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 上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代史 上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1/32502981.jpg)
- 詹子庆 田泽滨主编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 上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第一编 原始社会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3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3
目 录第一编 原始社会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3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3
中国猿人的足迹(3)北京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7)丁村人时期生产技术的改进8
中国猿人的足迹(3)北京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7)丁村人时期生产技术的改进8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10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10
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制的确立(10)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13)氏族制的完善18
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制的确立(10)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13)氏族制的完善18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的解体21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的解体21
父权制的确立(21)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经济发展(23)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26)国家形成的前夕(28)原始文化30
父权制的确立(21)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经济发展(23)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26)国家形成的前夕(28)原始文化30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 夏商39
第一节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39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 夏商39
第一节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39
夏朝的兴亡及其早期国家机构的建立(39) 寻找夏文化的踪迹43
夏朝的兴亡及其早期国家机构的建立(39) 寻找夏文化的踪迹43
第二节 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发展44
第二节 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发展44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44)商朝的奴隶制经济(49)商朝的统治机构(52)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和商朝的衰亡54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44)商朝的奴隶制经济(49)商朝的统治机构(52)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和商朝的衰亡54
第三章 西周61
第三章 西周61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的强化62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的强化62
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62)周初大分封(66) 西周的宗法统治和礼治(69)西周和周边各族的关系72
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62)周初大分封(66) 西周的宗法统治和礼治(69)西周和周边各族的关系72
第二节 奴隶制经济的发展73
第二节 奴隶制经济的发展73
井田制和农业生产的发展(73) “工商食官”和工商业78
井田制和农业生产的发展(73) “工商食官”和工商业78
第三节西周的衰亡80
第三节西周的衰亡80
阶级结构(80)厉王专利和国人暴动(81)宣王“中兴”和西周衰亡83
阶级结构(80)厉王专利和国人暴动(81)宣王“中兴”和西周衰亡83
第四章春秋87
第四章春秋87
第一节大国争霸和大夫兼并88
第一节大国争霸和大夫兼并88
王室衰微(88)大国争霸(90)大夫兼并95
王室衰微(88)大国争霸(90)大夫兼并95
第二节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98
第二节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98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98)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99)工商业的发展和私营工商业者的活跃101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98)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99)工商业的发展和私营工商业者的活跃101
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103) 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104
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103) 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104
第三节奴隶社会文化107
第三节奴隶社会文化107
周公、老子、孔子思想(107)《孙子兵法》(110)古文字和“六经”(110)科学技术115
周公、老子、孔子思想(107)《孙子兵法》(110)古文字和“六经”(110)科学技术115
第三编封建社会第五章战国121
第三编封建社会第五章战国121
第一节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122
第一节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122
李悝变法(122)吴起变法(124)商鞅变法(125)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127
李悝变法(122)吴起变法(124)商鞅变法(125)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127
第二节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129
第二节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129
农业和水利事业的发展(129)手工业的进步(132)商业的繁荣(133)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135
农业和水利事业的发展(129)手工业的进步(132)商业的繁荣(133)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135
第三节封建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138
第三节封建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138
魏齐争霸(138) 合纵连横的斗争(139) 长平之战与赵的削弱142
魏齐争霸(138) 合纵连横的斗争(139) 长平之战与赵的削弱142
秦灭六国143
秦灭六国143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文化146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文化146
诸子百家(146)史学(151)文学艺术(152)科学技术154
诸子百家(146)史学(151)文学艺术(152)科学技术154
第六章秦159
第六章秦159
第一节秦始皇的集权政治160
第一节秦始皇的集权政治160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160) 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164) 对匈奴南越的战争(166) 赋役苛重与“焚书坑儒”167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160) 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164) 对匈奴南越的战争(166) 赋役苛重与“焚书坑儒”167
第二节陈胜吴广起义与秦灭亡171
第二节陈胜吴广起义与秦灭亡171
反秦形势的形成(171)大泽乡起义(172)秦的灭亡(177)楚汉之争179
反秦形势的形成(171)大泽乡起义(172)秦的灭亡(177)楚汉之争179
第七章西汉182
第七章西汉182
第一节社会生产的发展183
第一节社会生产的发展183
黄老政治(183)封建经济的发展(187)西汉阶级关系和农民的负担192
黄老政治(183)封建经济的发展(187)西汉阶级关系和农民的负担192
第二节对王国势力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加强195
第二节对王国势力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加强195
汉承秦制(195) 对同姓王的斗争与七国之乱(197)打击封君和削弱相权(201)独尊儒术203
汉承秦制(195) 对同姓王的斗争与七国之乱(197)打击封君和削弱相权(201)独尊儒术203
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5
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5
汉同匈奴的战争(205) 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207) 羌族和氐族(211)南方各族(211)东北各族213
汉同匈奴的战争(205) 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207) 羌族和氐族(211)南方各族(211)东北各族213
第四节西汉统治危机和王莽改制214
第四节西汉统治危机和王莽改制214
武帝的财经政策和罢轮台屯田诏(214) 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西汉末期政治的腐朽(221)限田限奴议与易姓受命(224)王莽改制226
武帝的财经政策和罢轮台屯田诏(214) 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西汉末期政治的腐朽(221)限田限奴议与易姓受命(224)王莽改制226
第五节绿林赤眉大起义229
第五节绿林赤眉大起义229
绿林赤眉大起义(229)推翻王莽与起义军内部纷争(232) 东汉封建政权的建立233
绿林赤眉大起义(229)推翻王莽与起义军内部纷争(232) 东汉封建政权的建立233
第八章东汉238
第八章东汉238
第一节东汉前期的地主政权和封建经济239
第一节东汉前期的地主政权和封建经济239
稳定封建统治的政策和社会生产(239) 专制皇权机构的加强和宣扬谶纬(243)豪族大地主势力的膨胀246
稳定封建统治的政策和社会生产(239) 专制皇权机构的加强和宣扬谶纬(243)豪族大地主势力的膨胀246
第二节东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249
第二节东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249
东汉对匈奴的战争(249) 西域诸国和班超事迹(251) 东北各族252
东汉对匈奴的战争(249) 西域诸国和班超事迹(251) 东北各族252
南方各族(253) 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255
南方各族(253) 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255
第三节外戚宦官专政257
第三节外戚宦官专政257
外戚宦官专政(257) 累世公卿集团的出现(260) 反宦官斗争和“党锢”事件262
外戚宦官专政(257) 累世公卿集团的出现(260) 反宦官斗争和“党锢”事件262
第四节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264
第四节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264
持续不断的人民反抗斗争(264)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266) 黄巾大起义268
持续不断的人民反抗斗争(264)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266) 黄巾大起义268
第五节秦汉时期的文化272
第五节秦汉时期的文化272
哲学和宗教(272) 史学、文学和艺术(279) 科学技术(285)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90
哲学和宗教(272) 史学、文学和艺术(279) 科学技术(285)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90
第九章 三国 西晋297
第九章 三国 西晋297
第一节三国的形成298
第一节三国的形成298
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形成与混战(298) 曹操统一北方(300)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302
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形成与混战(298) 曹操统一北方(300)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302
第二节三国的政治与经济307
第二节三国的政治与经济307
曹魏的统治与北方经济的恢复(307)诸葛亮治蜀(310) 吴与东南地区的开发314
曹魏的统治与北方经济的恢复(307)诸葛亮治蜀(310) 吴与东南地区的开发314
第三节西晋门阀世族的腐朽统治318
第三节西晋门阀世族的腐朽统治318
西晋的统一(318) 门阀世族与西晋的腐朽统治(320) 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325
西晋的统一(318) 门阀世族与西晋的腐朽统治(320) 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325
第十章东晋十六国332
第十章东晋十六国332
第一节淝水战前的北方333
第一节淝水战前的北方333
前后赵的统治与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333) 前燕、前秦的对峙与前秦统一北方337
前后赵的统治与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333) 前燕、前秦的对峙与前秦统一北方337
第二节东晋的建国与北伐342
第二节东晋的建国与北伐342
东晋的建立(342) 东晋的北伐(346) 淝水之战348
东晋的建立(342) 东晋的北伐(346) 淝水之战348
第三节淝水战后北方的大分裂与北魏的统一北方352
第三节淝水战后北方的大分裂与北魏的统一北方352
淝水战后北方的大分裂(352) 北魏的兴起与统一北方357
淝水战后北方的大分裂(352) 北魏的兴起与统一北方357
第四节东晋末年的农民战争364
第四节东晋末年的农民战争364
东晋内争的加剧与农民处境的恶化(364)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365
东晋内争的加剧与农民处境的恶化(364)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365
第十一章南朝北朝371
第十一章南朝北朝371
第一节南朝政权的更迭与门阀势力的衰落372
第一节南朝政权的更迭与门阀势力的衰落372
刘宋的统治与“元嘉之治”(372) 南齐的兴亡(375) 梁武帝萧衍的反动统治(378) 门阀势力的衰落与陈的建国379
刘宋的统治与“元嘉之治”(372) 南齐的兴亡(375) 梁武帝萧衍的反动统治(378) 门阀势力的衰落与陈的建国379
第二节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384
第二节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384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384) 南方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389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384) 南方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389
第三节北魏初年的统治与孝文改制393
第三节北魏初年的统治与孝文改制393
北魏初年的统治( 393)孝文改制(398)北方的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404)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408
北魏初年的统治( 393)孝文改制(398)北方的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404)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408
第四节北齐、北周的对峙与隋统一全国415
第四节北齐、北周的对峙与隋统一全国415
东魏与北齐(415) 西魏与北周(418) 隋代周与统一全国420
东魏与北齐(415) 西魏与北周(418) 隋代周与统一全国420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22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22
玄学与反玄学的斗争(422)佛教、道教的流行与范缜的《神灭论》425
玄学与反玄学的斗争(422)佛教、道教的流行与范缜的《神灭论》425
史学、地理学(428)文学(429)艺术(432)科学技术(43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35
史学、地理学(428)文学(429)艺术(432)科学技术(43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