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污染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焕校主编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污染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3
第一节 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及分类3
一、污染物的概念3
二、污染物的性质3
三、污染物的分类4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吸收、迁移的几个基本概念4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5
一、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5
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11
第四节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14
一、污染物通过动物细胞膜的方式15
二、动物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15
三、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迁移与排出16
第五节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17
一、微生物细胞吸收污染物的机理17
二、影响微生物吸收污染的因素17
第六节 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18
一、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18
二、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19
三、pH值20
四、氧化还原电位21
六、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22
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22
七、土壤性质的影响25
思考题27
第二章 生物富集28
第一节 生物富集的概念28
第二节 生物富集机制28
一、生物学特性28
二、污染物的性质36
三、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39
四、环境特点39
五、富集与食物链40
一、模拟研究41
第三节 研究生物富集的方法41
二、调查试验研究42
思考题43
第三章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及机理44
第一节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44
一、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44
二、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59
第二节 受害机理66
一、生物活性点位66
二、重金属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66
三、金属离子对生物大分子活性点位的竞争及其与金属生物毒性的关系68
四、分子、原子结构理论解释68
一、毒物性质69
第三节 受害条件69
二、外界条件72
第四节 化学元素的拮抗、协同关系73
思考题78
第四章 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79
第一节 植物的抗性机理80
一、植物的避性80
二、植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作用83
三、植物对污染物的代谢转化作用84
四、植物在污染物存在下改变代谢途径、发生遗传变异、降低污染物与靶分子的亲和力86
五、植物对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出作用87
六、植物的其他保护系统87
一、动物对污染物的避性88
七、植物的抗性指标88
第二节 动物的抗性机理88
二、动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89
三、动物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90
四、动物对污染物的排泄作用91
第三节 微生物的抗性机理92
一、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避性92
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93
三、微生物对污染物结合、钝化作用97
四、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外排98
五、质粒与微生物的抗性98
六、净化生物的筛选101
思考题102
第五章 生物对长期污染的生态效应与适应进化103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04
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104
二、物种多样性的丧失106
三、生态系统水平的响应106
第二节 生物对污染的适应107
一、生物对污染适应的一般原理108
二、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反应109
第三节 污染条件下生物的分化与微进化115
一、污染选择下的种群响应115
二、污染条件下生物种群适应性分化的过程116
三、影响植物污染抗性进化的生物因素117
四、生物对污染适应的代价119
五、污染条件下生物分化与进化的一般趋势120
思考题122
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123
第一节 概述123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124
一、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及其植物监测124
二、大气污染的动物监测126
三、大气污染的微生物监测127
第三节 水污染的生物监测127
一、水污染的植物监测128
二、水污染的动物监测129
三、水污染的微生物监测129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130
一、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130
二、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131
三、土壤污染的微生物监测132
第五节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典型例子133
一、利用生物典型受害症状监测环境污染133
二、利用生物体内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分析法监测环境污染134
三、利用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环境污染135
四、利用生物的细胞遗传学指标监测环境污染136
五、利用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监测环境污染137
六、群落多样性指数法监测环境污染138
七、利用生物指数法(BI)监测环境污染138
八、利用生物的生长量变化监测环境污染139
九、利用生态系统综合指标监测环境污染139
思考题140
第七章 水体污染及其生物防治141
第一节 污水灌溉141
一、污水灌溉的概念142
二、污水灌溉的效益142
三、净化机制144
四、存在问题144
六、开展污灌技术研究145
五、措施145
第二节 富营养化146
一、富营养化形成的条件147
二、富营养化的指标与评价147
三、富营养化的危害150
四、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150
第三节 氧化塘152
一、我国氧化塘的主要特点152
二、氧化塘结构及净化机理153
三、氧化塘的效益155
四、氧化塘系统的类型157
第四节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158
五、氧化塘发展趋势158
一、土地处理系统类型159
二、土地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处理机制160
三、影响土地处理系统的条件161
四、土地处理系统的效益分析162
思考题165
第八章 大气污染及其生物防治166
第一节 大气污染概述166
第二节 温室效应168
一、温室气体168
二、增温及后果168
三、对策170
第三节 酸雨171
一、酸雨的特点171
二、我国酸雨主要特点173
三、酸雨形成的机理173
四、酸雨形成过程174
五、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174
六、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75
七、酸雨的防治179
第四节 臭氧层减薄问题181
第五节 大气污染的生物防治184
思考题187
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其生物防治188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188
一、土壤污染特点188
二、土壤污染类型和污染物质类型189
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的危害191
一、重金属和其他有毒元素对土壤的危害191
二、农药对土壤的危害196
三、化肥施用不当对土壤的危害199
四、放射性元素对土壤的危害202
五、有机矿物油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对土壤的危害204
六、致病生物体对土壤危害205
一、土壤污染监测目的、特点及分类206
第三节 土壤污染监测206
二、土壤污染样品采集和制备207
三、土壤污染监测方法208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生物防治210
一、土壤自净作用与土壤容量210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210
三、土壤农药、化肥污染防治211
四、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212
思考题213
一、研究的程序214
二、研究基本内容和参数214
第一节 环境容量214
第十章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污染生态问题214
三、生态系统容量的制定218
第二节 环境评价及分区221
一、土壤污染评价及分区221
二、生物污染评价及分区223
三、生态质量评价226
第三节 污染物沿食物链进入人体230
第四节 人群健康环境影响评价231
一、确定评价范围,选好典型评价对象232
二、建立评价标准232
三、开展环境影响预测232
思考题234
参考文献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