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的产业组织 理论与实证的前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日本的产业组织 理论与实证的前沿
  • (日)植草,益等著;锁箭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118972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日本的产业组织 理论与实证的前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日本的产业组织--研究的课题与结构1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流派3

一、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TIO)3

二、新产业组织理论(NIO)7

三、产业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共同发展13

第二节 日本的产业组织研究15

第三节 本书的构成20

第一部 日本的产业组织26

第二章 日本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26

序言--何为公司治理结构?26

一、企业的利害攸关者26

二、经营者的激励28

三、相互持股29

第一节 经营激励与代理理论30

第二节 经营激励的实证分析32

一、美国企业的经营激励32

二、日本企业的经营激励33

第三节 并购、所有权结构、资本构成及经营管理36

一、并购与经营激励36

二、所有权结构与对经营的监督37

三、资本构成与有条件的经营控制39

第四节 稳定股东、金融机构持股、主银行与日本企业的经营41

一、稳定股东41

二、金融机构持股与企业经营42

三、主银行与团队生产理论44

结束语45

第三章 零部件购销与企业间关系--以汽车产业的事例为重点48

第一节 80年代日本的供应体系48

第二节 研究的潮流--如何解释日本的供应体制?62

一、着眼于交易非对称性的研究63

二、立足于交易对称性的研究66

第四章 企业、市场组织与社会制度--经济合理性还是价值指向性77

序言--分析框架提示77

第一节 市场组织80

一、今日的市场组织特征及其起源80

二、主要构成要素的功能81

三、市场组织的变革84

第二节 企业组织86

一、企业内部机制的特征86

二、企业内部机制形成的历史过程88

三、移植日本经营体制的可能性90

第三节 社会制度92

一、家族制度与价值取向92

二、日本的经营与家社会理论93

结束语--官民协调体制的课题96

第二部 市场行为102

第五章 寡占竞争与博弈理论102

序言102

第一节 博弈树与展开形博弈105

第二节 战略的概念与逐次顺序博弈107

第三节 战略形博弈与纳什均衡110

第四节 库诺特=纳什均衡与反应曲线111

第五节 默契性共谋的可能性113

第六节 斯坦克尔伯格均衡与领导、跟随116

第七节 寡占产业与伯川德型价格竞争119

第六章 产品差别化--多样化的竞争形式124

序言124

第一节 产品差别化128

一、偏好各异的消费者:差别化的基础128

二、产品种类的差别化:水平差别化(horizontal differetiation)128

三、差别最大化的原则130

四、差别化与社会福利132

第二节 差别化的进展与竞争135

一、质量的差别化:vertical differentiation(垂直差别化)135

二、品种竞争与品质竞争的相互利用136

三、品质基准的经济效果137

第三节 日本市场中的各种差别化现象140

一、“服务”竞争140

二、差别化的产品与标准化的产品143

结束语145

第七章 垂直性交易限制与流通系列--市场闭锁性的制度分析147

序言147

第一节 流通市场的特征150

第二节 垂直性交易限制的理论156

第三节 流通系列化的问题特征162

结束语170

第八章 寡占中的设备过剩--企业的生产能力与协调价格的形成172

第一节 重复博弈与协调性均衡172

序言172

一、重复博弈与子博弈完全均衡174

二、佛克定理176

三、重复博弈与寡占理论178

第二节 生产能力与动态的竞争179

一、生产能力与协调价格179

二、具体数例与理论结论181

第三节 实证185

结束语191

第九章 研究开发与专利制度192

序言192

第一节 熊彼特假说与研究开发193

一、企业规模与研究开发193

二、寡占与竞争195

三、技术机会196

四、可专用性197

第二节 企业战略与研究开发199

一、研究开发与市场结构199

二、连锁模型202

三、普及与模仿204

四、共同研究开发207

一、作为经济指标的专利210

第三节 专利制度与研究开发210

二、专利倾向的决定因素211

三、日本的专利倾向213

结束语216

第十章 技术效率--市场结构的变化与市场绩效218

序言--国际竞争力与生产率218

第一节 效率与生产率221

一、生产率指标221

二、生产率指标的局限性223

三、技术非效率224

四、技术效率的指标226

五、日本的技术效率水平228

第二节 效率的决定因素230

一、市场结构与技术效率230

二、技术效率与生产率235

第三节 效率、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因素237

结束语246

第三部 国际性的发展变化248

第十一章 出口、直接投资与国际竞争248

序言248

第一节 直接投资、出口、国际寡占250

一、影响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250

二、国际寡头垄断252

一、直接投资与贸易壁垒254

第二节 直接投资、出口与贸易壁垒254

二、出口与直接投资--替代、补充关系255

三、企业内贸易257

第三节 多国企业与国际性合并、收购259

一、进入形式259

二、进入形式的决定因素--至今的研究261

三、进入形式的决定因素--收购与竞争的优势263

四、多角化、收购与退出266

结束语269

第十二章 对日直接投资--“系列”是妨碍因素吗?270

序言--对日直接投资缘何不多?270

第一节 至今有关对日直接投资的研究273

第二节 对“系列”--所谓对日直接投资壁垒的再研究276

第三节 直接投资的理论与现实282

一、直接投资理论282

二、企业的优势284

三、技术引进的替代286

四、地址选择条件288

结束语290

第十三章 国际经济摩擦--基本的分析视角293

序言293

第一节 管制放松296

一、所谓的管制放松论与日美贸易摩擦296

二、日、美放松管制的目的比较297

三、管制放松论的前提298

一、管制放松论与服务贸易的所谓“自由化”300

第二节 自由贸易与公正贸易300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市场进入(MA)301

第三节 公正贸易论与日本303

一、何谓贸易的公正性303

二、单方面报复措施的法与经济305

三、日本的AD措施307

四、自主性扩大进口(VIE)与数值目标设定型的贸易政策308

结束语310

第四部 公共政策312

第十四章 产业政策--历史变化与理论分析312

序言312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历史变化313

一、复兴时期的产业政策--生产力复兴、产业合理化314

二、调度增长与贸易、资本的自由化315

三、石油危机以后317

第二节 产业政策的效果与评价321

一、官僚依存型的经济体制322

二、行政指导323

三、规模经济与产业政策325

四、国际垄断与战略性贸易政策334

五、管理贸易与地区主义343

第十五章 直接管制政策--管制研究与放松管制351

序言351

第一节 管制理念的发展变化352

一、进入管制理论353

二、收费管制理论357

三、管制的“政治经济学”361

第二节 管制放松与面临的问题364

一、进入管制的放松与竞争环境的建设365

二、新进入企业对原有企业的影响367

三、社会性管制与其再认识369

第三节 管制方式的新变化--管制方式的改革371

一、信息非对称性与管制方式372

二、激励性管制的理论与实际374

第十六章 反垄断政策--日本的历史变化379

序言379

第一节 反垄断法的制定、运用与修订--从制定到1977年的强化修订380

一、从1947年的制定到1953年的修订380

二、1953年的反垄断法修订383

三、新产业秩序论--振兴特定产业临时措施法案的策定、废弃和其后的事态386

四、从反垄断政策的部分强化和整体弱化到石油危机388

第二节 1977年修订后的反垄断法的运用与修订--贸易黑字的巩固与反垄断法391

一、1977年的反垄断法修订392

二、石油危机导致的产业结构转换与反垄断法394

三、日本的经济环境变化395

四、流通系列化管制与不公正交易方法的修订396

第三节 反垄断法运用的现状分析401

一、产业政策批判与管制放松401

二、日美结构问题协商402

三、日本反垄断政策优势地位的确立与问题403

索引409

参考文献4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