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
  • 中央文明办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4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论述4

二、列宁的重要观点8

三、毛泽东的重要思想10

第二节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出14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完善18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29

第三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36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6

二、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49

第二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63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65

二、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66

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68

第二节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70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70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75

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82

一、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83

二、强化民族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87

三、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8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确立9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任务9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本途径99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1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历程和显著成效107

一、近十年来党的事业发展的显著特点107

二、宣传思想战线和科技教育部门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实际步骤11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进展和明显效果1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23

一、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23

二、国内改革深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27

三、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31

第四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原则135

第一节 高举旗帜,保持一致135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136

二、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37

三、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139

第二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141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41

二、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143

三、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145

第三节 服务群众,依靠群众147

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147

二、坚持一切依靠群众149

三、坚持一切成果由群众认可150

第四节 实事求是,务求实效151

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151

二、从各地各部门实际出发153

三、从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出发154

四、从具体事情抓起155

第五节 重在建设,以人为本157

一、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157

二、着力塑造人的高尚精神158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领域存在的问题160

第六节 一靠教育,二靠法制162

一、德法并用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时代发展的要求162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164

三、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自律作用和法制的他律作用168

第七节 继承借鉴,开拓创新169

一、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169

二、借鉴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170

三、在继承借鉴基础上勇于创新171

第八节 齐抓共建,形成合力173

一、充分发挥各方面、各部门的职能作用173

二、建立互相配合、协调运转的有效机制174

三、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175

第五章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77

第一节 加强思想建设,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177

一、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178

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84

三、开展艰苦创业精神教育194

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196

五、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197

六、开展民主法制教育199

第二节 加强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201

一、加强道德体系建设202

二、加强社会公德建设204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206

四、加强家庭美德建设208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211

一、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212

二、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214

三、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218

四、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219

第六章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223

第一节 坚持党的文化工作方针原则223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24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26

三、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228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229

第二节 繁荣文化,多出精品230

一、繁荣文艺创作231

二、提高出版质量233

三、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35

第三节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237

一、加强新闻舆论阵地建设237

二、加强社会文化阵地建设239

三、加强互联网阵地建设241

第四节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243

一、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243

二、把住源头,净化市场245

三、健全机制,强化管理246

第五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47

一、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247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249

三、区别情况,分类指导250

第七章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52

第一节 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252

一、教育是培养“四有”公民的基础252

二、教育是“智力支持”的基础253

三、教育是“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的基础255

第二节 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思想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56

一、优先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256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59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充分尊重知识和人才261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263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263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265

三、坚持“三个面向”,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272

四、把各级各类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275

第八章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281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281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82

二、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关键286

三、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288

第二节 加速科学技术进步291

一、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91

二、努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293

三、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296

第三节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298

一、充分认识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299

二、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300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302

四、深入进行科普宣传教育304

第九章 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07

第一节 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308

一、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新生事物308

二、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311

三、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313

四、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314

第二节 坚持主题不变,充实内容,一抓到底,务求实效315

一、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316

二、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各项创建活动之中317

三、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319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320

五、在巩固、提高、延伸、辐射上下功夫322

第三节 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323

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323

二、紧紧围绕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开展工作325

三、坚持以创建文明社区为重点328

第四节 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330

一、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331

二、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开展工作333

三、坚持从创建文明户抓起,着力创建文明小城镇336

四、做好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工作338

第五节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339

一、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重要意义340

二、紧紧围绕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开展工作343

三、首先抓好“窗口行业”和“窗口单位”的创建工作346

第六节 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347

一、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347

二、努力扩大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覆盖面350

三、着力培养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352

第七节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353

一、把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354

二、立足于互办实事、共同受益、增强团结355

三、切实加强共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356

第八节 大力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357

一、重视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357

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要抓住精神实质359

三、学习、宣传先进典型要注重实际效果360

第十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363

第一节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63

一、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三个代表”的密切关系364

二、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370

三、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工作中373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376

一、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376

二、建立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379

三、健全党的基层组织382

第三节 发挥党员干部和党政机关的表率作用383

一、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83

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385

三、党政机关要走在全社会前列388

第四节 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390

一、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390

二、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391

三、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392

第五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392

一、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393

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395

三、加强思想文化领域专门人才的队伍建设395

后记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