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传输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信息传输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32821895.jpg)
- 黄端旭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230360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数据传输-通信理论(学科: 高等学校 学科: 教材) 通信理论-数据传输(学科: 高等学校 学科: 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传输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1.1信息的概念1
§1.2信息传输系统模型2
第二章 信号分析4
§2.1频域和时域4
§2.2傅氏变换5
§2.3卷积定理7
§2.4功率密度谱8
§2.5相关函数11
§2.6取样定理15
§2.7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19
习题23
第三章 随机信号和噪声25
§3.1概率简述25
§3.2随机变量28
3.2.1随机变量的概念28
3.2.2概率分布函数28
3.2.3概率密度函数30
3.2.4多维随机变量30
3.2.5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32
§3.3几种常用的概率分布35
3.3.1二项式分布35
3.3.2泊松(Poisson)分布37
3.3.3均匀分布38
3.3.5正态(Normal)分布或高斯(Gaussian)分布40
3.3.4指数分布40
3.3.6瑞利(Rayleigh)分布43
3.3.7赖斯(Rice)分布44
§3.4随机过程45
3.4.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45
3.4.2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46
3.4.3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47
3.4.4平稳随机过程50
3.4.5高斯过程57
§3.5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网络60
3.5.1输出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60
3.5.2输入随机过程之和的系统响应65
3.6.1白噪声66
§3.6噪声66
3.6.2有色噪声67
3.6.3窄带噪声72
3.6.4窄带噪声加正弦信号的包络77
3.9.5噪声带宽79
习题80
第四章 信源特性和信源编码84
§4.1信息量的定义84
§4.2平均信息量——熵(Entropy)87
§4.3无记忆信源的扩展92
§4.4编码的一些概念94
§4.5信源编码的基本问题98
§4.6香农(Shannon)第一定理104
§4.7哈夫曼(Huffman)码107
§4.8连续信源111
习题115
第五章 信道特性和信道编码117
§5.1离散信道的统计模型和概率关系117
5.1.1离散无记忆信道的统计模型117
5.1.2信道中的一些概率关系122
§5.2信道疑义度123
§5.3交互信息127
§5.4信道容量134
§5.5连续信道138
§5.6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143
5.6.1信号受到干扰作用的情况144
5.6.2码距与纠错能力之间的关系145
§5.7纠错编码的一般概念147
5.7.1奇偶监督码147
5.7.2汉明码147
§5.8率失真理论151
习题153
第六章 幅度调制系统156
§6.1调幅(AM)156
6.1.1调幅波的波形和频谱156
6.1.2调幅波的产生163
6.1.3调幅波的解调167
6.2.1DSBSC波形和频谱168
§6.2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168
6.2.2DSBSC波的产生170
6.2.3DSBSC波的相干检波172
§6.3单边带调幅(SSB)175
6.3.1单边带波的分析176
6.3.2SSB波的产生180
6.3.3SSB波的解调181
§6.4残留边带调幅(VSB)183
6.4.1产生VSB波的滤波器184
6.4.2移相法产生VSB系统187
§6.5各种幅调系统的比较189
§6.6频分复用(FDM)190
§6.7幅度调制系统中的噪声191
6.7.1DSBSC调幅系统192
6.7.2SSB调幅系统194
6.7.3普通调幅(AM)系统195
习题197
第七章 角度调制系统200
§7.1窄带调频(NBFM)202
§7.2宽带调频(WBFM)204
§7.3FM调制器212
7.3.1间接调频212
7.3.2直接调频214
§7.4FM解调器215
§7.5调相(PM)218
§7.6调频系统中的噪声222
§7.7调频系统中的预加重和去加重230
习题231
§8.1脉幅调制(PAM)233
8.1.1PAM信号及频谱233
第八章 脉冲调制系统233
8.1.2PAM的调制和解调238
§8.2时分复用(TDM)241
§8.3脉宽调制(PWM或PDM)243
§8.4脉位调制(PPM)245
习题247
第九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249
§9.1基本原理249
9.2.1低通信号的理想取样和重现252
9.2.2带通信号的理想取样和重现252
§9.2信号的取样和重现252
9.2.3随机信号取样和重现254
9.2.4实际信号取样和重现254
§9.3模拟信号的量化257
9.3.1均匀量化258
9.3.2非均匀量化261
9.3.3差值量化264
§9.4模拟信号的编码传输265
9.4.1脉冲编码调制(PCM)266
9.4.2脉码调制系统的噪声269
9.4.3增量调制(DM)273
9.4.4增量调制系统的噪声277
9.4.5差值脉码调制(DPCM)280
9.5.1数字脉冲调制的优点282
§9.5传输模拟信号的各种方法比较282
9.5.2各种模拟信息传输系统性能比较283
习题286
第十章 基带数据传输290
§10.1基本原理290
10.1.1基带二进制PAM数据传输系统291
10.1.2基带PAM系统的设计考虑294
§10.2基带脉冲整形295
10.2.1整形定理295
10.2.2对实际整形的考虑297
§10.3最佳发送和接收滤波器299
§10.4双二进制基带PAM系统307
10.4.1受控码间干扰309
10.4.2双二进制系统最佳滤波器310
§10.5M进制系统313
10.5.1分析和设计315
10.5.2同二进制系统比较324
§10.6发送信号频谱的整形327
10.6.1双极性编码328
10.6.2孪生二进制编码331
§10.7均衡332
10.7.1横向均衡333
10.7.2自动均衡336
§10.8眼图340
§10.9同步342
习题343
11.1.1二进制ASK、PSK及FSK信号的描述346
第十一章 数字调制346
§11.1二进制数字调制的最佳接收机346
11.1.2差错概率349
11.1.3最佳滤波器的传输函数353
§11.2二进制幅移键控(BASK)359
11.2.1相干ASK362
11.2.2非相干ASK364
§11.3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369
11.3.1相干PSK369
11.3.2差分相移键控(DPSK)371
§11.4二进制频移键控(BFSK)376
11.4.1相干FSK377
11.4.2非相干FSK379
§11.5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性能比较383
§11.6正交多路信息传输系统386
11.6.1正交相移键控(QPSK)388
11.6.2偏移正交相移键控(OQPSK)390
11.6.3最小频移键控(MSK)390
§11.7数字通信中的载波同步和位同步394
11.7.1载波同步395
11.7.2位同步396
习题396
第十二章 差错控制编码399
§12.1概述399
12.1.1差错控制编码的主要特性401
12.1.2控制差错的方法401
12.1.3差错类型403
12.1.4码型404
§12.2线性分组码404
12.2.1矩阵描述405
12.2.2检错和纠错能力410
12.2.3纠正单个差错的汉明码413
12.2.4利用标准阵列的查表译码416
§12.3二进制循环码420
12.3.1循环码的代数结构420
12.3.2利用(n-k)比特移位寄存器编码426
12.3.3伴随式计算及检错和纠错429
12.3.4特殊循环码432
§12.4突发差错纠正码434
§12.5纠正突发和随机差错的码438
§12.6卷积码440
12.6.1卷积码编码器440
12.6.2卷积码译码器442
12.6.3卷积码性能447
§12.7差错控制编码系统特性448
12.7.1纠错449
12.7.2检错452
习题458
附录一 熵的计算用表463
附录二 高斯概率467
附录三 缩略词469
参考资料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