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与互联网 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加)加肯巴赫(Gackenbach,J.)著;周宗奎等译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ISBN:97875100818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心理学-关系-互联网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理学与互联网 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互联网背景介绍1
1.1引言1
1.2我们共同关心的新事物1
1.3人类与机器——矛盾的关系4
1.4矛盾激化7
1.5当今的互联网8
1.6从无线电学到的14
1.7研究网络20
1.8总结22
2儿童与互联网25
2.1引言25
2.2儿童在互联网上做些什么26
2.3担忧28
2.3.1社会性发展28
2.3.2对色情作品和仇恨不必要的接触30
2.3.3侵犯与欺负32
2.4成为“互联网专家”35
3网上的自我:人格和人口学的涵义44
3.1简介44
3.2对于身份问题思考的新方法45
3.2.1一个或多个自我:青春期的探索46
3.3线上自我的膨胀或去抑制行为47
3.4网上人格特质50
3.4.1网络内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51
3.4.2网上其他人格特质类型52
3.5从人口统计的角度看网上自我53
3.5.1性别与网络使用54
3.5.2性别与玩游戏55
3.5.3年龄、种族、文化、及贫穷的影响57
3.5.4老年人57
3.5.5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58
3.5.6种族59
3.6网上社会角色与不平等60
4去抑制与互联网67
4.1去抑制的证据67
4.1.1自我表露和互联网67
4.1.2网络纷争和反社会行为69
4.1.3网络纷争的实验证据70
4.1.4去抑制和万维网71
4.2网络色情72
4.3网络去抑制的解释:去个性化75
4.3.1社会线索的减少75
4.3.2自我意识二因素论76
4.3.3去抑制效应的社会身份解释77
4.3.4去抑制多因素解释78
4.3.5基于隐私的方法来解释去抑制78
4.4总结79
5性心理:互联网中的真实写照85
5.1一般趋势85
5.1.1互联网上的性:根源和争议86
5.1.2性对新通信媒体的影响87
5.2性对人类的意义:混沌系统方法91
5.2.1宗教和文化影响97
5.2.2性科学的新视角99
5.3互联网上的性表达和性信息103
5.3.1网络新闻组和性心理104
5.3.2万维网上的性多样性112
5.4互联网上关于性的政治、个人及社区方面的解读116
5.4.1在约会网站遇见潜在伴侣117
5.5结论122
6网络成瘾:真的存在吗?135
6.1“网络成瘾”和“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及其比较135
6.1.1网络成瘾的早期研究135
6.1.2易于过度使用互联网群体的研究137
6.2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测量学研究139
6.3过度使用互联网与某些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关研究143
6.4网络成瘾的个案研究146
6.5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为何会发生149
6.6结语152
7回顾工作、社区及学习中基于计算机的交流158
7.1简介158
7.2回顾C MC和互联网争议159
7.2.1为用户和他们的网络活动解绑163
7.3 C MC和互联网的用户163
7.3.1在线的内容与作用165
7.3.2团体、网络、与社区166
7.3.3社交网络166
7.3.4基于关系纽带的媒介使用观点168
7.4线上与线下的整合168
7.4.1线上与线下间的切换169
7.4.2家用情况170
7.4.3成长的局限170
7.5总结171
8虚拟社会:驱动力、行业设置与安排、启示181
8.1简介181
8.2驱动力183
8.3全球经济183
8.4政策和政治185
8.5开明的和多样化的人群186
8.5.1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188
8.6现存的行业设置与安排190
8.6.1远程办公190
8.6.2虚拟团队192
8.6.3时间和地点的概念194
8.6.4虚拟团队技术195
8.6.5虚拟组织197
8.6.6虚拟社区198
8.6.7电子民主199
8.6.8虚拟博物馆202
8.6.9网络日志203
8.7虚拟社会的困境和启示204
8.7.1全球政策和经济204
8.7.2政治和政策205
8.8开明的和多样化的人群206
8.9信息技术及其基础设施207
8.10总结和结论208
9网络自助和支持团体:基于文本互助的赞成和反对意见215
9.1引言215
9.2基于文本关系的心理学216
9.3自助如同互助220
9.4基于文本的互助222
9.5重复调查的结果228
9.6网络自助团体的支持和反对229
9.4.1在线自助团体特有的缺点230
9.7网络支持团体和基于文本的团体治疗231
9.8基于文本的相互救援的研究中的伦理要求233
9.9结论234
10网络心理医生:扩大范式241
10.1引言241
10.2在线专业议题242
10.2.1扩大范式(我能从中得到什么?请解释!)242
10.3研究概述:从研究到专业实践244
10.4线上一线下的联系246
10.5网络性行为与潜在的伤害247
10.6网络空间中法律和道德问题的风险管理249
10.7职业责任250
10.8能力和实践的范围252
10.9新兴的临床问题:网络空间中的理论255
10.10网络治疗的疗效257
11从媒介化环境到意识的发展273
11.1导言273
11.1.1临场感274
11.1.2真实感277
11.1.3连续性277
11.2生态知觉278
11.2.1 Gibson的理论279
11.2.2生态自我281
11.2.3自然与媒介化环境283
11.3媒体生态环境285
11.3.1图片286
11.3.2媒体和移动288
11.4空间和定向289
11.4.1定向289
11.4.2视点和知觉流290
11.5空间和意识293
12“全球脑”:自我组织的互联网智能-集体潜意识的现实化307
12.1引言307
12.1.1网络的未来史308
12.1.2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309
12.1.3集体无意识的具体化310
12.2人工智能和互联网310
12.3哲学与心理学视角下的共生网络智能314
12.3.1“全球脑”研究小组316
12.3.2全球脑与人类发展322
12.3.3网络灵性325
12.4“全球脑”的自我与道德328
13网络与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一种超个人视角333
13.1导言333
13.2通往意识的其他方法334
13.3人类意识及其发展335
13.4从综合项目研究到发展中的高级意识形态337
13.5定格HSC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标志339
13.6科技和认知341
13.7网络的文化增强剂效应——虚拟现实和“清晰梦”343
13.8关于电子游戏、意识和梦的前期研究344
13.9意识和技术的共同进化349
名词中英文对照索引359