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学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冯泽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418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学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西医学比较概述1
一、中西医学比较的历史1
二、中西医学的可比性3
三、中西医学比较的内容4
第二节 中西医学比较的意义6
一、促进医学发展6
二、促进经济发展6
三、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医学7
第二章 历史的启示9
第一节 同源9
一、本能救护与劳动创造医学9
二、从巫医合一到巫医分家10
三、轴心时代辉煌的医学11
第二节 异流13
一、中西医圣的不同范式13
二、中西医圣对后世医学的影响15
第三节 殊途同归18
一、中西冲突与融合18
二、共创现代医学19
第三章 文化背景与两种医学20
第一节 文化与健康20
一、文化与躯体健康20
二、文化与心理健康22
第二节 中西文化与中西医学23
一、中西语言文字与中西医学23
二、中西哲学与中西医学25
三、文化的其他方面与中西医学26
第三节 中西医学共有的文化精神26
一、医学与人文精神26
二、医学与科学精神29
第四章 中西医学认知方法比较32
第一节 西医的认知方法32
一、构造自然观、结构中心论与解剖观察法32
二、要素质与还原方法33
三、证实、证伪与实验方法34
四、西医的逻辑特征34
第二节 中医的认知方法35
一、有机自然观、功能中心论和司外揣内法35
二、系统质与朴素的系统方法36
三、“道”与心悟诸法37
第五章 相异的基础理论39
第一节 中医的理论39
一、哲医文浑然一体39
二、整体观和辨证施治40
三、中医全息论42
四、以功能为核心的藏象学说42
五、物质基础43
六、病因学说44
七、着眼于健,立足于调节44
第二节 西医的理论45
一、两次分化以后的西医理论45
二、结构学科与功能学科46
三、病因学说47
四、着眼于病,立足于防治47
第三节 中西医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交融状况48
一、西医对中医在研究方法上的影响48
二、西医对中医理论研究的影响49
第六章 殊途的临床52
第一节 艺术化与科学化52
一、医学与艺术52
二、艺术味较浓的中医临床53
三、科学性较强的西医临床55
第二节 辩证与辩病55
一、中医辩证55
二、西医辩病57
第三节 五彩缤纷的中西医治疗59
一、中医治疗特征59
二、西医治疗特征62
第七章 临床中西医互补的几种形式64
第一节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诊治64
一、诊断中的“笛卡尔坐标”64
二、治疗中的中西医互补结合70
第二节 西治中调,优势互补78
第八章 中西预防医学比较81
第一节 共同的认识与相异的角度81
一、共同的认识81
二、相异的角度83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83
一、中医养生学的文化底蕴83
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86
三、中医养生学的多种途径87
第三节 西医预防医学92
一、西医预防医学的文化特色92
二、西医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94
第九章 中西医在食品营养学方面的结合96
第一节 对饮食与健康、疾病关系的共同认识96
一、饮食与健康96
二、中西医对膳食原则的共识99
第二节 中西医食疗的优势互补103
一、中西医对食疗价值的共识103
二、中西医对食物认识的“笛卡尔坐标”105
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食疗108
第十章 中西药学比较113
第一节 中西药物比较113
一、药的中西之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113
二、“魔弹”与“魔方”114
第二节 认知方法比较116
一、西药学的认知方法116
二、中药学的认知方法116
第三节 中西医用药比较117
一、中医用药的特点117
二、西医用药的特点120
第十一章 中西药学结合的几种形式123
第一节 中药西研与西药中研123
一、用西医手段和方法研究单味中药123
二、用西医手段和方法研究中药方剂127
三、用中医手段和方法研究西药130
第二节 对中西药合用配伍的研究131
一、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31
二、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134
第十二章 中西医学心理学比较138
第一节 中医医学心理学138
一、生理心理138
二、心理病因139
三、心理评估140
四、心理治疗141
第二节 西医医学心理学142
一、生理心理142
二、心理病因144
三、心理评估145
四、心理治疗146
第十三章 中西医管理思想比较149
第一节 中西管理思想史149
一、西方管理思想史149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51
第二节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文化比较153
一、西方管理的文化特点153
二、中国管理的文化特点155
第三节 在医学管理中正确对待中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157
一、中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简要比较157
二、医学管理工作者应有的态度166
第十四章 中西医学伦理学比较168
第一节 中西医学伦理学的共性168
一、强调道德,尤其是医德的重要作用168
二、中西医都以医学人道主义贯穿始终170
三、中西医德是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172
四、中西医学伦理学面临相似的问题173
第二节 中西医学伦理学的区别175
一、二者所处的经济与文化背景不同175
二、中西方医德关注的重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79
第十五章 从互补到融合184
第一节 中西医优势互补184
一、方法互补,促进创新184
二、临床互补,提高疗效186
三、预防互补,保障人民健康187
第二节 从汇通、结合到融合187
一、“汇”而不通,结而不合的原因187
二、在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走向融合189
第十六章 中西医现代化192
第一节 中医现代化192
一、中医现代化的迫切性192
二、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193
三、中医现代化的目标194
第二节 西医现代化195
一、西医也要现代化195
二、西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196
三、西医现代化的目标196
附一 部分中西药物相互作用表198
附二 常用中药现代药理作用研究归纳201
主要参考资料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