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七卷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七卷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
  • 唐培吉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经济地理-中国-近代-华北地区-内蒙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七卷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本书概念的基本界定1

一、区域范围界定的方法取向1

二、华北经济区2

三、华北经济地理4

四、蒙古高原经济地理5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7

一、区域经济史和经济地理层面的研究7

二、历史经济地理层面的研究24

第三节 主要资料和内容框架27

一、主要资料27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31

第一章 近代华北与蒙古高原的资源环境、居民和经济基础36

第一节 该区域的资源环境和居民36

一、华北平原地区36

二、山西高原地区44

三、漠北蒙古地区48

四、漠南蒙古地区56

第二节 清代中期的华北经济概况62

一、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冀鲁豫乡村62

二、多种经济产业并举的山西高原地区66

第三节 清代中期的蒙古高原经济概况68

一、游牧业与手工业的结合69

二、漠北高原的星散农业71

三、漠南高原的嵌入农业72

第四节 本章小结76

第二章 区域市场结构的时间与空间演进78

第一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本地市场的近代转型78

一、清中期前华北“都城—治所”内向型市场网络78

二、蒙古高原市场经济的萌芽79

三、华北与蒙古高原“口岸—市镇”外向型市场网络的发育84

四、市场网络的交叉与腹地的重叠102

第二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国内周边市场的拓展107

一、西北方向国内市场的拓展107

二、东北方向国内市场的拓展112

三、东南方向国内市场的拓展116

第三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国际市场的空间位移118

一、欧美市场的开拓118

二、对日贸易增长与国际市场的多元化120

第四节 本章小结125

第三章 传统与现代相耦合的立体化交通126

第一节 海港建设与华北近代海运业的发展126

一、清中期以前的华北海港与海运126

二、口岸开放与海港建设127

第二节 陆路交通网络的新发展141

一、传统陆路运输的存续141

二、铁路的修筑147

三、公路运输的发展151

第三节 新式邮政和电信业的发展156

一、古老的传统邮驿系统156

二、新式邮政的兴办157

三、电报电话的应用161

第四节 内河航运的繁荣163

一、华北的内河航运163

二、蒙古高原的水路交通173

三、传统与现代交通的耦合176

第五节 本章小结180

第四章 商业、金融嬗变与对外贸易发展182

第一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商业的嬗变182

一、华北商业从业人员的变化182

二、商业经营内容的改变187

三、商品营销方式和网络的变迁190

四、蒙古高原的近代商业196

第二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的金融变革197

一、天津及其腹地的新式融资方式197

二、青岛及其腹地的新式融资方式201

三、漠北蒙古地区的近代金融202

第三节 华北口岸与腹地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04

一、近代天津及其腹地的对外贸易204

二、烟台开埠与山东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11

三、青岛成为华北东部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217

四、海州开埠与苏北豫东的进出口贸易221

五、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华北对外贸易224

第四节 蒙古高原的近代对外贸易225

一、漠南蒙古向东通过天津口岸的对外贸易226

二、漠北蒙古向南向东经由天津的对外贸易228

三、漠北蒙古向北的直接对俄贸易230

第五节 本章小结234

第五章 传统农牧业的现代工业化趋向235

第一节 华北农业的市场化和外向化235

一、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的提高235

二、大面积棉花种植专业区的形成238

三、从经济视角看鸦片的种植245

四、花生的种植与销售251

五、山东、河南两省的美烟种植256

六、其他农业经济作物的产销257

七、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260

第二节 蒙古高原的近代农业266

一、内蒙古西部的草原放垦267

二、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放垦268

三、漠北蒙古地区的近代农业269

第三节 蒙古高原和华北地区牧业经济的发展270

一、清代中期以前蒙古高原的游牧业271

二、蒙古高原近代牧业经济的发展272

三、草原过度开发与土地沙化的关联277

四、华北家庭养殖和野外猎捕业的发展(以海水捕捞业为中心)281

第四节 本章小结294

第六章 华北与蒙古高原工业的现代化296

第一节 城市工业的繁荣296

一、以天津为代表的华北西部城市工业296

二、青岛等华北东部城市的现代工业302

三、蒙古高原城市工业的起步307

第二节 矿产工业的发展310

一、开埠前后的煤炭业概况310

二、煤炭的现代化开采311

三、民国时期的华北主要煤铁企业313

四、金矿的开采314

第三节 乡村工业的转型315

一、直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315

二、棉、丝纺织工业321

三、蒙古高原的乡村工业328

第四节 本章小结331

第七章 城镇发展、人口增长与民族融合333

第一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城镇结构的变迁333

一、清中期以前“都城—治所”型的华北城镇网络333

二、蒙古高原城镇的萌生337

三、“口岸—市镇”型城镇的发育339

四、蒙古高原近代城镇的涌现346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近代城市化349

一、近代华北和漠南蒙古的城市人口350

二、城市人口等级与华北和漠南蒙古的城市系统353

三、近代漠北蒙古的城市人口359

第三节 经济视角下的汉人蒙古化与蒙古人汉化360

一、清代前期纯游牧地区的汉人蒙古化360

二、清末民国时期纯农耕地区的蒙古人汉化364

三、蒙汉两族生活习俗和语言的融通368

第四节 本章小结371

第八章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变迁的动力机制373

第一节 近代华北与蒙古高原的市场整合度373

一、区域内部市场化程度的空间差异373

二、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时间差异375

第二节 影响区域市场整合的核心要素及其动力机制377

一、市场整合的核心要素377

二、经济地理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378

第三节 近代华北与蒙古高原经济的剧变与渐变380

一、区域经济的市场化水平还不高381

二、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陆向型经济模式没有根本改变381

三、城市化的整体水平还很低382

第四节 本章小结382

后记384

表图总目386

参考征引文献目录391

索引4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