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188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儒家(学科: 人学 学科: 研究) 儒家 人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殷周时期对“民”的初步认识11
一、原始宗教对殷商“神人”观念的影响11
1.神的权威的至上性12
2.神的地位的下降与民的意识的出现18
二、“神民互补”观念下“民本”思想的提出与完善23
1.周人之“天命观”24
2.周人对民事力量的重视26
第二章 春秋时期人文思潮的兴起38
一、春秋时期的“重人事、轻鬼神”思想38
1.春秋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38
2.春秋时期天人关系的分离42
二、“天人相分”及“以人为本”思想的进一步确立44
1.春秋时期的无神论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45
2.春秋时期天人相分观念的进一步确立49
第三章 儒家人学思想的奠基者--孔子的人学思想58
一、孔子人学思想之发生58
二、天命、人性与人学思想之价值源头63
1.孔子之经历及《论语》一书63
2.孔子之论“天命”65
3.孔子之论“人性”72
三、“仁”的学说与人学思想之价值核心75
1.孔子关于“仁”的态度75
2.孔子对“仁”的阐释79
3.孔子对“仁”的另类解读90
四“礼”的学说与人学思想之价值规范94
1.“礼之用”及其表现95
2.关于“孝悌”原则99
五、理想人格模式与人学思想之价值目标100
1.关于理想人格的不同层次101
2.实现理想人格的方法106
第四章 寻求内圣之道--孟子的人学思想110
一、孟子所处之时代与思想背景110
1.孟子所处之时代110
2.郭店楚简:一个探询孟子思想来源的新视角113
二、天命、人性与人的道德规定117
1.天命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118
2.对人性问题的系统考察122
1.仁义学说与道德价值论128
三、仁义、仁政与治国方略128
2.仁政学说与政治理想134
四、人的划分与社会分工理论140
五、道德修养与自我价值完善方法143
1.修身、修心与道德修养144
2.节欲寡欲与存心养性146
3.物质利益与道德原则149
4.理想人格设计153
第五章 建构外王之学--荀子的人学思想157
一、天人相分与主体价值的确立158
1.荀子人学思想之理论前提158
2.明于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162
二、人性论与人性改造之途径168
1.荀子对人性恶的证明169
2.人性恶与化性起伪173
3.关于人性改造的途径177
三、明分使群学说与人的需要理论183
1.人是构成社会存在的价值主体183
2.人的欲求与物质匮乏之间的矛盾187
3.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分”188
4.人的不同需要层次及重义轻利倾向194
四、隆礼重法与道德规范约束199
1.以“礼”为核心建构道德规范体系199
2.隆礼重法与王霸杂陈202
3.悖论:陷入人治--圣人万能论的怪圈204
五、君舟民水理论与国家纲维原则208
1.一个形象比喻--君舟民水说208
2.诛暴国之君,若诛独夫212
3.国家稳定的三项基本原则213
六、先王、后王并重与历史意识的觉醒218
1.关于先王、后王的几种观点218
2.先王--浓缩了的理想人格形象222
3.法后王:对现实人格的价值认同225
4.先王、后王:对历史与现实的新理解228
七、理想人格模式与社会理想目标230
1.理想人格建构的前提设定231
2.理想人格的层次划分与社会理想目标的实现233
第六章 儒家人学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大学》、《中庸》的人学思想244
一、《大学》、《中庸》之作者及成书年代辨析244
1.《大学》之作者及成书年代244
2.《中庸》之作者及成书年代248
二、三纲领:对道德主体实践的指导252
1.三纲领之一--明明德253
2.三纲领之二--新民256
3.三纲领之三--止于至善258
三、八条目:个体道德修为的具体步骤259
1.修身的步骤--正心、诚意和致和、格物260
2.修身的价值目标--治国平天下265
3.治国平天下--絜矩之道和以德行道268
四、中庸之道及以“诚”为核心的道德修养论271
1.中庸内涵的转化及其训释271
2.天命、人性与道273
3.以“诚”为核心的道德修养论277
4.尊德性、道问学与慎其独282
一、《易传》成书年代考辨286
第七章 寻求儒家人学的本体论根据--《易传》的人学思想286
二、“三材之道”与人的主体价值289
三、《易传》与理想人格的塑造294
1.圣人--理想人格的最高体现294
2.君子--自强刚健的象征297
四、《易传》与人的价值的实现305
1.追求“真善美利”的综合价值305
2.天人和谐的社会理想境界309
附录一 吴虞对儒家封建礼教的评判312
附录二 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主体价值问题328
主要参考文献343
重要词语索引349
后记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