于“形容词+(一)点儿!”祈使句式118

4.7关于“名词+了”句法格式120

4.8关于语义特征分析123

第五节 配价分析法125

5.1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125

5.2“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126

5.3由动词性词语带“的”形成的“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129

5.4“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132

5.5形容词都能受介词结构“对………”的修饰吗?133

5.6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136

5.7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说“他是王刚的教师”?142

5.8配价分析法的作用与局限142

第六节 语义指向分析法146

6.1“语义指向分析”的含义146

6.2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148

6.3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150

6.4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153

6.5“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能省不能省的问题154

6.6“究竟”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155

6.7“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156

6.8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158

第七节 语义范畴分析法165

7.1汉语句法研究中必须关注语义问题165

7.2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166

7.3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169

7.4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177

7.5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183

7.6顺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186

第八节 形式学派语法分析思路192

8.1关于形式语言学派193

8.2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分析思路194

8.3关于切分、等同、分类、组合197

8.4关于分布分析法200

8.5关于替换分析法与扩展分析法203

8.6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210

8.7用乔姆斯基的“中心词”理论重新分析“名词+的+动词”结构213

8.8关于轻动词理论分析219

第九节 功能学派的分析思路227

9.1功能学派的基本观点和关注领域227

9.2从篇章角度解释语法现象229

9.3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解释语法现象234

9.4以动态浮现语法观解释语法现象238

9.5从话语交际的角度解释语法现象239

9.6从信息结构角度解释语法现象242

第十节 认知学派的分析思路250

10.1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和研究领域250

10.2人类认知的共性与个性253

10.3关于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分析258

10.4关于语义强度等级分析?263

10.5关于意象图式分析267

10.6关于隐喻和转喻分析268

10.7关于“有界”和“无界”分析272

10.8关于“范畴化”与“非范畴化”分析273

10.9关于构式语法分析275

10.10再说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81

第十一节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285

11.1虚词研究的重要性285

11.2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287

11.3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291

11.4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293

11.5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303

11.6虚词研究中切忌将虚词所在的格式义视为虚词的意义305

第十二节 汉语语法应用研究309

12.1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309

12.2当今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的三个领域309

12.3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语法应用研究310

12.4面向汉语作为二语/外语教学的汉语语法应用研究320

12.5面向语文教学的汉语语法应用研究331

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344

参考文献348

后记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