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兴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长兴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01790.jpg)
- 长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11443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89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9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兴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卷 建置区划10
第一章 建置沿革10
第一节 沿革10
第二节 县境12
第三节 县治13
第二章 行政区划13
第一节 唐宋时期14
第二节 明清时期14
第三节 民国时期19
第四节 解放以后21
第三章 县城23
第一节 古县城23
第二节 现状24
第四章 乡镇26
第一节 1987年简况26
第二节 历史集镇39
第二卷 自然环境42
第一章 地质42
第一节 地层43
第二节 构造45
第三节 岩浆岩46
第二章 地貌46
第一节 山脉47
第二节 盆地55
第三节 平原55
第三章 气候55
第一节 四季特征57
第二节 气候要素58
第一节 河流62
第四章 陆地水62
第二节 溇港66
第三节 湖泊69
第四节 地下水71
第五节 泉水73
第五章 土壤 植被75
第一节 土壤75
第二节 植被79
第六章 自然资源80
第一节 土地80
第二节 生物81
第三节 矿产95
第四节 风景95
第七章 自然灾害101
第一节 洪涝101
第二节 台风101
第三节 干旱与高温102
第四节 冰雹 龙卷风103
第五节 低温与寒潮104
第六节 自然灾害录105
第二节 环境监测113
第一节 环境污染113
第八章 环境保护113
第三节 污染治理114
第三卷 人口117
第一章 人口总量与分布117
第一节 总量变化117
第二节 人口分布121
第三节 人口流动123
第二章 人口构成123
第一节 性别 年龄123
第三节 文化程度125
第二节 职业125
第四节 民族127
第五节 平均寿命128
第三章 姓氏129
第一节 姓氏与人数129
第二节 部分姓氏来历134
第四章 计划生育136
第一节 组织机构136
第二节 晚婚晚育136
第三节 节育137
第四节 节育技术138
第五节 政策措施140
第四卷 农业143
第一章 体制143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143
第二节 土地改革143
第三节 互助合作145
第四节 人民公社146
第五节 家庭承包责任制146
第一节 竹木干果名茶区147
第二章 农业分区147
第二节 茶林果禽区148
第三节 粮油桑畜渔区148
第三章 粮油作物149
第一节 耕作制度149
第二节 良种推广149
第三节 作物栽培151
第四节 植物保护154
第五节 肥料使用155
第六节 作物产量156
第四章 畜牧158
第一节 牲畜饲养158
第二节 疫病防治160
第五章 蚕桑162
第一节 种桑162
第二节 养蚕162
第三节 蚕种生产163
第六章 副业164
第一节 茶叶164
第三节 家禽166
第二节 食用菌166
第四节 瓜果167
第五节 其他168
第七章 渔业169
第一节 种苗169
第二节 养殖169
第三节 捕捞170
第四节 特种水产171
第八章 经营管理172
第一节 劳力财务物资管理172
第五节 渔政管理172
第二节 收益分配173
第九章 农牧渔场简介175
第十章 农村节能 新能源177
第一节 省柴灶177
第二节 新能源178
第五卷 林业 名特产180
第一章 林业180
第一节 资源180
第二节 绿化 造林182
第三节 护林 林政186
第四节 竹木采伐189
第五节 林副产品190
第六节 林场 苗圃191
第七节 珍稀名木194
第二章 名特产195
第一节 紫笋茶195
第二节 罗岕茶196
第三节 青梅197
第四节 板栗198
第六节 其他特产199
第五节 白果199
第六卷 水利 农机202
第一章 水利202
第一节 河道治理203
第二节 蓄水工程205
第三节 ?堤治理208
第四节 引水工程209
第五节 机电排灌210
第六节 防洪防旱213
第七节 农田建设215
第八节 工程管理216
第二章 农机具217
第一节 耕作机具217
第二节 排灌机具218
第三节 收获机具219
第四节 加工机具220
第五节 其他农具220
第六节 农机管理221
第七卷 工业227
第一章 工业体制227
第一节 私营工业和手工业228
第二节 国营工业229
第三节 二轻工业230
第四节 乡镇工业231
第五节 部门工业233
第二章 工业门类237
第一节 粮油食品237
第二节 纺织241
第三节 机械金属242
第四节 皮革243
第五节 陶器紫砂243
第七节 电子电器245
第六节 印刷245
第八节 化工塑料246
第九节 服装247
第十节 造船248
第十一节 饲料加工249
第十二节 冶金249
第三章 工厂选介251
第一章 资源263
第一节 储量分布263
第八卷 建材工业263
第二节 开发利用265
第二章 管理体制265
第一节 县属全民企业266
第二节 县属集体企业266
第三节 乡镇企业267
第四节 合资企业267
第三章 主要产品种类268
第一节 石料268
第二节 石灰270
第三节 砖瓦272
第四节 水泥274
第五节 大理石276
第六节 石粉277
第七节 耐火器材278
第八节 水泥制品279
第四章 工艺设备279
第一节 采石279
第二节 燃烧石灰280
第三节 制烧砖瓦280
第四节 烧水泥281
第五节 大理石开采加工282
第六节 石子石粉加工283
第五章 厂矿选介283
第九卷 煤炭 电力292
第一章 煤炭292
第一节 资源分布292
第二节 采掘沿革293
第三节 开采技术299
第二章 电力301
第一节 电业沿革301
第四节 煤矿选介301
第二节 电力设备302
第三节 用电管理305
第四节 电力分配306
第五节 电厂简介307
第十卷 交通 邮电311
第一章 交通设施311
第一节 水路311
第二节 陆路317
第三节 桥梁 凉亭324
第一节 水运工具327
第二章 水路运输327
第二节 客货运输328
第三章 陆路运输331
第一节 陆运工具331
第二节 公路客货运输334
第三节 铁路客货运输336
第四章 搬运装卸338
第一节 组织338
第二节 工具338
第一节 机构沿革339
第三节 收益分配339
第五章 交通管理339
第二节 航运管理340
第三节 公路管理341
第四节 重大交通事故341
第六章 邮电343
第一节 机构343
第二节 邮政345
第三节 电信347
第一节 私营商业352
第一章 商业体制352
第十一卷 商业352
第二节 国营商业354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356
第四节 合作商店 合作小组357
第五节 个体商业358
第六节 部门办商业358
第七节 联营商业359
第八节 集市贸易359
第二章 粮油经营360
第一节 粮油购销360
第二节 粮油储运363
第三节 饲料供应365
第四节 粮油市场366
第三章 生活资料供应366
第一节 棉布 百货366
第二节 五金 交电 化工368
第三节 日用杂品369
第四节 食品369
第五节 副食品371
第一节 石油 煤炭373
第四章 生产资料供应373
第六节 蔬菜373
第二节 木材 毛竹375
第三节 化肥 农药 农用薄膜375
第四节 农机 农具377
第五节 金属 机电378
第六节 化工 建材378
第七节 物资协作379
第五章 农副产品 废品收购380
第一节 竹木柴炭381
第二节 蚕茧382
第四节 其他土特产品383
第三节 茶叶383
第五节 畜禽产品385
第六节 水产品386
第七节 废品回收387
第六章 药品购销387
第一节 药材收购387
第七章 对外贸易388
第一节 出口商品388
第二节 药品供应388
第二节 经营方式390
第八章 饮食服务391
第一节 饮食业391
第二节 旅馆业391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392
第十二卷 经济管理394
第一章 计划394
第一节 管理体制394
第二节 计划管理395
第一节 管理体制398
第二节 统计报表398
第二章 统计398
第三节 统计调查399
第四节 统计分析399
第三章 物价管理399
第一节 物价演变399
第二节 物价管理405
第三节 商品比价407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413
第一节 市场管理413
第三节 私塾414
第三节 经济合同415
第二节 企业登记415
第四节 商标 广告416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416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416
第二节 计量管理417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419
第六章 审计419
第一节 管理体制419
第二节 审计实绩419
第一节 财政体制422
第一章 财政422
第十三卷 财税金融422
第二节 财政收支423
第三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429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430
第二章 工商税收43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税收431
第二节 解放后的税收433
第三节 税务管理436
第三章 农业税437
第一节 田赋437
第二节 农业税438
第三节 契税441
第四章 金融机构442
第一节 典当442
第二节 钱庄442
第三节 农民借贷所442
第四节 合作金库443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443
第六节 银行444
第五章 货币446
第一节 存款448
第六章 信贷与结算448
第二节 贷款450
第三节 结算453
第七章 保险 金库 债券 期票454
第一节 保险454
第二节 金库455
第三节 债券455
第一节 现金管理456
第四节 期票456
第八章 金融管理456
第二节 金银管理457
第十四卷 城乡建设460
第一章 城镇建设460
第一节 雉城镇460
第二节 泗安镇466
第三节 李家巷镇466
第四节 煤山镇467
第五节 小浦镇467
第六节 其他建制镇468
第二章 乡村建设469
第一节 集镇建设469
第二节 农村建设469
第一节 建筑机构470
第二节 建筑技术470
第三章 建筑470
第三节 建筑设计471
第四章 土地房产管理472
第一节 土地管理472
第四节 建筑业管理472
第二节 公房管理473
第三节 私房改造474
第四节 房屋普查474
第十五卷 政党社团478
第一节 组织机构47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78
第二节 代表大会484
第三节 党员教育487
第四节 纪律检查489
第五节 统战工作49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493
第一节 组织沿革493
第二节 主要活动495
第二节 主要活动496
第三章 民主党派496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496
第一节 组织及其成员496
第四章 社会团体497
第一节 职工团体497
第二节 农民团体500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501
第四节 妇女团体505
第五节 工商团体508
第六节 学会 协会509
第七节 社会公团510
第十六卷 政权 政协512
第一章 民国政权及代议机构512
第一节 县政权512
第二节 基层政权517
第三节 代议机构和参议员选举518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519
第一节 代表选举519
第二节 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520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及领导人524
第四节 代表联系制度526
第五节 提案处理和视察526
第三章 人民政府527
第一节 县抗日民主政府527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县人民委员会)528
第三节 县革命委员会532
第四节 基层政权533
第五节 信访534
第六节 外事 援外535
第四章 人民政协536
第一节 各届委员会会议536
第二节 主要活动538
第十卷 公安 司法540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警察、司法机构540
第一节 机构 警力540
第二节 警务活动541
第二章 人民公安542
第三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543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543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543
第四节 水上治安544
第五节 禁毒禁赌544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545
第七节 户籍 交通545
第九节 看守所546
第八节 安全 防范546
第十节 消防547
第三章 人民检察548
第一节 刑事检察548
第二节 经济检察549
第三节 法纪检察550
第四节 监所检察550
第五节 控告 申诉检察550
第四章 人民法院551
第一节 审判制度551
第二节 刑事审判552
第三节 民事审判553
第四节 经济审判553
第一节 法制宣传554
第五节 刑事案件复查554
第五章 司法行政554
第四节 公证555
第二节 人民调解555
第三节 律师555
第十卷 民政558
第一章 优抚558
第一节 拥军558
第二节 优属559
第三节 抚恤559
第四节 安置562
第二章 救济563
第一节 救灾563
第二节 扶贫564
第三节 老区开发564
第四节 社会救济565
第三章 福利566
第一节 孤独老人566
第二节 残疾人567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568
第二节 婚姻登记568
第四章 婚姻登记568
第三节 弃婴收养568
第一节 支边569
第二节 移民569
第五章 支边 移民569
第六章 其他民政工作570
第一节 收容 遣送570
第二节 殡葬 公墓570
第十九卷 劳动 人事572
第一章 工人572
第一节 队伍572
第三节 职工培训573
第二节 用工制度573
第二章 劳动就业574
第一节 失业安置574
第二节 精减安置574
第三节 知青安置575
第四节 待业安置575
第五节 劳动服务公司576
第三章 劳保福利576
第一节 劳动保护576
第二节 工人退休和保险577
第四章 干部577
第一节 干部状况577
第二节 干部管理578
第三节 干部选拔578
第四节 干部退休和离休579
第五章 工资 资金580
第一节 工资580
第二节 资金582
第二十卷 军事584
第一章 武装机构584
第一节 机构584
第二节 驻防585
第三节 地方武装587
第二章 军事设施590
第一节 兵要地址590
第二节 机场工事591
第三章 兵役制度592
第一节 民国时期592
第二节 解放以后593
第二节 组织594
第一节 战时594
第四章 民兵594
第三节 军训595
第五章 重要兵事596
第一节 明清时期596
第二节 军阀战争时期598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599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606
第二节 惨案609
第一节 损失概况609
第六章 日军暴行609
第二十一卷 教育613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私塾613
第一节 县学613
第二节 书院613
第二章 基础教育614
第一节 幼儿教育614
第二节 小学教育616
第三节 中学教育619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623
第三章 专业、职业技术教育623
第二节 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625
第三节 其他技术教育626
第四章 成人教育626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626
第二节 职业业余教育628
第三节 其他业余教育629
第四节 自学考试630
第五章 教职工队伍630
第一节 发展概况630
第二节 教师进修632
第三节 民办教师633
第六章 经费 设施633
第一节 经费633
第二节 设施636
第七章 勤工俭学637
第一节 沿革637
第二节 成果638
第八章 中小学学制638
第一节 中学638
第二节 小学639
第一节 机构642
第二十二卷 科学技术642
第一章 机构队伍642
第二节 队伍643
第三节 管理644
第二章 普及与推广645
第一节 科普活动645
第二节 农业科技推广646
第三节 地震测报646
第三章 科技成果647
第一节 获奖项目647
第二节 科技论著654
第二十三卷 文化660
第一章 社会文化660
第一节 文化馆(站)660
第二节 图书馆(室)661
第三节 博物馆662
第四节 档案馆663
第五节 新华书店664
第六节 电影665
第七节 剧团666
第八节 影剧院(场)667
第九节 广播站668
第二章 文学 艺术669
第一节 创作669
第二节 戏曲670
第三节 音乐 舞蹈672
第四节 书画 摄影673
第五节 民间文艺674
第六节 百叶龙 龙船 十番锣鼓675
第一节 报纸种类677
第三章 新闻 广播677
第二节 通讯报道678
第三节 广播 电视679
第四章 文物 古迹681
第一节 古遗址681
第二节 古墓葬682
第三节 古建筑683
第四节 古碑刻685
第五节 馆藏文物688
第六节 革命纪念地691
第一节 医院695
第二十四卷 卫生 体育695
第一章 医疗事业695
第二节 床位 设备 医务人员699
第三节 医疗制度702
第四节 经费705
第二章 中西医疗与药品705
第一节 中医705
第二节 西医70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705
第四节 药品706
第一节 妇幼卫生707
第五节 药政管理707
第三章 卫生 保健707
第二节 防疫709
第三节 人口死因715
第四章 公共卫生71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716
第二节 饮水 食品卫生717
第三节 学校卫生717
第二节 经费718
第一节 机构718
第五章 体育事业718
第三节 设施719
第四节 学校体育720
第五节 群众体育720
第六节 民间体育721
第七节 业余训练与人材培养722
第六章 体育竞赛723
第一节 县级竞赛723
第二节 承办省市(地区)竞赛725
第三节 市(地区)以上竞赛成绩726
第四节 创市(地区)级以上记录731
第二十五卷 社会736
第一章 人民生活736
第一节 职工736
第二节 农民738
第二章 风尚习俗740
第一节 生产740
第二节 生活741
第三节 岁时746
第四节 礼仪748
第五节 杂俗752
第六节 劣俗755
第三章 宗教756
第一节 佛教756
第二节 道教757
第三节 基督教757
第四节 天主教758
第四章 民间故事 歌谣759
第一节 民间故事759
第二节 歌谣764
第一节 声母769
第二十六卷 方言769
第一章 语音769
第二节 韵母770
第三节 声调772
第四节 声韵配合772
第五节 长兴话的文白异读773
第二章 词语774
第三章 语法781
第一节 词法781
第四章 称谓783
第二节 句法783
第五章 谚语784
第一节 农谚784
第二节 气象谚语785
第三节 其他谚语786
第六章 歇后语787
第十节卷 人物790
第一章 人物传790
第二章 烈士名录827
大事记841
附录867
一、通电文告868
二、碑文选录870
三、古诗赋选871
四、历代修志记略874
五、县志序选878
六、历代进士举人名录880
七、清以前知县名录885
八、谢安墓迁葬长兴三鸦岗始末考辨891
本志编纂始末893
后记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