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改革与经济治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潮升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45513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行政管理-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府改革与经济治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新世纪的中国发展需要政府改革与经济治理1
一、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形式分析1
(一)未来50年:中华复兴的新征程1
(二)千载难逢:中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5
二、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分析10
(一)各国发展战略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新变化10
(二)未来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力13
三、新世纪中国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定位15
(一)中国政府有效性因素分析15
(二)美国发展中的政府基本作用20
(三)中国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定位24
第2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改革27
一、经济全球化:中国政府改革的新背景27
(一)中国进入了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27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的新要求30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与市场31
二、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取向:提升政府竞争力34
(一)何谓政府竞争力34
(二)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37
(三)中国政府应具备的能力42
三、积极推进中国新一轮政府改革44
(一)政府改革的路径依赖45
(二)政府改革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48
第3章 政府创新:政府改革的不竭动力51
一、政府经济职能与政府发展51
(一)政府经济职能51
(二)政府发展53
二、中国政府创新分析57
(一)政府创新的新思路57
(二)政府创新进入新阶段59
(三)政府创新的新途径61
三、构建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体系65
(一)政府管理创新体系的核心:体制创新65
(二)政府管理创新体系及其应对策略67
四、政府管理创新的新途径:电子政务70
(一)何谓电子政务70
(二)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创新注入新动力73
(三)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75
第4章 公共管理:政府改革的时代潮流77
一、公共管理的产生、改革与面临的挑战77
(一)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起点77
(二)公共事务管理的历史沿革78
(三)新公共管理的四大改革模式80
(四)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81
二、国外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85
(一)国外行政改革理论概述86
(二)国外行政改革实践87
(三)西欧公共行政改革概况89
三、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94
(一)对行政管理理念转变的启示94
(二)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启示95
(三)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启示96
(四)对行政管理方式转变的启示98
第5章 新时期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00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与展望100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要回顾100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102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104
(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展望108
二、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110
(一)政府职能转变110
(二)政府职能模式选择111
(三)中国政府职能定位114
三、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116
(一)行政审批:管制行政的制度典型、问题及危害116
(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17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122
四、积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128
第6章 公共政策与提高政策绩效132
一、公共政策概述132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及学科体系132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与作用135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37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138
(二)公共政策的执行144
三、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绩效水平150
(一)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150
(二)提高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152
(三)建立和完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153
第7章 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155
一、公共物品及其供给分析155
(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155
(二)公共物品的划分158
(三)林达尔均衡与免费搭车160
(四)准公共物品的供给162
二、公共供求关系指标体系与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164
(一)社会公共需求指标与政府公共供给指标164
(二)设计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的原则165
(三)与政府公共供给指标相关的国际主要指标体系167
三、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与中国政府公共化水平指数172
(一)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173
(二)中国政府公共化水平指数175
第8章 新时期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77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177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177
(二)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180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183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83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187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190
(一)十六大报告的经济理论创新191
(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理论创新191
第9章 加强和完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200
一、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200
(一)宏观经济运行200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202
(三)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目标203
(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205
二、转变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方式与建立核心调控机制206
(一)转变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方式206
(二)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核心调控机制210
三、宏观调控政策及组合模式选择215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16
(二)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模式选择219
第10章 改革和重构政府微观经济规制221
一、政府微观经济规制概述221
(一)政府经济规制原理221
(二)政府经济规制理论222
(三)国外政府规制的基本方式及其实践224
二、中国政府规制改革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228
(一)中国政府规制改革的进程228
(二)中国政府规制改革存在的问题229
三、中国政府规制改革的现实选择232
(一)新时期的中国政府规制改革232
(二)政府规制改革的对策235
四、推进地方政府规制改革238
第11章 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242
一、新时期的中国基本经济制度242
(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43
(二)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246
(三)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248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50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250
(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要途径252
三、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56
(一)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257
(二)构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模式259
第12章 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265
一、产权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65
(一)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266
(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的弊端269
(三)以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国有经济发展270
二、国有资产的形态转化272
(一)国有资产的不同形态273
(二)国有资产形态转化的方向275
三、努力开创国有资产管理新局面277
(一)国有资产所有制形式的变革277
(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分析280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282
第13章 深化财税与投融资体制改革286
一、公共财政与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86
(一)何谓公共财政287
(二)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89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291
三、公共投资与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分析296
(一)何谓公共投资297
(二)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分析300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303
(一)完善国有出资人制度303
(二)其他配套改革措施307
第14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311
一、资源配置与现代市场体系311
(一)资源配置的内涵311
(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及基础市场312
(三)加快发展各类市场的对策措施314
二、推进价格管理体制改革317
(一)转换政府价格管理职能318
(二)完善价格管理法律法规体系319
(三)改革政府价格管理机构319
三、流通体制的创新与规范321
(一)流通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321
(二)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措施324
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328
(一)社会中介组织与中国的发展现状328
(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的途径330
第15章“三农”问题与城镇化道路334
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334
(一)关于“三农”问题的六个“一号文件”334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难点分析337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与政策调整343
(一)实施多元递进的城市化战略343
(二)促进农村工业发展345
(三)改造传统农业346
(四)加快农村市场化改革步伐348
(五)深化农村财税改革350
(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改革350
三、中国城镇化战略及其对策措施351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351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措施353
四、经营城市与政府行为方式变革356
(一)政府是城市管理与经营的主体356
(二)城市公共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路与方案359
第16章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63
一、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363
(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现状分析363
(二)扩大开放的路径选择及总体目标366
(三)积极推进外贸体制改革367
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371
(一)转变政府管理职能371
(二)制定外贸发展新战略372
(三)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373
(四)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外贸可持续发展373
(五)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374
(六)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374
三、进一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5
(一)中国直接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375
(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措施377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383
(一)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383
(二)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对策措施386
第17章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89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调整389
(一)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90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及中国策略394
二、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责定位396
(一)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作用的国际比较396
(二)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原则及配套措施398
(三)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401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405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律与政府作用406
(二)建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机制408
(三)推进高新区的社会制度创新409
第18章 努力缓解重大民生问题414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414
(一)中国就业形势分析414
(二)中国失业问题分析416
(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419
(四)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战略选择420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423
(一)社会公平需要政府来维护424
(二)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425
(三)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426
(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429
三、编织市场经济的“安全网”430
(一)社会保障制度关乎国计民生430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432
(三)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433
主要参考文献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