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历史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历史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2827388.jpg)
- 李华钰,严强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1965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50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历史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的产生1
一、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缺陷及其根源1
目录1
二、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产生的条件8
三、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形成过程16
四、社会历史理论领域的伟大变革21
第二节 社会历史理论是社会历史哲学24
一、社会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24
二、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其逻辑起点28
三、社会历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32
一、社会历史理论在实践中的完善与应用37
第三节 社会历史理论的发展与现时代37
二、社会历史理论面临的挑战45
第一编 自然和社会54
第二章 人类社会的产生54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54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54
二、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56
三、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和联系60
第二节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63
一、人类劳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63
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66
三、劳动发展史是理解人类发展史的锁钥68
第三章 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71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社会的相互作用71
一、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71
二、社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75
三、评“地理环境决定论”79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82
一、生态系统、生态平衡82
二、社会发展对生态平衡的干预83
三、生态平衡对社会发展的制约87
一、物质资料生产的本质和方式95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的方式和结构95
第四章 物质资料生产95
第二编 社会生产95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构98
第二节 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规律124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24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31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40
第五章 人类自身生产144
第一节 人类自身生产的性质和结构144
一、人类自身生产的特征144
二、人类自身生产的构成147
三、人类自身生产的性质149
一、人类自身生产的作用151
第二节 人类自身生产的作用和地位151
二、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相互关系159
三、社会发展与人口调节166
第六章 精神生产176
第一节 精神生产的特点与作用176
一、精神生产概念的形成176
二、精神生产的特点180
三、精神生产的社会作用186
第二节 精神生产的结构和发展规律189
一、精神生产力的构成189
二、精神生产关系的构成195
三、精神生产的发展规律199
一、科学的一般特征202
第三节 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2
二、科学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207
三、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211
四、科学和社会主义社会214
第三编 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221
第七章 历史主体的活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221
第一节 历史主客体范畴221
一、历史主客体理论渊源221
二、科学的历史主客体理论的形成过程225
三、历史主体的特点和系统结构230
四、历史客体的特点和系统结构236
一、历史主客体的结构关系的类型和关系体系239
第二节 历史主客体的辩证关系239
二、历史主客体关系的中介243
三、历史主客体的辩证关系245
四、历史主客体理论和历史观基本问题248
第三节 历史运动的客观逻辑和历史主体活动的自由251
一、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251
二、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的统一253
三、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256
四、历史的必然性和自由260
第一节 人性和人的本质265
一、历史上有关人的各种学说265
第八章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265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的艰苦探索269
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273
第二节 人的价值279
一、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人的价值观279
二、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28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287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观的批判287
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292
第九章 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296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296
一、英雄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因296
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299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302
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304
第二节 历史人物的作用及社会制约性305
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05
二、历史人物作用的社会制约性307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310
四、群众和领袖的关系313
第三节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17
一、群众观点318
二、群众路线3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结构理论326
一、古代的社会结构学说326
第十章 科学的社会结构理论与方法326
第四编 社会结构326
二、近代的社会结构理论328
第二节 科学的社会结构理论和研究方法332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332
二、研究社会结构的科学方法论原则340
三、批判现代西方哲学曲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345
第十一章 社会结构的宏观分析352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结构352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要素352
二、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本质355
一、社会政治结构的组成要素357
第二节 社会政治结构357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359
三、社会的政治组织365
第三节 社会意识结构367
一、社会意识结构的功能和特性367
二、社会意识结构的主体层次性371
三、社会意识结构发展水平的层次性373
四、社会意识的诸形式376
第四节 社会形态380
一、社会形态的含义380
二、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384
一、氏族和部落387
第一节 氏族和民族387
第十二章 构成社会的人群共同体387
二、民族389
第二节 家庭393
一、家庭的起源和实质393
二、家庭发展的历史形式396
三、家庭的功能404
第三节 阶级406
一、阶级的起源406
二、阶级的实质409
三、社会的阶级结构411
四、阶级斗争416
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28
第一节 改造社会的实践构成社会过程428
第五编 社会过程428
第十三章 社会过程与社会发展428
二、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改造社会存在431
第二节 社会过程的本质是社会发展433
一、社会发展的前进性433
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435
三、社会发展的曲折性440
第三节 社会发展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443
一、社会发展的标准是社会文明程度443
二、社会文明的发展决定人的解放程度446
一、社会发展的原因449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源泉449
第十四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449
二、社会发展的源泉451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452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454
一、社会发展动力的要素分析454
二、社会发展动力的功能分析456
三、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类型分析458
第三节 不同性质社会的发展动力460
一、阶级对抗社会的发展动力460
二、非对抗性社会的发展动力465
一、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469
第一节 社会形态更替的方式469
第十五章 社会形态的更替469
二、社会革命的条件473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475
第二节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478
一、旧形态的危机和新的社会关系萌芽478
二、旧形态的顽抗和进步阶级的进击479
三、旧形态的衰亡和新形态的生长481
第三节 社会形态更替的顺序性和跳跃性484
一、社会形态更替的顺序性484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跳跃性486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4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489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489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492
三、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4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心497
一、社会发展中心的选择497
二、社会主义发展中心的转移498
三、社会主义发展中心的坚持5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发展的途径502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502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505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