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声诗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宋代声诗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30238616.jpg)
- 杨晓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576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文学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代声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宋人的声诗观念3
一、入乐之诗3
二、颂赞乐歌4
三、近体律绝诗7
第二节 郭茂倩的声诗观10
一、声诗·近代曲辞·杂曲歌辞11
二、“在音声者”与“属事而作”13
三、“皆诗人六义之馀”15
四、《乐府诗集》之“乐府”18
五、小结20
第三节 声诗非由乐以定辞20
第四节 声诗与“旧声”24
第五节 宋代声诗的界定34
第二章 唐音流韵38
第一节 宋人歌唐诗38
一、歌唱现象之考察38
二、歌唱现象之分析43
第二节 《竹枝歌》48
一、唐音《竹枝》48
二、《竹枝》歌唱的变化51
三、《竹枝》在宋代的传播55
四、《竹枝歌》体57
第三节 《渭城曲》63
一、宋人歌唐《渭城曲》64
二、宋人借《阳关》歌宋诗75
三、《渭城》体80
第四节 《金缕衣》84
一、唐音《金缕衣》84
二、《金缕衣》之传播88
三、《金缕衣》之主题100
四、《金缕衣》“翻”“生朝曲”103
五、以《金缕》名词108
第三章 宋人歌宋诗117
第一节 关于诗词入乐问题的论断117
一、诗乐亡而词乐兴117
二、宋诗不入弦歌118
三、诗至宋渐不可歌119
四、诗词同时入乐119
五、述评120
第二节 宋人歌宋诗纪事121
一、四言四句122
二、四言八句124
三、四言二十四句124
四、五言四句125
五、五言八句129
六、五言十二句131
七、六言四句131
八、七言四句133
九、七言八句138
十、杂言139
十一、楚歌体140
十二、琴歌142
第三节 “著腔子唱好诗”与《瑞鹧鸪》144
一、宋人唱诗所借之“腔”144
二、七言八句诗的歌唱146
三、“著腔子”之歌法150
四、因《瑞鹧鸪》而生的联想157
第四节 以诗度曲与“?括”159
一、以诗度曲159
二、“?括”165
三、“以诗为词”亦“?括”创作歌曲174
第四章 仪式声诗的制作178
第一节 宋代的雅乐复古178
一、宋仁宗尤好古乐179
二、论乐中的颂古声184
第二节 郊祀声诗追慕“三代”186
一、郊祀祠祭仪式声诗数量繁多186
二、祭祀声诗一律四言雅颂体188
三、独与三代同风,此则祖宗家法193
第三节 祠祀声诗沿袭“楚歌”体195
一、祠祀风俗隆盛195
二、庙记祷祝之文举隅198
三、祠祀声诗类析199
四、小结214
第五章 文人会吟及其诗乐观216
第一节 旧声歌诗的音乐背景216
一、《蜀祷杌》记载的西蜀乐事217
二、荆南、南唐、后唐的唐遗音222
三、宋初三朝沿唐旧声224
第二节 雅乐制定者对“诗乐”的维护225
一、宋祁的声诗226
二、韩琦用“阕”232
三、胡瑗太学歌《诗》及阮逸乐236
第三节 “好古嗜学”者的会饮歌唱241
一、好古之趣与“古曲”歌唱242
二、乐舞诗中的“古遗音”249
三、诗与乐“同其苗裔者邪”260
第四节 北宋中期文人的声诗观264
一、苏轼论“乐”及对声诗的重视264
二、苏轼论琴及琴歌谱写270
三、黄庭坚“乐为诗之美”说279
四、张耒云:“诗、曲,类也。”281
五、黄裳“或为长短篇及五七言,或协以声而歌之”285
第五节 南北宋之交的声诗理论286
一、音乐典籍的编撰287
二、陈旸的声诗意用观292
三、王灼的歌曲观295
四、《海录碎事》“歌曲名门”的设立298
五、郑樵倡导“诗在于声不在于义”300
六、小结303
第六章 民间声诗307
第一节 劳作的歌唱308
一、山歌、田歌309
二、樵歌313
三、菱歌(采莲曲)317
四、棹歌渔唱欸乃声318
第二节 踏歌322
第三节 吴歌的传播325
第四节 吴歌体制的多样化329
第五节 吴歌格339
第六节 戏词中的民间声诗342
一、《张协状元》的声诗考察价值343
二、同调异体现象344
三、齐言戏词的启示347
第七节 小结350
第七章 乐语口号声诗351
第一节 名称与体制353
一、乐语、口号声诗353
二、骈体致语、近体口号、勾放词358
第二节 乐语的创制359
一、翰林学士主撰359
二、骈四骊六 律绝乐诵362
三、偶对精巧 多庄少谐366
第三节 乐语的表演367
一、春秋圣节大宴368
二、“念”372
第四节 口号声诗383
一、口号声诗与“著腔子”383
二、“抗声”凯歌389
第五节 乐语的定义393
第八章 结论和馀论395
第一节 全书的论证思路与主要观点395
第二节 尚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398
一、声诗与礼乐制度的不可分割398
二、宋代礼乐文学的繁盛与礼乐文化建设399
三、宋人音乐观、乐府观的“礼乐”内涵399
四、民间声诗的“文”“野”传播意义402
主要参考文献及征引书目403
后记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