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文化论纲 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汉文化论纲 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
  • 陈玉龙 杨通方等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文化论纲 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汉文化”释义2

一、以汉字为载体2

二、以汉族文化为主体9

第二节汉文化的光辉 19

三、以汉朝为标志14

一、“汉文化圈”是人类伟大的文化地理单元28

第三节“汉文化圈”史话28

二、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文化交流30

第四节历史上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诸现象45

一、亦步亦趋维妙维肖45

二、如饥似渴如醉如痴46

三、善于选择有所取舍47

四、同源异流相承相异47

五、移花接木另结新葩48

六、“青出于蓝胜于蓝”50

七、反馈与反反馈51

八、“礼失而求诸野”52

第二章汉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发展59

第一节汉文化的起源与形成过程60

第二节汉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历史发展67

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精进67

二、百工技艺的发明与改进75

三、城市建设与建筑艺术的发展104

四、科学技术与医学的不断进步112

五、语言文字的发展与文化典籍的积累130

六、学术的演进与史学的发达133

七、文学艺术高潮迭起139

八、典章制度与宗教礼俗的发展与演变150

第三节汉文化的独具特点、历史价值和发展前景170

第三章中朝文化交流195

第一节周汉时期中国与古朝鲜的文化交流195

第二节汉魏时期中国与三韩的文化交流199

第三节汉唐时期中国与高句丽的文化交流201

第四节汉唐时期中国与百济的文化交流205

第五节汉唐时期中国与新罗的文化交流208

第六节五代至宋时期中国与高丽的文化交流221

第七节 明清时期中国与李朝的文化交流237

第四章中日文化交流268

第一节 日本史上古时期中国大陆文化的对日传播271

加速了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程271

第二节飞鸟文化与遣隋使——隋代的中日文化交流278

第三节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282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282

第四节两宋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296

——继唐代之后的第二个高潮296

第五节元代的中日文化交流309

第六节明代的中日文化交流315

第七节清代的中日文化交流326

第五章中越文化交流340

第一节越南国名嬗变与建置沿革341

第二节中越历史关系的分期349

第三节中越文化交流史述略353

一、传疑时期353

二、郡县时期354

三、“独立”后的时期365

第四节宋清之际频繁而持久的贸易活动365

一、语言文字370

第五节宋清之际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370

二、印刷术372

三、姓氏373

四、音乐戏剧375

五、历法377

六、水利377

七、建筑378

八、医药380

一○、手工艺383

九、法律383

一一、货币384

一二、文学与史学385

一三、兵法394

一四、数学395

一五、科举制395

一六、稻种397

一七、文房四宝及其他397

一八、华裔海外业绩举隅397

结束语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