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贝雷 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第4版 第1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贝雷 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第4版 第1册
  • (美)D.斯沃恩(Daniel Swern)著;秦洪万译 著
  • 出版社: 轻工业出版社
  • ISBN:7501901988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87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8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贝雷 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第4版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油脂的结构和组成1

第一节 甘油酯1

1.1 三甘油酯1

1.2 单甘油酯和二甘油酯3

1.3 天然油脂的三甘油酯组分4

第二节 脂肪酸20

2.1 饱和脂肪酸23

2.2 不饱和脂肪酸30

2.3 结构异常的脂肪酸47

第三节 油脂的非甘油酯成分57

3.1 毛油中的主要非甘油酯物质57

3.2 精炼油脂的次要成分65

3.3 影响油脂外观的成分84

3.4 影响油脂稳定性的成分88

3.5 产生滋味和气味的成分94

3.6 有营养价值的成分97

3.7 矿物质含量99

参考文献102

第二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反应118

第一节 水解、酯化及有关的反应119

1.1 水解119

1.2 酯化120

1.3 交酯反应120

1.4 与碱起皂化反应121

第二节 有关羧基的其他反应123

2.1 金属皂的生成123

2.2 羧基的氢化124

2.3 氮衍生物的生成125

2.4 酰基氯化物的生成126

2.5 脱水生成酐127

2.6 烷氧基化128

2.7 热解130

第三节 脂肪酸链上的反应131

3.1 氢化和还原131

3.2 脱氢133

3.3 卤化133

3.4 二氯化硫的加成138

3.5 氰化氢和腈类的加成139

3.6 硫化氰的加成139

3.7 顺丁烯二酸酐和其他二烯亲合物的加成140

3.8 酚和甲酚的加成142

3.9 硫化氢和硫醇的加成143

3.10 硫酸化和磺化145

3.11 一氧化碳的加成147

3.12 对双键的其他加成148

3.13 化学氧化149

3.14 大气氧化、酸败155

3.15 聚合作用181

3.16 异构化182

3.17 “环化”酸的生成183

3.18 羟基的反应185

参考文献187

第三章 油脂和脂肪酸的物理性质200

第一节 油性和粘度200

第二节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208

3.1 液体状态时的密度210

第三节 密度和膨胀性210

3.2 固体状态时的密度214

3.3 塑性脂的密度、体积和膨胀测定法215

3.4 油-溶剂混合物的密度216

第四节 熔点217

5.1 燃烧热220

5.2 比热容、熔化热和结晶热220

第五节 热性质220

5.3 蒸汽压、沸点和汽化热227

5.4 混合热233

5.5 导热系数234

第六节 烟点、着火点和闪点235

第七节 溶解度和可溶性236

7.1 与有机溶剂的可混性236

7.2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236

7.3 油脂和脂肪酸与水的互溶性238

7.4 气体在油脂中的溶解度239

8.1 折光指数241

第八节 光学性质241

8.2 吸收光谱246

第九节 电性质252

9.1 电阻252

9.2 介电常数252

参考文献253

第一节 食用油脂的消耗259

1.1 食用油脂的一般使用方法259

第四章 食用脂肪259

1.2 美国食用脂肪的消费情况262

第二节 脂肪的营养功能267

2.1 热量及有关功能267

2.2 非热量功能268

2.3 脂肪的代谢270

2.4 脂肪的可消化性272

2.5 特殊脂肪的营养价值272

第三节 食用脂肪的非营养功能273

4.1 脂肪与冠心病274

第四节 脂肪食品的安全性274

4.2 脂肪氧化、受热后的毒性283

4.3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284

4.4 氢化脂肪的安全性290

4.5 特殊酸的安全性291

第五节 政府的规定294

参考文献297

第五章 油脂的来源、利用及分类302

第一节 商业脂肪的来源302

第二节 油脂的商业应用306

第三节 油脂的分类312

3.1 乳脂类312

3.2 月桂酸类313

3.3 植物脂类314

3.4 动物脂类314

3.5 油酸-亚油酸类315

3.6 芥酸类316

3.7 亚麻酸类316

3.10 羟基酸油类317

3.9 海产动物油类317

3.8 共轭酸油类317

参考文献319

第六章 各种油脂的组成和特性320

第一节 乳脂323

1.1 牛乳脂(从牛奶取得)(Butterfat)323

1.2 其他乳脂342

第二节 月桂酸油类344

2.1 椰子油(Coconut oil)344

2.2 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350

2.3 美洲棕榈仁油(American palm kernel oil)353

第三节 植物脂354

3.1 可可脂(Cocoa butter or Cacao butter)356

第四节 动物脂366

4.1 猪脂(Lard)366

3.2 其他植物脂369

4.2 软脂(Grease)375

4.3 牛脂(Tallows)377

5.1 棉籽油(Cottonseed lil)386

第五节 油酸-亚油酸油类386

5.2 花生油(Peanut lil)398

5.3 橄榄油(Olive oil)404

5.4 棕榈油(Palm oil)410

5.5 葵花油(向日葵籽油,Sunflower oil)418

5.6 芝麻油(Sesame oil)424

5.7 玉米油(Corn oil)429

5.8 红花籽油(Safflower oil)435

5.9 烟草籽油(Tobaccoseed oil)441

5.11 茶籽油(Teaseed oil)443

5.10 罂粟籽油(Poppyseed oil)443

5.12 木棉籽油(Kapok oil)444

5.13 米糖油(Rice bran oil)445

5.14 高粱油(Sorghum oil)447

5.15 其他油酸-亚油酸型油脂448

第六节 芥酸油类452

6.1 菜籽油(Rapeseed oil)452

6.2 海甘蓝油(Crambe oil)460

6.3 其他芥酸类油脂462

7.1 亚麻油(Linseed oil)463

第七节 亚麻酸油类463

7.2 豆油(Soybean oil)467

7.3 苏籽油(Perilla oil)474

7.4 大麻籽油(Hempseed oil)474

7.5 小麦胚芽油(Wheat germoil)475

7.6 马脂(Horse fat)476

7.7 其他亚麻酸油类477

第八节 共轭酸油类479

8.1 桐油(Tung oil)480

8.2 奥的锡卡油(Oiticica oil)481

8.3 其他共轭脂肪酸油脂482

第九节 海产动物油脂483

9.1 鲸油(Whale oil)484

9.2 加利辐尼亚沙丁鱼油(California sardine oil)或太平洋沙丁鱼油(Pilchard oil)487

9.3 日本沙丁鱼油(Japanese sardine oil)488

9.4 步鱼油(Menhaden oil)489

9.5 鲱鱼(Herring oil)489

9.6 鲚鱼油(或小鳟油 Anchovy oil)492

9.7 鱼肝油(Fish live oil)492

10.1 蓖麻籽油(Castor oil)495

第十节 羟基酸油类495

第十一节 其他油类498

参考文献501

第七章 油脂及油脂原料的装卸、贮藏及分级520

第一节 毛油和油脂原料的变质520

1.1 动物的脂肪组织521

1.2 含油果实522

1.3 油籽523

1.4 油脂分解的动力学530

1.5 油脂在贮藏中的变质531

第二节 分级与评价、贸易规则533

2.1 油籽的评价533

2.2 油饼和粕536

2.3 榨油厂产率的估计536

2.4 毛油及碱炼油的评价537

2.10 其他537

第三节 运输与贮藏542

3.1 装运、收货及取样542

3.2 油籽的贮藏544

3.3 其他油料的贮藏546

3.4 油脂的贮藏547

参考文献548

第八章 肥皂551

第一节 概况551

1.1 制皂方法551

1.2 历史552

第二节 煮皂553

2.1 煮皂设备553

2.2 原料的选择554

2.3 肥皂的物理化学556

2.4 皂化反应567

2.5 盐析和洗涤569

2.5 补充皂化(Strong change)570

2.7 整理操作570

2.8 逆流洗涤571

2.9 脂肪酸制皂572

第三节 半沸制皂法和冷法制皂574

3.1 半沸煮皂575

3.2 冷制皂575

第四节 连续皂化576

4.1 Sharples法576

4.2 De-Laval法577

4.3 Monsavon法581

4.4 Mechaniche Moderne法582

4.6 Mills法584

4.5 Mazzoni中性油脂连续皂化法-SCN-LR584

4.7 Mazzoni脂肪酸连续中和法586

4.8 Armour法588

4.9 浓碱-高固体皂化反应590

4.10 其他皂化法591

第五节 甘油回收592

第六节 皂基加工成成品皂594

6.1 调和(Crutching)594

6.2 冷板(冷桶)皂制造594

6.3 干燥595

第七节 块状香皂的制备598

7.1 标准成型法598

7.2 近代肥皂成型技术和设备600

7.3 块状浮水皂605

7.4 具有大理石花纹的肥皂607

7.5 祛臭皂和抗菌皂610

7.6 过脂皂(Superfatted soaps)613

7.7 透明皂和半透明皂614

7.8 洗涤剂皂和肥皂-洗涤剂复合皂616

7.9 各种肥皂产品619

第八节 香皂的实用特征和试验方法621

参考文献623

第九章 油脂基表面活性剂630

第一节 表面作用的理论631

1.1 定量关系633

1.2 发泡和消泡636

1.3 乳化作用638

1.4 固体的润湿640

1.5 固体表面上吸附的其他效应641

1.6 去污力642

第二节 肥皂以外的表面活性剂646

2.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647

2.2 产量和消耗648

2.3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58

2.4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81

2.5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89

2.6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697

4.1 洗涤剂702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一览表702

第四节 应用702

4.2 润湿剂721

4.3 乳化剂722

参考文献724

第十章 油漆、清漆及有关产品735

第一节 油漆工业的历史沿革735

第二节 涂料工业的范围736

3.1 分子聚集的程度746

第三节 聚合和干燥的机理746

3.2 热聚合作用、二聚体形成机理747

3.3 氧化聚合作用750

3.4 自动氧化的二次产物758

3.5 混杂反应760

3.6 官能度的概念762

3.7 聚合反应的速率767

第四节 涂膜的变坏768

4.1 结构的破坏768

4.2 水或碱作用产生的败坏771

4.3 退色772

4.4 发霉773

第五节 原料774

5.1 用于涂料工业的油脂774

5.2 未改良的干性油类776

5.3 改良的干性油781

5.4 树脂和共聚物801

5.5 催干剂814

5.6 稀释剂816

5.7 颜料819

5.8 其他混杂的配料821

第六节 产品822

6.1 油漆823

6.2 清漆829

6.3 水分散型油漆830

6.4 印刷油墨831

7.1 清漆和树脂的熬煮837

第七节 生产操作837

7.2 混合与研磨850

7.3 其他机械操作852

第八节 含油树脂展色料对油漆及其类似产品的各项性能的关系853

8.1 包装后的保质性能853

8.2 涂布的容易性855

8.3 涂膜的外观858

8.4 涂膜的耐久度859

第九节 美国政府有关涂料工业的规章862

参考文献8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