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亚与欧洲文化早期的相遇 东西文化交流史论=The Meeting of East Asia and Europe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东亚与欧洲文化早期的相遇 东西文化交流史论=The Meeting of East Asia and Europe](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2549501.jpg)
- 张西平,罗莹主编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45页
- 文件大小:170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亚与欧洲文化早期的相遇 东西文化交流史论=The Meeting of East Asia and Europe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在东方相遇:东亚与欧洲1
第一章 活跃于东亚各国之间的道明会传教士:高母羡5
第一节 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高母羡研究5
第二节 高母羡出使日本之行始末23
附录一 1590年致危地马拉会友书信中有关中国的部分50
附录二 高母羡致范礼安等人书信的抄件56
第二章 托马斯·阿奎那哲学在中国的翻译64
第一节 利类思的《超性学要》64
第二节 《超性学要》词汇研究的价值72
第三节 《超性学要》第一至三卷的新词语77
第四节 《超性学要》第一至三卷中新词语的特点103
第五节 结语107
第三章 天学在清初的传播:《天教明辨》初探109
第一节 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张星曜109
第二节 张星曜生平及其奉教著述112
第三节 《天教明辨》文本初探127
第四节 《天教明辨》文本来源考证142
第五节 《天教明辨》中的基督救赎与人的救赎151
第六节 从《天教明辨》与《天儒同异考》之比较论其“天儒观”155
第七节 结语166
附录一 《天教明辨》自序170
附录二 天教明辨目次172
附录三 《天教明辨》之张星曜论述179
附录四 [美]孟德卫《被遗忘的杭州基督徒》第三章“透过黑色玻璃”中对张星曜的论述(翻译)196
第四章 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以《轻世金书》为中心208
第一节 问题与方法208
第二节 《效法基督》在欧洲210
第三节 阳玛诺的《轻世金书》214
第四节 翻译比较研究初步219
第五节 朱宗元的理解250
第六节 结语255
附录一 《轻世金书》圣经经文引用对照表256
附录二 方豪考证之各版本汉译《效法基督》275
第五章 清初士人与传教士:以《闽中诸公赠诗》与《碑记赠言合刻》为中心278
第一节 文献与研究问题278
第二节 《闽中诸公赠诗》及士人研究283
第三节 《碑记赠言合刻》及士人研究314
第四节 《赠诗》与《碑记赠言合刻》士人群体对比研究325
第五节 结语328
附录一 《闽中诸公赠诗》点校330
附录二 《碑记赠言合刻》点校347
第六章 明末天主教徒韩霖之自我身份认同358
第一节 韩霖其人及其著作358
第二节 前人研究梳理综述360
第三节 以韩霖为个案,浅析明末清初第一批天主教徒之身份认同365
第四节 结语401
附录一 《圣教信证》一书及其疑点与引发的思考402
附录二 韩霖诗文辑录413
第七章 中国派往欧洲的使者——卜弥格研究417
第一节 卜弥格与南明王朝417
第二节 卜弥格与基歇尔444
第三节 卜弥格在《中国图说》中的插图462
第四节 卜弥格与中医西传476
第五节 结语480
第八章 儒学在西方的传播:殷铎泽及其《中国政治道德学说》484
第一节 学术史及其方法论484
第二节 《中国政治道德学说》版本探究489
第三节 殷铎泽的生平503
第四节 《中国政治道德学说》的文本分析515
第五节 《中国政治道德学说》中的翻译策略556
第六节 思想与文化转移的多重性566
第九章 对欧洲出版的第一部中文字典的注释(1670年)569
第一节 《中国图说》以及法语版增补字典关于原始资料和作者的问题569
第二节 字典里运用的罗马字拼音体系573
第三节 字典中的词汇条目作为中国本国语言的一项来源577
附录 字典的样本页,包括罗马拼音和汉字578
表格A 各种罗马字拼音体系的不同特性581
表格B 不同罗马字拼音体系的对照表582
第十章 卫匡国的《中国文法》609
第十一章 意大利汉学的兴起与发展620
第一节 意大利汉学:从1600年到1950年620
第二节 从1945年至今的意大利汉学631
附录 意大利汉学家马西尼采访录638
后记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